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0911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装置,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紧凑,能有效进行机油与气体的分离,分离效果好、效率高,分离后的机油可得到有效回收的分离装置。它包括主筒体,精分箱,主筒体包括进风环绕部、旋风分离筒,进风环绕部上设有绕风管、初进风管,绕风管下端开口朝向旋风分离筒,旋风分离筒底部设有回油单向阀,单向回油阀连接初回油管,精分箱内由上挡板、下挡板、精分箱内壁共同构成通气道,通气道的进气口与旋风出风口连通,下挡板下部设有过油微孔,精分箱上设有机油收集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两级分离系统,保证分离彻底;旋风分离快速高效,并通过吸油毡巩固分离效果,可防止机油被二次带回混合气体;分离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内油气分离
,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曲轴箱通风系统中,曲轴箱窜气含有He等大量污染物,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法令用来限制曲轴箱污染物不经过净化装置直接排入大气中。目前,乘用车广泛采用曲轴箱通风系统将发动机窜气送回到进气系统中与新鲜气体混合后进入燃烧室烧掉,用以减少污染物排放。然而,曲轴箱通风系统中的气体会带走一部分曲轴箱内的机油,这些机油会进入到涡轮增压器、进气歧管等处,也会进入到发动机燃烧室内被一同烧掉。这样,不仅对各部件的功能造成不利影响,也会出现燃烧室积碳等多种问题。而目前在对机油与混合气体的分离方面,仍存在不少欠缺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紧凑,能有效进行机油与气体的分离,分离效果好、效率高,分离后的机油可得到有效回收的分离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一次初分部、二次精分部,所述的一次初分部包括主筒体,所述的主筒体包括进风环绕部、旋风分离筒,所述的进风环绕部处在旋风分离筒上方,所述的进风环绕部上设有绕风管、初进风管,所述的初进风管的进风方向朝向绕风管侧壁,所述的绕风管下端开口朝向旋风分离筒,上端与旋风出风口连通,所述的旋风分离筒底部设有回油单向阀,所述的单向回油阀连接初回油管,所述的初回油管与油底壳连通,所述的二次精分部包括精分箱,所述的精分箱内设有若干上挡板、若干下挡板,所述的上挡板、下挡板、精分箱内壁共同构成通气道,所述的通气道的进气口与旋风出风口连通,所述的通气道的出气口与终端排气口连通,所述的下挡板下部设有过油微孔,所述的精分箱上设有机油收集管。当含油雾的混合气体从初进风管进入进风环绕部后,气流受导向叶片的导流作用而绕着绕风管快速流动,产生强烈旋转,气流沿旋风分离筒侧壁开始螺旋向下流动,密度大的油滴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向侧壁,并在重力作用下,沿进风环绕部、旋风分离筒内侧壁向下流动至回油单向阀,并经初回油管流回至油底壳中。旋转的气流在筒体内收缩向中心流动,汇集在旋风分离筒底部后,向上形成二次涡流经绕风管至顶部旋风出风口流出,完成初步分离,即大量、高效分离。然后仍然含有少量机油的混合气流进入二次精分部,高速气流撞击上挡板、下挡板,并且一边降温,机油气雾液化,在挡板上形成油滴,顺着挡板下滑,最终从机油收集管流出回收,充分保证了机油与气体的分离,减少了机油的浪费,防止机油排出或进入燃烧室。作为优选,所述的旋风分离筒底部设有吸油毡,所述的吸油毡覆盖旋风分离筒底部以及旋风分离筒底部侧壁,所述的吸油毡与回油单向阀之间设有滤网层。混合气体到达旋风分离筒底部后,开始汇集、上升,容易带走底部的机油,吸油毡的存在,可以有效吸收聪旋风分离筒侧壁流下的机油,让气流不能将其带走,并且在吸收到一定量之后下渗、从回油单向阀流出、回收。并且,可以起到过滤杂质的作用,防止杂质积累而致堵塞回油单向阀。作为优选,所述的精分箱底部中间下凹形成集油凹陷,所述的机油收集管一端与集油凹陷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油底壳连通。方便精分箱内留下的机油集中回收,并通过机油收集管流出回收。作为优选,所述的旋风分离筒内侧壁上设有若干向内下方倾斜的导风板。