一种铰珩机定位主轴装置,包括主轴(35)和安装在主轴上的主轴齿轮(3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5)的上端和下端还安装有上端盖(351)和下端盖(352),上端盖(351)和下端盖(352)分别通过上轴承(353)和下轴承(357)套设在主轴(35)上,所述上端盖(351)和下端盖(352)分别固定在一呈箱体结构的固定盘(5)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主轴装置的结构改进,不会产生铰珩刀杆的抖动,上下运行稳定,确保工件加工的精度,提高了一定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床,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铰孔珩磨装置。
技术介绍
具有定位主轴的铰珩机是铰珩孔专用机床,目前市场多数采用单一式,即先对要加工的工件进行铰内孔,铰完孔的工件拿到另一台珩磨机上进行内孔的珩磨,由于工件都是不锈钢或者铁制或者铜制的,一批工件集中搬运相当重,需要动用叉车,费时费力,并且铰孔机和珩磨均需要一个专人看守,一次只能铰一个零件或者一次只能珩一个零件,造成工作效率特别低。现有的方案都是采用直接把工装刀具安装在定位主轴上,主轴转动时不稳固,容易产生刀杆抖动,稳定性差,工件加工的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保证铰珩刀杆上下运行稳定,确保工件加工的精度的铰珩机定位主轴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铰珩机定位主轴装置,包括主轴(35)和安装在主轴上的主轴齿轮(36),所述主轴(35)的上端和下端还安装有上端盖(351)和下端盖(352),上端盖(351)和下端盖(352)分别通过上轴承(353)和下轴承(357)套设在主轴(35)上,所述上端盖(351)和下端盖(352)分别固定在一呈箱体结构的固定盘(5)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上。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主轴(35)上自上端至下端依次套设安装有上端盖(351)、上隔套(354)、主轴短衬套(355)、主轴齿轮(36)、主轴长衬套(356)、下隔套(3580、下端盖(359)、油封盖板(360)。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主轴装置的结构改进,不会产生铰珩刀杆的抖动,上下运行稳定,确保工件加工的精度,提高了一定的生产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铰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主传动装置立体结构图。图3是主轴装置立体结构图。图4是主轴装置的剖视结构图。图5是安装了刀杆的主轴装置。图6是刀杆锁紧装置的夹套的立体结构图。图7是刀杆的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具有定位主轴的铰珩机包括底座1、机架2、主传动装置3、工件托盘4。所述机架2竖直固定在底座I上,所述主传动装置3定位在机架2的上部,所述工件托盘4可转动的定位在底座I上,位于主传动装置3的下方。同时参阅图2所示,所述主传动装置3包括电机31、主动齿轮32、过桥轴33、过桥齿轮34、主轴35、主轴齿轮36。所述主动齿轮32安装在电机31的输出轴上,由电机31带动转动,所述过桥齿轮34固定安装在过桥轴33上,过桥齿轮34与主动齿轮32啮合,所述主轴齿轮36固定安装在主轴35上,主轴齿轮36与过桥齿轮34啮合。当电机31运转的时候,主动齿轮32通过过桥齿轮34带动主轴齿轮36转动,从而带动主轴35转动。同时参阅图5所示,当主轴35上安装有刀杆9时,即可以带动刀杆9运转,刀杆9根据需要可以配上铰孔刀或者珩孔刀,以实现对工件托盘4上的工件42的铰孔或者珩孔。该实施例中,所述主轴35和主轴齿轮36有若干组,各组主轴35和主轴齿轮36等角度排列在主动齿轮32外的圆周上,而对应有相应数量的过桥轴33和过桥齿轮34,实现了一个电机31带动若干个主轴35转动,若干个主轴35转动,即带动若干个刀杆9转动,相邻两个刀杆9上分别安装铰孔刀和珩孔刀。