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快速装配的岩土加固装置,适用于配合锚杆加固岩土。至少包括第一承力构件和第二承力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二承力构件之于锚杆和第一承力构件之间所形成的楔形结构,产生胀紧力,保证了第一承力构件和第二承力构件的连接;第一承力构件的内径显著大于锚杆的外径,可以在锚杆上自由穿梭,便于从锚杆的一端送到预定位置。装配时,只需要迫使第二承力构件相对第一承力构件沿胀紧方向运动一段少量的距离,即可使第二承力构件产生胀紧力,实现锚杆和第一承力构件之间的连接;装配速度比现有技术有显著提升。在土体或岩层中,当锚杆的受力变大时,第二承力构件产生的胀紧力也会随之自动增大,机械强度和可靠性都比现有技术有很大进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快速装配的岩土加固装置,适用于配合锚杆加固岩土,属于固定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技术。
技术介绍
锚杆于其植入稳固土体或岩层的部分往往需要借助加固装置,以增强锚杆的锚固力。最初,有人在锚杆上焊接一些鳍片或钢筋以达到上述目的,然而,焊接工艺具有工时长、设备工装多、人力成本高、加工质量难以保证等诸多缺点。后来,人们采用精轧螺纹钢(GB/T20065-2006)作为锚杆,并利用其上的螺纹肋作为连接件和加固装置连接配合,获得了焊接方式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螺纹锚杆及其加固装置的技术可见诸于CN201158820Y、CN201574394U、CN102304919A等专利公告或专利申请公布中。螺旋配合的加固装置虽然较焊接配合的锚固装置有较大进步,却也有自身的不足。现有的螺旋配合加固装置,于装配时,必须由锚杆的一端依靠螺旋进动安装,然而,锚杆往往长达十几米甚至超过二十米,导致安装过慢,特别是当加固装置数目较多或装配位置较远时,其安装效率更显得低下。此外,锚杆由于搬运等原因,时常产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加固装置因此卡在锚杆上而动惮不得,无法安装到预定位置,必须矫正锚杆后重新安装,给现场施工带来诸多不便。有鉴于此,很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快速装配的加固装置以取代现有的旋入型加固装置,以提高作业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装配的岩土加固装置,适于施工现场快速安装,并具有牢固可靠的机械性能。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方案一、一种快速装配的岩土加固装置,适用于配合锚杆加固岩土;包括第一承力构件和第二承力构件以及锁紧构件;所述第一承力构件呈管状并具有嵌入岩土的承力部,所述第二承力构件为胀紧构件;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承力构件配合使用时,组成一个非闭合环;所述第二承力构的下表面和所述锚杆配合,所述第二承力构件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一承力构件配合;所述第二承力构件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为非平行面;所述第二承力构件具有锁紧部,并与所述锁紧构件配合;所述锁紧构件使第二承力构件与第一承力构件产生位移,使第二承力构件将锚杆和第一承力构件胀紧。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承力构件优选为弧形垫片,其上表面为锥面并与所述第一承力构件的下表面配合;所述第二承力构件的下表面为柱面并与所述锚杆配合。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承力构件的锁紧部优选为螺纹,所述锁紧构件为与之配合的螺母。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承力构件的锁紧部优选为凹槽,所述锁紧构件为与之配合的塞子。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力构件的承力部优选为凸缘盘状结构。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凸缘盘状结构上优选有穿孔。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凸缘盘状结构和第一承力构件的管体之间优选有加强筋。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承力构件的硬度优选为较所述第一承力构件的硬度低。方案二、一种快速装配的岩土加固装置,适用于配合锚杆加固岩土;包括第一承力构件和第二承力构件;所述第一承力构件呈管状并具有嵌入岩土的承力部,所述第二承力构件为胀紧构件;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承力构件配合使用时,组成一个非闭合环;所述第二承力构的下表面和所述锚杆配合,所述第二承力构件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一承力构件配合;所述第二承力构件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为非平行面;所述第二承力构件响应外力而与第一承力构件产生位移,使第二承力构件将锚杆和第一承力构件胀紧。在本技术的方案一中,第一承力构件的下表面和锚杆之间含有第二承力构件,即其下表面之尺寸大于锚杆外径,所以具有在锚杆上自由穿梭的特点。装配时,将需要的第一承力构件穿入锚杆中,在预定的装配位置上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承力构件,再将第一承力构件穿过第二承力构件,使第二承力构件处于锚杆和第一承力构件之间。