提高气流旋转性,增大旋风效果,提高机油甩离能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两级分离系统,可以粗分离、精分离,保证分离彻底;旋风分离快速高效,并通过吸油毡巩固分离效果,可防止机油被二次带回混合气体;具有回油单向阀结构,避免机油回流,提高分离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下挡板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主筒体1、进风环绕部2、旋风分离筒3、绕风管4、初进风管5、回油单向阀6、初回油管7、精分箱8、上挡板9、下挡板10、进气口 11、旋风出风口 12、过油微孔13、机油收集管14、吸油租15、滤网层16、导风板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一次初分部、二次精分部,所述的一次初分部包括主筒体I,所述的主筒体包括进风环绕部2、旋风分离筒3,所述的进风环绕部处在旋风分离筒上方,所述的进风环绕部上设有绕风管4、初进风管5,所述的初进风管的进风方向朝向绕风管侧壁,所述的绕风管下端开口朝向旋风分离筒,上端与旋风出风口 12连通,所述的旋风分离筒底部设有回油单向阀6,所述的单向回油阀连接初回油管7,所述的初回油管与油底壳连通,所述的二次精分部包括精分箱8,所述的精分箱内设有若干上挡板9、若干下挡板10,所述的上挡板、下挡板、精分箱内壁共同构成通气道,所述的通气道的进气口 11与旋风出风口连通,所述的通气道的出气口与终端排气口连通,所述的下挡板下部设有过油微孔13,所述的精分箱上设有机油收集管14。所述的旋风分离筒底部设有吸油毡15,所述的吸油毡覆盖旋风分离筒底部以及旋风分离筒底部侧壁,所述的吸油毡与回油单向阀之间设有滤网层16。混合气体到达旋风分离筒底部后,开始汇集、上升,容易带走底部的机油,吸油毡的存在,可以有效吸收聪旋风分离筒侧壁流下的机油,让气流不能将其带走,并且在吸收到一定量之后下渗、从回油单向阀流出、回收。并且,可以起到过滤杂质的作用,防止杂质积累而致堵塞回油单向阀。所述的精分箱底部中间下凹形成集油凹陷,所述的机油收集管一端与集油凹陷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油底壳连通。方便精分箱内留下的机油集中回收,并通过机油收集管流出回收。所述的旋风分离筒内侧壁上设有若干向内下方倾斜的导风板17。提高气流旋转性,增大旋风效果,提高机油甩离能力。当含油雾的混合气体从初进风管进入进风环绕部后,气流受导向叶片的导流作用而绕着绕风管快速流动,产生强烈旋转,气流沿旋风分离筒侧壁开始螺旋向下流动,密度大的油滴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向侧壁,并在重力作用下,沿进风环绕部、旋风分离筒内侧壁向下流动至回油单向阀,并经初回油管流回至油底壳中。旋转的气流在筒体内收缩向中心流动,汇集在旋风分离筒底部后,向上形成二次涡流经绕风管至顶部旋风出风口流出,完成初步分离,即大量、高效分离。然后仍然含有少量机油的混合气流进入二次精分部,高速气流撞击上挡板、下挡板,并且一边降温,机油气雾液化,在挡板上形成油滴,顺着挡板下滑,最终从机油收集管流出回收,充分保证了机油与气体的分离,减少了机油的浪费,防止机油排出或进入燃烧室。【主权项】1.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次初分部、二次精分部,所述的一次初分部包括主筒体,所述的主筒体包括进风环绕部、旋风分离筒,所述的进风环绕部处在旋风分离筒上方,所述的进风环绕部上设有绕风管、初进风管,所述的初进风管的进风方向朝向绕风管侧壁,所述的绕风管下端开口朝向旋风分离筒,上端与旋风出风口连通,所述的旋风分离筒底部设有回油单向阀,所述的单向回油阀连接初回油管,所述的初回油管与油底壳连通,所述的二次精分部包括精分箱,所述的精分箱内设有若干上挡板、若干下挡板,所述的上挡板、下挡板、精分箱内壁共同构成通气道,所述的通气道的进气口与旋风出风口连通,所述的通气道的出气口与终端排气口连通,所述的下挡板下部设有过油微孔,所述的精分箱上设有机油收集管。2.根据权利要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次初分部、二次精分部,所述的一次初分部包括主筒体,所述的主筒体包括进风环绕部、旋风分离筒,所述的进风环绕部处在旋风分离筒上方,所述的进风环绕部上设有绕风管、初进风管,所述的初进风管的进风方向朝向绕风管侧壁,所述的绕风管下端开口朝向旋风分离筒,上端与旋风出风口连通,所述的旋风分离筒底部设有回油单向阀,所述的单向回油阀连接初回油管,所述的初回油管与油底壳连通,所述的二次精分部包括精分箱,所述的精分箱内设有若干上挡板、若干下挡板,所述的上挡板、下挡板、精分箱内壁共同构成通气道,所述的通气道的进气口与旋风出风口连通,所述的通气道的出气口与终端排气口连通,所述的下挡板下部设有过油微孔,所述的精分箱上设有机油收集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李强刘东赵福成王瑞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