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包括上管(1)、下管(2)和直通管(3);所述直通管 (3)的两端分别与上管(1)和下管(2)固定连接;所述直通管(3)前后对应设有散热正翼片(4)和散热后翼片(5),两侧还设有侧翼片(6);所述侧翼片(6)上连接有若干中间挡片(7);由散热正翼片 (4)、侧翼片(6)和中间挡片(7)构成的对流通道与辐散热正翼片(4)上的对流散热口(8)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传统采暖散热器相比,可以改变散热器往外送风的流向分布,实现气体的挠向流动,抑制热气快速散发出去,有效的提高散热器的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室内采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
技术介绍
采暖散热器是将热媒的热量传导到室内的一种末端设备,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性能的好坏,外观的华陋,直接关系到使用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装饰性等问题。因此,关注采暖散热器,也就是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目前使用的采暖散较多的有铸铁但热气器,钢制板散热器,铝合金型材散热器等多种产品,由于他们不同程度的受到生产工艺和型材制造工艺的影响,其散热器的综合技术评价都有不小的缺陷,如:金属散热器强度低,热价格高,使用寿命短,安装维护费用高,对工质要求条件高,占用较大使用空间,安全性能差等,因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的需要,增加美观程度,提高散热器的热传递效率,延长散热器的使用寿命,就显得更有意义。针对以上缺陷;故,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生产加工方便、具有可减少空气在散热器中的流动速率,改善传热,有效提高散热器散热效率的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本技术为解决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包括上管、下管和直通管;所述直通管的两端分别与上管和下管固定连接;所述直通管前后对应设有散热正翼片和散热后翼片,两侧还设有侧翼片;所述侧翼片上连接有若干中间挡片;由散热正翼片、侧翼片和中间挡片构成的对流通道与辐散热正翼片上的对流散热口相连。通过设置在直通管上的散热正翼片、散热后翼片和侧翼片来增加散热表面积,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而上管、下管和直通管无阻碍流通,热传递效果好,另外在侧翼片上连接有若干中间挡片,即合理的设置有中间挡片从而可以改变散热器往外送风的流向分布,实现气体的挠向流动,抑制热气快速散发出去,在由散热正翼片、侧翼片和中间挡片构成的对流通道循环流动后,增加热对流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传热系数,改善散热器的功能。为了增加散热器的牢固度,侧翼片与直通管、散热正翼片和散热后翼片固定焊接。从实际的使用和生产工艺考虑,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侧翼片与中间挡片的倾斜角度为30°?45°,这样不仅增加散热表面积,也有效抑制散热器的散热速度。所述中间挡片为相互平行或交错排列在所述侧翼片上,等距间隔布置。这样可以实现对由散热正翼片、侧翼片和中间挡片构成的对流通道内气体的挠流作用,提高热传递效率。从抑制热气散发的速度和效率考虑,所述中间挡片与所述对流散热口形成的对流腔方向相同或相反。所述的散热正翼片、散热后翼片、侧翼片、直通管和中间挡片为一体式一次压铸成型结构。由于散热单元采用高压铸铝工艺一次压铸成型,强度高、热传导速度快、采暖效果好。为了检修和使用方便,也为了和对流散热口方向一致或相反,所述中间挡片相互平行设置,间距为100mm。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与传统采暖散热器相比,可以改变散热器往外送风的流向分布,实现气体的挠向流动,抑制热气快速散发出去,有效的提高散热器的转换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的装置,包括上管1、下管2和直通管3;所述直通管3的两端分别与上管I和下管2固定连接;所述直通管3前后对应设有散热正翼片4和散热后翼片5,两侧还设有侧翼片6 ;所述侧翼片6上连接有若干中间挡片7;由散热正翼片4、侧翼片6和中间挡片7构成的对流通道与辐散热正翼片4上的对流散热口 8相连。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翼片6与直通管3、散热正翼片4和散热后翼片5固定焊接。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翼片6与中间挡片7的倾斜角度为 30。?45。。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挡片7为相互平行或交错排列在所述侧翼片6上,等距间隔布置。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挡片7与所述对流散热口 8形成的对流腔方向相同或相反。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散热正翼片4、散热后翼片5、侧翼片6、直通管3和中间挡片7为一体式一次压铸成型结构。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挡片7相互平行设置,间距为10mm0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管1、下管2和直通管3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结构。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包括上管(1)、下管(2)和直通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管(3)的两端分别与上管(I)和下管(2)固定连接;所述直通管(3)前后对应设有散热正翼片(4)和散热后翼片(5), 两侧还设有侧翼片(6);所述侧翼片(6)上连接有若干中间挡片(7);由散热正翼片(4)、侧翼片(6)和中间挡片(7)构成的对流通道与辐散热正翼片(4)上的对流散热口(8)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片(6)与直通管(3)、散热正翼片(4)和散热后翼片(5)固定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片(6)与中间挡片(7)的倾斜角度为30°?4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挡片(7)为相互平行或交错排列在所述侧翼片(6 )上,等距间隔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挡片(7)与所述对流散热口(8)形成的对流腔方向相同或相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正翼片(4)、散热后翼片(5)、侧翼片(6)、直通管(3)和中间挡片(7)为一体式一次压铸成型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挡片(7)相互平行设置,间距为100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1)、下管(2)和直通管(3)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包括上管(1)、下管(2)和直通管(3);所述直通管 (3)的两端分别与上管(1)和下管(2)固定连接;所述直通管(3)前后对应设有散热正翼片(4)和散热后翼片(5),两侧还设有侧翼片(6);所述侧翼片(6)上连接有若干中间挡片(7);由散热正翼片 (4)、侧翼片(6)和中间挡片(7)构成的对流通道与辐散热正翼片(4)上的对流散热口(8)相连。本技术与传统采暖散热器相比,可以改变散热器往外送风的流向分布,实现气体的挠向流动,抑制热气快速散发出去,有效的提高散热器的转换效率。【IPC分类】F24D19-00【公开号】CN204460443【申请号】CN201520075549【专利技术人】潘德望, 卢林锦, 潘艺谋 【申请人】浙江远达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8日【申请日】2015年2月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包括上管 (1)、下管 (2)和直通管 (3);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管 (3)的两端分别与上管 (1)和下管 (2)固定连接;所述直通管(3)前后对应设有散热正翼片 (4) 和散热后翼片(5),两侧还设有侧翼片(6);所述侧翼片(6)上连接有若干中间挡片(7);由散热正翼片 (4) 、侧翼片(6)和中间挡片(7)构成的对流通道与辐散热正翼片 (4) 上的对流散热口 (8) 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翼片(6)与直通管 (3)、散热正翼片 (4)和散热后翼片(5)固定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翼片(6)与中间挡片(7)的倾斜角度为30°~45°。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挡片(7)为相互平行或交错排列在所述侧翼片(6)上,等距间隔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挡片(7)与所述对流散热口 (8) 形成的对流腔方向相同或相反。6.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散热正翼片(4)、散热后翼片(5)、侧翼片(6)、直通管(3)和中间挡片(7)为一体式一次压铸成型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4 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挡片(7)相互平行设置,间距为100mm。8.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管 (1)、下管 (2)和直通管 (3)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德望,卢林锦,潘艺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远达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