由于,第二承力构件的下表面和外表面为非平行面,并介于锚杆和第一承力构件之间,当锁紧构件使第二承力构件朝向胀紧的方向而相对第一承力构件位移时,第二承力构件将产生楔紧作用,位移的程度越大,楔紧力(胀紧力)就越大。第二承力构件胀紧的方向和锚杆锚固时所受到的预紧力同向,亦即与锚杆锚固时第一承力构件所受到稳固土体或岩层的推力反向。当楔紧力大到足以承受锚杆埋入土体或岩层的过程中所受到并使之松脱的外力时,即可停止楔紧操作(位移操作),亦即完成了第一承力构件之于锚杆的装配。锚杆锚固的过程中,由于第二承力构件胀紧的方向和第一承力构件受到稳固土体或岩层的推力方向相反并和锚杆受到的预紧力的方向相同,所以,锚杆受到的预紧力越大,第二承力构件就越往胀紧的方向而相对第一层承力构件位移,第二承力构件所产生的楔紧作用就越大。直到楔紧作用足以平衡锚杆所受到的预紧力为止。相比于本技术的方案一,本技术的方案二省略了锁紧构件,第二承力构件需借助外力往胀紧方向相对第一承力构件位移,这种外力可以是由捶打、敲击等方式产生。相比于方案一,由于方案二省略了一种构件,成本更为节约;外力包括由捶打或敲击第二承力构件,甚至是往相反的方向同时敲击第一承力构建和第二承力构件提供,方案二具有比方案一更快的装配速度。采用了本技术的一种快速装配的岩土加固装置后,由于第一承力构件可以方便地自由穿梭于锚杆中,能及时由锚杆的端部送达预定位置,即使锚杆发生较大程度的弯曲也不会出现卡死现象,较现有螺旋配合的加固装置相比,装配速度快很多。本技术的一种快速装配的岩土加固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预紧力越大,其胀紧力会自动增大,以平衡之;第二承力构件受到来自锚杆和第一承力构件挤压作用,较现有螺旋配合的加固装置,依靠其上的螺纹和锚杆上短小的螺纹肋的啮合作用相比,本技术的第二承力构件承受的是压力,现有螺旋配合加固装置的连接部承受的是剪力,在材料和尺寸同等的条件下,压力的屈服强度比剪力的屈服强度大得多,也就是说,本技术相比于现有螺旋配合的加固装置,具有更好的可靠的机械性能。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的具体细节,但是,本技术能够以不同于以下描述的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以下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受力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第二承力构件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第二承力构件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装配过程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装配到位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装配到位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装配到位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第二承力构件的立体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第二承力构件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第二承力构的装配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装配过程;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三装配到位的立体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装配到位的主视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四塞子的立体图;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第二承力构件的立体图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装配过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承力构件110承力部120穿孔200第二承力构件210下表面211螺旋切槽220上表面230锁紧部300锚杆310弧面段320平面段330螺纹肋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装配的岩土加固装置,适用于配合锚杆加固岩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承力构件和第二承力构件以及锁紧构件;所述第一承力构件呈管状并具有嵌入岩土的承力部,所述第二承力构件为胀紧构件;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承力构件配合使用时,组成一个非闭合环;所述第二承力构的下表面和所述锚杆配合,所述第二承力构件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一承力构件配合;所述第二承力构件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为非平行面;所述第二承力构件具有锁紧部,并与所述锁紧构件配合;所述锁紧构件使第二承力构件与第一承力构件产生位移,使第二承力构件将锚杆和第一承力构件胀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家强,赵剑豪,罗贞海,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技术开发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