所述工件托盘4上对应每个主轴35的位置分别设置一工件放置位,每个工件放置位上放置一个工件42,所述工件托盘4可转动的定位在底座I上,铰过孔的工件经过转动转到珩孔刀下方,即进行珩孔,从而实现了一台机器上即可以铰孔又可以珩孔,并且无需人工搬运,省时省力,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主传动装置3可以在机架2上上下移动,该移动通过位移调整装置7实现。参阅图1,所述位移调整装置包括上支撑架71、下支撑架72、电机74、丝杆75、螺母76、导轨77、轨道78。所述上支撑架71固定在机架2的顶端,所述轨道78竖直固定在机架2的前侧面的两侧,所述下支撑架72的两边分别固定在两侧轨道78的下端。所述上支撑架71上安装有电机74,电机74的输出轴上固定所述丝杆75的上端,下支撑架72的中部固定安装轴承(图未标示),所述丝杆75的下端穿过螺母76后固定在轴承的内圈。所述螺母76固定在一固定盘5的内侧,固定盘5的内侧面的两边还固定有所述导轨77,所述导轨77与轨道78配合。所述主传动装置3固定在固定盘5上。当需要调整主传动装置3的上下位置时,开动电机74,电机74的运转带动丝杆75转动,丝杆75在螺母76内转动,由于导轨77与轨道78的配合,从而带动固定盘5上下运动,即带动主传动装置3的上下移动。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工件托盘4由一支撑盘6支撑,所述支撑盘6的底部固定在底座I上,所述支撑盘6的内侧固定在机架2上,从而使工件托盘4转动时更稳固,不会产生晃动,保证工件加工的精度。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主轴35的上端和下端还安装有上端盖351和下端盖352,上端盖351和下端盖352分别通过上轴承353和下轴承357套设在主轴35上,所述固定盘5呈箱体结构,所述上端盖351和下端盖352分别固定在固定盘5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上,保证了主轴35的稳定性。现有的方案都是采用直接把工装刀具安装在定位主轴35上,主轴35转动时不稳固,容易产生刀杆9抖动,稳定性差,工件加工的精度降低,这种结构的主轴装置,不会产生铰珩刀杆9的抖动,上下运行稳定,确保工件加工的精度,提高了一定的生产质量。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主轴35上自上端至下端依次套设安装有上端盖351、上隔套354、主轴短衬套355、主轴齿轮36、主轴长衬套356、下隔套358、下端盖359、油封盖板360,这些组件的装配,进一步保证了主轴35转动时的稳固性。请同时参阅图5至图7所示,主要示出了刀杆锁紧装置以及其使用时的状态结构。原装夹铰珩刀具都是利用固定套与主轴连接,刀杆直接固定在固定套里,这样刀杆垂直度很难调整,工效低,工件质量差。本实施例中刀杆锁紧装置包括固定套82和夹套84,所述固定套82上开设有若干的通孔,所述夹套84的圆周上沿长度方向留有缝隙842,使整个夹套84具有一定的扩张性。而且为了使该扩张性更明显,所述夹套84的内壁正对缝隙842的位置沿长度方向还开设一凹槽844。使用时,所述刀杆9安装在夹套84内,刀杆9与夹套84紧配,由于夹套84的弹性扩张作用,保证了刀杆9与夹套84紧配的同时,通过简单调整夹套84和刀杆9的位置关系也保证了刀杆9与夹套84的同轴性,夹套84的外径大致等于固定套8的内径,由于夹套84的弹性,夹套84可以正好安装在固定套8内,再使用螺丝穿过固定套82上的通孔紧紧抵在夹套84上,即进一步定位了夹套84,也即定位了刀杆9,无需通过反复的各个方向的螺丝松紧来调节刀杆9的垂直度,确保刀杆9在上下运行中保证产品的质量,提尚了工效和质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珩机定位主轴装置,包括主轴(35)和安装在主轴上的主轴齿轮(3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5)的上端和下端还安装有上端盖(351)和下端盖(352),上端盖(351)和下端盖(352)分别通过上轴承(353)和下轴承(357)套设在主轴(35)上,所述上端盖(351)和下端盖(352)分别固定在一呈箱体结构的固定盘(5)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联控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