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管夹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上均具有开口,开口处具有外扩边,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通过转动连接部连接,转动连接部位于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开口相对的部位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可使得管线按照不同的走向布置,使得管夹的通用性增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路固定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管夹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的内部有繁杂的管线,需要将这些管线有序排布并固定,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置这些管线,并为汽车系统提供可靠的信号。通常通过管夹来固定并排布管线,现有的管夹多是由一体式注塑成型的,管夹上并排设置两个固定孔,以供管线通过。然而,这种管夹仅适用于平行走向的管线,性能单一,对不同走向的管线需要设计不同规格管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管夹结构,实现不同走向的管线的固定。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管夹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上具有开口,开口处具有外扩边,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通过转动连接部连接,转动连接部位于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开口相对的部位上。可选的,所述转动连接部包括第一固定孔上的连接卡槽和第二固定孔上旋转连接部,旋转连接部包括与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的圆柱轴以及圆柱轴上固定的圆形凸台,连接卡槽具有圆形带豁口的卡口,豁口处接宽口的进入部,圆柱轴通过进入部进入卡槽,并使得圆形凸台卡在卡口内。可选的,圆柱轴上还设置有卡口的阻挡部。可选的,所述圆柱轴的直径与卡口的豁口宽度的差值为0.9mm。可选的,进入部两个边的夹角为46.5°。可选的,所述卡口的直径与圆柱轴的直径之差为0.3mm。可选的,所述阻挡部的直径与圆形凸台的直径之差为0.3_。可选的,所述卡槽的深度与圆形凸台的厚度之差为0.1_。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孔的直径等于2倍的第一固定孔的开口的宽度。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孔的直径等于2倍的第二固定孔的开口的宽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管夹结构,通过固定孔上的开口将管线固定于固定孔内,而在固定孔的开口的相对侧,设置转动连接部,通过该转动连接部实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转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的管线按照不同的走向布置,使得管夹的通用性增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管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管夹结构的第一固定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管夹结构的连接卡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管夹结构的第二固定孔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管夹结构的旋转连接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固定孔11-开口 12-外扩边2-第二固定孔21-开口 22-外扩边3_转动连接部31-连接卡槽32-卡口 33-豁口 34-进入部35-圆柱轴36-圆形凸台37-阻挡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如图1-图5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管夹结构及局部的结构示意图,该支撑管夹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孔I和第二固定孔2,第一固定孔I和第二固定孔2上具有开口 11、21,开口 11、21处具有外扩边12、22,第一固定孔I和第二固定孔2通过转动连接部3连接,转动连接部3位于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开口 11、21相对的部位上。在本实施例中,该转动连接部3包括第一固定孔上的连接卡槽31,以及第二固定孔上的旋转连接部,旋转连接部包括与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的圆柱轴35以及圆柱轴上固定的圆形凸台36,连接卡槽具有圆形带豁口 33的卡口 32,豁口 33处接宽口的进入部34,由于进入部34为宽口,即内窄外宽的喇叭口形状,圆形凸台36较卡口具有更大的直径,圆柱轴通过该进入部34进入卡槽内,进而圆形凸台36卡在卡口 32处,圆柱轴在卡口内旋转运动,从而实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转动连接。在圆柱轴上,还设置有卡口的阻挡部37,在圆形凸台36卡在卡口 32处后,该阻挡部37较开口具有更大的直径,进一步凸台的脱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孔和其上的连接卡槽,以及第二固定孔和其上的旋转连接部,都为一体注塑成型,而后,连接卡槽与旋转连接部连接在一起,实现转动连接,实现方法简单,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转动连接部还可以是单独的旋转部件,如球头连接或销轴连接等,该旋转连接部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固定孔固定后,实现转动连接。为了获得更好的连接和防脱效果,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圆柱轴的直径A2与卡口的豁口宽度BI的差值为0.9_,即A2-B1 = 0.9_,也就是说,将圆柱轴与进入部的过盈量设定在0.9_,这样,在确保圆柱轴的正常卡入和脱出的同时,确保在使用过程中凸台在卡口内的稳定性。为了,使得进入到进入部时更加顺畅,进入部两个边的夹角Dl设置为46.5°,在该角度下,进入部的两边线性缓和起到不断收敛的作用,经过验证,连接过程顺畅省力,且具有更优的防脱效果。此外,为了获得更优的旋转性能,并减小卡入后的晃动,增强固定的可靠性,将卡口的直径Al与圆柱轴的直径A2之差设置为0.3mm,即A1-A2 = 0.3mm,并进一步将阻挡部的直径Cl与圆形凸台的直径C2差设置为0.3_,即C1-C2 = 0.3_,这样,在确保可以正常旋转的同时,又减小了晃动量,进而提升使用的可靠性。为了避免使用中的晃动,还可以进一步的优化其他部件的尺寸。可以将所述卡槽的深度E2与圆形凸台的厚度El差设置为0.1mm,即 E1-E2 = 0.1mm。为了方便管线进入固定孔,可以将第一固定孔的直径等于2倍的第一固定孔的开口的宽度,即G2 = 2*F2,将第二固定孔的直径等于2倍的第二固定孔的开口的宽度,Gl =2*F1,通过这些设置,方便所需卡入的管线的卡接和脱出,同时,提高管线在固定孔中的稳固性。需要指出的是,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为了区分相同名称的不同结构,其仅为了描述方便,不表示某种顺序,更不应理解为任何限定。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主权项】1.一种支撑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上均具有开口,开口处具有外扩边,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通过转动连接部连接,转动连接部位于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开口相对的部位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部包括第一固定孔上的连接卡槽和第二固定孔上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撑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上均具有开口,开口处具有外扩边,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通过转动连接部连接,转动连接部位于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开口相对的部位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黄从奎,叶飞,郑朋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