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堵水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09144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堵水管柱,设于套管内,该机械堵水管柱包括外层管柱和内层油管,外层管柱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变扣筛管、第一封隔器、外层油管、以及第二封隔器,变扣筛管的侧壁上设有通孔;内层油管穿设于外层管柱内,内层油管与外层管柱之间形成与通孔相连通的环形空间;第一封隔器上方的套管环空为上部套管环空,第二封隔器下方的套管环空为下部套管环空,环形空间和通孔构成上部套管环空与下部套管环空之间的流通通道,井底气体可经由该流通通道进入上部套管环空排出,并经由该流通通道进行洗井、清蜡等常规生产,有效解决稀油井经常出现的气锁、结蜡、不能清洗等生产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油管柱,尤其是一种用于稀油开采的机械堵水管柱
技术介绍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层间矛盾突出,部分油井进入了高含水阶段,特别是稀油井含水率逐年升高。采用常规机械堵水技术使含水率得到一定控制,但针对部分供液能力不足、结腊、气锁现象严重的高含水油井,由于供液能力不足,液面低,抽油泵必须下至油层中下部,这样机械堵水只能采用封闭式管柱结构,封堵后油套环空不连通,这样就导致油层气体无法外排,生产一段时间后,气体便在油层堆积,压力升高,生产压差减小,油层产能受到抑制;并且大量的气体在生产过程中对抽油泵泵效也会产生影响,气锁现象严重,造成抽油泵无法正常工作;另外,封闭式堵水管柱没有洗井通道,在油井生产过程中无法完成洗井、清蜡等常规生产辅助措施,蜡会进入泵筒,使抽油杆负荷增加,影响泵效,严重时会导致卡泵无法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堵水管柱,以解决常规堵水存在的气锁、结蜡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机械堵水管柱,设于套管内,所述机械堵水管柱包括:外层管柱,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变扣筛管、第一封隔器、外层油管、以及第二封隔器,所述变扣筛管的侧壁上沿径向设有通孔;内层油管,穿设于所述外层管柱内,所述内层油管与所述外层管柱之间形成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环形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封隔器上方的套管环空为上部套管环空,所述第二封隔器下方的套管环空为下部套管环空,所述环形空间和所述通孔构成所述上部套管环空与所述下部套管环空之间的流通通道。如上所述的机械堵水管柱,其中,所述内层油管下方连接有生产筛管,所述生产筛管内设有与所述内层油管相连接的抽油泵。如上所述的机械堵水管柱,其中,所述生产筛管的底端连接丝堵。如上所述的机械堵水管柱,其中,所述内层油管的上端与所述变扣筛管的内扣相连接,所述第一封隔器与所述变扣筛管的外扣相连接。如上所述的机械堵水管柱,其中,所述变扣筛管上方还连接有第一油管。如上所述的机械堵水管柱,其中,所述第一油管的直径为88.9mm,所述外层油管的直径为88.9mm,所述内层油管的直径为60mmo如上所述的机械堵水管柱,其中,所述内层油管为无接箍油管。 如上所述的机械堵水管柱,其中,所述抽油泵的内径为38mm,所述抽油泵的外径为73mm0本技术的机械堵水管柱的特点和优点是:其设置有双层管柱结构,内层油管与外层管柱之间形成供流体通过的环形空间,外层管柱的变扣筛管上设有通孔,环形空间与通孔相连通,在将本技术的机械堵水管柱下到出水井段后,上提下放管柱使第一封隔器和第二封隔器坐封,以封闭出水井段,此时,第二封隔器下方的下部套管环空便通过环形空间和通孔,实现与第一封隔器上方的上部套管环空相连通,这样井底气体便可经由环形空间、通孔进入上部套管环空排出,并可进行洗井、清蜡等常规生产,有效解决稀油井经常出现的气锁、结蜡、不能清洗等生产难题。【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机械堵水管柱的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I第一油管2变扣筛管21通孔3第一封隔器4外层油管5内层油管6第二封隔器7抽油泵8生产筛管81丝堵9套管91上部套管环空92下部套管环空10环形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械堵水管柱,设于套管9内,该机械堵水管柱为双层管柱结构,包括外层管柱和内层油管5,外层管柱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变扣筛管2、第一封隔器3、外层油管4、以及第二封隔器6,第一封隔器3、外层油管4、以及第二封隔器6对应出水井段,变扣筛管2的侧壁上沿径向贯穿有通孔21,可沿变扣筛管的轴向设置多个通孔21 ;内层油管5穿设于外层管柱内,内层油管5与外层管柱之间形成与通孔21相连通的环形空间10 ;其中,第一封隔器上方的套管环空为上部套管环空91,第二封隔器下方的套管环空为下部套管环空92,环形空间10和通孔21构成上部套管环空91与下部套管环空92之间的流通通道。