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双盘研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11465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双盘研磨机,属于加工打磨技术领域。本自动双盘研磨机包括上磨盘、下磨盘、上床身和下床身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柱,连接柱上端伸入上床身中且与上床身固定,连接柱下端转动连接在下床身上且通过设在下床身中的电机一带动转动;上床身上设有带动上磨盘一起转动的上转轴,上转轴通过设在上床身顶端的电机二带动转动;下磨盘包括中心齿圈、外齿圈和行星齿圈以及固定在下床身上端面的主体,下床身上设有下转轴、从动轴和驱动下转轴转动的电机三,下转轴上端与中心齿圈相连并同步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但提高了轴承两端面的打磨加工精度,而且还提高了其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轴承加工打磨
,涉及一种自动双盘研磨机
技术介绍
研磨机(lapping machine)是用涂上或嵌入磨料的研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研磨的磨床。研磨机采用无级调速系统控制,可轻易调整出适合研磨各种部件的研磨速度。采用电一气比例阀闭环反馈压力控制,可独立调控压力装置。上盘设置缓降功能,有效的防止薄脆工件的破碎。通过一个时间继电器和一个研磨计数器,可按加工要求准确设置和控制研磨时间和研磨圈数。工作时可调整压力模式,达到研磨设定的时间或圈速时就会自动停机报警提示,实现半自动化操作。研磨机变速控制方法,研磨加工有三个阶段,即开始阶段、正式阶段和结束阶段,开始阶段磨具升速旋转,正式阶段磨具恒速旋转,结束阶段磨具降速旋转,其特征在于,在研磨加工开始阶段,人为控制磨具转速的加速度从零由慢到快地增大,当磨具转速升到正式研磨速度的一半时,加速度的变化出现一个拐点,控制磨具转速的加速度由最大值由快到慢地减小,直到磨具转速达到正式的研磨速度,磨具转速的加速度降为零。利用固着磨料研磨的这一特点,根据工件磨具间的相对运动轨迹密度分布,合理地设计磨具上磨料密度分布,以使磨具在研磨过程中所出现的磨损不影响磨具面型精度,从而显著提高工件的面型精度,并且避免修整磨具的麻烦。在平面固着磨料研磨中,磨具的旋转运动是主运动,工件的运动是辅助运动。在大部分情况下,工件是浮动压在磨具上,其运动规律是未知的。因此,要对工件受力进行分析,才能求出其受力状态及运动规律。取工件为整个研磨系统的分离体,建立工件受力平衡微分方程,求解该方程就能得到工件的运动规律。研磨机主机采用调速电机驱动,配置大功率减速系统,软启动、软停止,运转平稳。通过上、下研磨盘、太阳轮、游星轮在加工时形成四个方向、速度相互协调的研磨运动,达到上下表面同时研磨的高效运作。下研磨盘可升降,方便工件装卸。气动太阳轮变向装置,精确控制工件两面研磨精度和速度。随机配有修正轮,用于修正上下研磨盘的平行误差。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工件加工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研磨机的发展及革新也越来越快。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200620031983.6)公开了一种双盘研磨机的上下盘及工件传动机构,它包括有一台双盘研磨机,在双盘研磨机的上研磨盘皮带轮和下研磨盘皮带轮上以及工件偏心行星传动机构上分别安装有一台电机,各电机上分别安装有变频器。本技术因为在三大工作部件上分别安装有一台电机及变频调速器,所以有效地保证了各大工件的无级调速,使得各传动关系更直接,工作简单可靠,操作维修方便。不过该双盘该研磨机在工件的放取中任然需要人工操作,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比较容易出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双盘研磨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双盘研磨机,包括上磨盘、下磨盘、上床身和下床身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柱,连接柱上端伸入上床身中且与上床身固定,连接柱下端转动连接在下床身上且通过设在下床身中的电机一带动转动;上床身上设有带动上磨盘一起转动的上转轴,上转轴通过设在上床身顶端的电机二带动转动;下磨盘包括中心齿圈、外齿圈和行星齿圈以及固定在下床身上端面的主体,下床身上设有下转轴、从动轴和驱动下转轴转动的电机三,下转轴上端与中心齿圈相连并同步转动,从动轴上套设有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下转轴中部具有与从动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齿轮,外齿圈的内圆具有环形齿,驱动齿轮与外齿圈内侧的环形齿相啮合,中心齿圈和外齿圈上端面具有若干周向分布的插销,插销能与行星齿圈相啮合,行星齿圈上具有若干个限位待加工工件的限位圆孔。本自动双盘研磨机的一侧设有控制电机一、电机二、电机三转动的智能控制面板,上磨盘上床身上具有推动上磨盘下移的推动气缸,气缸根据待加工轴承的厚度控制上磨盘下移程度。