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96473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3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吊具,属于建筑设备领域,吊具包括第一吊装部、第二吊装部、第三吊装部以及第四吊装部,第一吊装部以及第二吊装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且第一吊装部与第二吊装部形成第一环状结构;第三吊装部以及第四吊装部通过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且第三吊装部与第四吊装部形成第二环状结构;第一环状结构与第二环状结构交叉设置,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于交叉处铰接,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于交叉处铰接。第一吊装部以及第四吊装部还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钢绳的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该吊具的结构简单,安装与拆卸方便,吊装钢材时,安全可靠,且能够保证吊装的垂直度,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吊具。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地上施工时,常常需要将钢材或者其他构件输送至高处,此时需要采用吊装工具将钢材或者构件提升,然后进行后续的工作。现有技术中,钢材的吊装采用钢丝绳套,钢丝绳套需要系紧在被吊装物上,钢丝绳套的使用安全性低,安装操作繁琐,吊装完毕后,不便于拆卸;同时,钢丝绳套在吊装时难以保证吊装物的垂直度,使用不便;现有技术中,也采用吊装夹具进行钢材的吊装,吊装夹具具有两个夹持部,通过两个夹持部之间的夹紧力将钢材夹紧进行吊装,吊装夹具安装时,需要精确的控制两个夹持部的夹持力,夹持力较小时,钢材易脱落,运输安全性低;夹持力较大时,容易损坏钢材,增加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具,以改善现有技术的吊具结构单一导致吊装时安全性低以及吊装时操作繁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吊具,所述吊具包括第一吊装部、第二吊装部、第三吊装部以及第四吊装部,其中:所述第一吊装部以及所述第二吊装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吊装部与所述第二吊装部形成第一环状结构;所述第三吊装部以及所述第四吊装部通过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吊装部与所述第四吊装部形成第二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环状结构与所述第二环状结构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于交叉处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于交叉处铰接;所述第一吊装部以及所述第四吊装部还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钢绳的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优选的,所述第一环状结构以及所述第二环状结构均为圆环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铰接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环状结构的同一直径上。优选的,所述第一环状结构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环状结构的内径。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通过螺栓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具有凹陷部,所述螺栓的位于所述第一环状结构内的螺帽卡紧在所述凹陷部内,且所述螺帽的端面沿朝向所述第一环状结构的圆心的方向不凸出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均设置为凸耳,所述凸耳沿所述第一环状结构的中心线的方向分别凸出所述第一吊装部以及所述第四吊装部,所述凸耳具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一环状结构的径向方向延伸。优选的,两个所述凸耳位于所述第一环状结构的同一直径上。优选的,所述吊具还包括橡胶层,所述橡胶层分别贴合在所述第一环状结构的内壁以及所述第二环状结构的内壁。优选的,所述第二吊装部的内壁以及所述第四吊装部的内壁分别具有凹槽,所述橡胶层卡紧在对应的所述凹槽内。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吊装部以及所述第二吊装部为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吊装部以及所述第四吊装部为一体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吊具,其结构简单,各个部件的结合紧密,工作时,配合关系好,吊装钢材时安全可靠,且安装吊具以及拆卸吊具操作方便快捷,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具体如下:该吊具包括多个吊装部,相应的吊装部通过连接部连接形成环状结构,同时,相应的连接部之间铰接,整个吊具的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使用时,将钢材穿过多个吊装部形成的环状结构,环状结构的形状与钢材的外轮廓相匹配,吊具工作时,环状结构的内壁卡紧在钢材的外表面。该吊具利用钢材与吊装部之间的摩擦力提供夹紧力,在最大静摩擦力的范围内,钢材的重量越大,则夹紧力越大,保证了钢材能够很好的夹紧在吊具上,相比传统的夹具需要严格控制夹持部的夹持力,该吊具的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安全;使用吊具时,将钢材插接在环状结构内即可,然后,利用钢绳固定连接在固定部上,提升钢绳,在钢材的自身重力作用下,吊具的吊装部夹紧在钢材外壁,实现吊装;吊装到预定地点后,钢材自动与吊具的吊装部松开,将钢材取出即可,操作简单快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吊具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吊具的第一环状结构的纵向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吊具的第一环状结构的横向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吊具的应用图。附图标记汇总:第一吊装部100,第二吊装部200,第三吊装部300,第四吊装部400,第一连接部500,第二连接部600,第三连接部700,第四连接部800,第一环状结构900,第二环状结构901;螺栓101,凹陷部102,凸耳103,通孔104,橡胶层105,凹槽106;钢管201。具体实施方式在建筑工地施工时,利用吊装夹具运输钢材时,需要将吊装夹具的夹持部安装在钢材的端部,然后调整夹持部的夹持力,当夹持力能够使钢材吊起且夹持部不会损坏钢材时,即可进行吊装动作。利用该吊装夹具时,夹具的安装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吊装时,夹持力过小,钢材易滑落,安全性低;夹持力过大,易损坏钢材,浪费材料,增加使用成本。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设计者设计了吊具,该吊具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适合大批量、大范围推广使用。使用该吊具时,利用该吊具的吊装部与钢材之间的摩擦力提供夹紧力,在最大静摩擦力的范围内,夹紧力与钢材自身的重力成正比,钢材重量越重,夹持力越大,保证了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性。且吊具的使用方便,省时省力。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吊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包括第一吊装部、第二吊装部、第三吊装部以及第四吊装部,其中:所述第一吊装部以及所述第二吊装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吊装部与所述第二吊装部形成第一环状结构;所述第三吊装部以及所述第四吊装部通过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吊装部与所述第四吊装部形成第二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环状结构与所述第二环状结构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于交叉处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于交叉处铰接;所述第一吊装部以及所述第四吊装部还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钢绳的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包括第一吊装部、第二吊装部、第三吊装部以及第四吊装部,其中:所述第一吊装部以及所述第二吊装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吊装部与所述第二吊装部形成第一环状结构;所述第三吊装部以及所述第四吊装部通过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吊装部与所述第四吊装部形成第二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环状结构与所述第二环状结构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于交叉处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于交叉处铰接;所述第一吊装部以及所述第四吊装部还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钢绳的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结构以及所述第二环状结构均为圆环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铰接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环状结构的同一直径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结构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环状结构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通过螺栓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具有凹陷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智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