采用本技术的机械堵水管柱封堵出水井段时,将其下到设计位置后,上提下放管柱使第一封隔器3和第二封隔器6坐封,第一封隔器3和第二封隔器6封堵出水井段,并将套管环空分割为位于第一封隔器3上方的上部套管环空91和位于第二封隔器6下方的下部套管环空92,由于本技术为双层管柱结构,两层管柱结构之间的环形空间10、以及变扣筛管2上的通孔21便形成上部套管环空91与下部套管环空92之间的连通通道,井底气体可通过该连通通道排出,同时,通过该连通通道还可进行洗井、清蜡等常规生产辅助措施,有效解决了稀油井气锁、结蜡、不能洗井等生产难题。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内层油管5下方连接有生产筛管8,用于防砂,生产筛管上设有进油孔,生产筛管8内设有与内层油管相连接的抽油泵7。由于本技术采用的双层管柱结构解决了气锁问题,从而延长了检泵周期,提高泵效和油井的生产时率,节约作业费用;由于可进行洗井、清蜡,可避免蜡进入泵筒。其中,内层油管5优选为无接箍油管,起下速度快,便于操作,并且其占用空间小,保证了环形空间10的完整和畅通。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抽油泵7采用小外径抽油泵,抽油泵的内径为38_,抽油泵的外径为73_,通过采用小外径抽油泵,可以实现过泵生产,满足了油井因液面低需加深泵挂的实际生产需要。其中,生产筛管8的底端还连接有丝堵81,用于封堵生产筛管的末端。如图1所示,内层油管5的上端与变扣筛管2的内扣相连接,第一封隔器3与变扣筛管2的外扣相连接。其中,变扣筛管2上方还连接有第一油管I。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油管I的直径为88.9mm,外层油管4的直径为88.9mm,内层油管5的直径为60_,便于起下作业,并且使整体结构更紧凑。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技术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专利技术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主权项】1.一种机械堵水管柱,设于套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堵水管柱包括: 外层管柱,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变扣筛管、第一封隔器、外层油管、以及第二封隔器,所述变扣筛管的侧壁上设有通孔; 内层油管,穿设于所述外层管柱内,所述内层油管与所述外层管柱之间形成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环形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封隔器上方的套管环空为上部套管环空,所述第二封隔器下方的套管环空为下部套管环空,所述环形空间和所述通孔构成所述上部套管环空与所述下部套管环空之间的流通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堵水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油管下方连接有生产筛管,所述生产筛管内设有与所述内层油管相连接的抽油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堵水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筛管的底端连接丝堵。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堵水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堵水管柱,设于套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堵水管柱包括:外层管柱,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变扣筛管、第一封隔器、外层油管、以及第二封隔器,所述变扣筛管的侧壁上设有通孔;内层油管,穿设于所述外层管柱内,所述内层油管与所述外层管柱之间形成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环形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封隔器上方的套管环空为上部套管环空,所述第二封隔器下方的套管环空为下部套管环空,所述环形空间和所述通孔构成所述上部套管环空与所述下部套管环空之间的流通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洪军滕立勇吴非杨国利房小丹匡旭光卢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