行星齿圈具有多种规格,不同规格的行星齿圈内限位圆孔的大小不一,但是其外圈形状大小统一。其中心齿圈及外齿圈都连接于下床身的上端,选取行星齿圈中限位圆孔与待加工轴承相互匹配的行星齿圈,依靠电机一控制连接柱转动,使上床身与下床身错位,将选取的行星齿圈分别啮合于中心齿圈和外齿圈上插销。把待加工轴承放于行星齿圈内的限位圆孔中,再通过电机一使上床身与下床身重叠,控制气缸推动上磨盘下移且抵靠于待加工轴承上端面,待加工轴承下端面与主体相互抵靠。通过智能控制面板启动电机二、电机三,电机二带动上转轴转动,上转轴带动上磨盘转动,电机三间接带动行星齿圈相对主体转动,因此位于行星齿圈内的轴承,其上下端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打磨。所述上床身上还设有呈L型的支撑臂和水平转动的转动臂,转动臂一端与支撑臂铰接,另一端固连有用于吸取或释放工件的磁力吸盘。所述支撑臂上设有电机四,支撑臂内设有连接电机四和转动臂的连接转动轴。电机四的输出轴向下设置且穿于支撑臂,其输出轴与连接转动轴的上端相互固连。电机四转动控制转动臂绕着其连接转动轴的轴线转动,通过转动臂上的磁力吸盘将轴承吸取,释放于行星齿圈的限位圆孔内。另外电机四同样受智能控制面板控制。磁力吸盘为普通的电磁铁。电磁铁是一种通电会产生电磁的装置,电磁铁通电吸取待加工轴承,断电释放待加工轴承。行星齿圈由l-2cm厚的塑料平板制成,限位圆孔开设在塑料平板的端面上。行星齿圈的厚度小于轴承的高度,避免启动自动双盘研磨机时,轴承两端面无法打磨。主体上最多可放置四个行星齿圈。行星齿圈的数量根据中心齿圈的外径处到外齿圈的内径处的间距而定,行星齿圈的外齿分别嵌于中心齿圈和外齿圈的插销间隙内。每个行星齿圈中的若干限位圆孔大小统一,不同行星齿圈之间的限位圆孔大小可根据所需打磨轴承的直径大小制定,提高其使用范围。 上磨盘的转动方向与中心齿圈转动方向相同,与外齿圈的转动方向相反。行星齿圈位于中心齿圈与外齿圈之间,中心齿圈与外齿圈的转动方向施加给行星齿圈转动的方向一致,确保行星齿圈的正常转动。插销长度低于工件的高度。采用以上结构,避免插销上端伸出轴承与上磨盘相互摩擦,不但会造成插销与上磨盘的受损,而且还会对轴承的打磨操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会使轴承无法打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自动双盘研磨机的优点在于本自动双盘研磨机适用于大批量产品轴承的加工,精度高、效率高,并且通过转动臂的转动及磁力吸盘的吸取、释放来代替人工的放取,降低人工劳动力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自动双盘研磨机的主视图。图2是本自动双盘研磨机中下磨盘的驱动示意图。图3是本自动双盘研磨机中下磨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床身;2、下床身;3、上磨盘;4、下磨盘;41、中心齿圈;42、外齿圈;43、行星齿圈;44、主体;5、连接柱;6、电机一 ;7、上转轴;8、电机二 ;9、下转轴;10、从动轴;11、电机三;12、驱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主动齿轮;15、环形齿;16、插销;17、限位圆孔;18、支撑臂;19、转动臂;20、磁力吸盘;21、电机四;22、连接转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本自动双盘研磨机,包括上磨盘3、下磨盘4、上床身I和下床身2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柱5,连接柱5上端伸入上床身I中且与上床身I固定,连接柱5下端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双盘研磨机,包括上磨盘(3)、下磨盘(4)、上床身(1)和下床身(2)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柱(5),连接柱(5)上端伸入上床身(1)中且与上床身(1)固定,连接柱(5)下端转动连接在下床身(2)上且通过设在下床身(2)中的电机一(6)带动转动;上床身(1)上设有带动上磨盘(3)一起转动的上转轴(7),上转轴(7)通过设在上床身(1)顶端的电机二(8)带动转动;下磨盘(4)包括中心齿圈(41)、外齿圈(42)和行星齿圈(43)以及固定在下床身(2)上端面的主体(44),下床身(2)上设有下转轴(9)、从动轴(10)和驱动下转轴(9)转动的电机三(11),下转轴(9)上端与中心齿圈(41)相连并同步转动,从动轴(10)上套设有驱动齿轮(12)和从动齿轮(13),下转轴(9)中部具有与从动齿轮(13)相啮合的主动齿轮(14),外齿圈(42)的内圆具有环形齿(15),驱动齿轮(12)与外齿圈(42)内侧的环形齿(15)相啮合,中心齿圈(41)和外齿圈(42)上端面具有若干周向分布的插销(16),插销(16)能与行星齿圈(43)相啮合,行星齿圈(43)上具有若干个限位待加工工件的限位圆孔(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咏奇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奇晟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