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桁架式起竖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91693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3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桁架式起竖臂,其包括:左下主梁、右下主梁、左上主梁、右上主梁、起竖横梁、后主支撑、前主支撑和多个第一辅助梁,所述右下主梁与所述右上主梁通过竖梁和斜梁连接,所述左下主梁与所述左上主梁通过竖梁和斜梁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辅助梁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所述右下主梁与所述左下主梁,在两下主梁的前半部分至末端分开依次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产品的所述前主支撑、起竖横梁和后主支撑,整个起竖臂整体呈“凹形”框架结构,并且“凹形”的纵截面为倒梯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起竖臂,采用桁架式双层主梁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可靠,能够承受弯矩、起竖弯矩、轴向拉力或压力,采用斜梁,节省材料,减轻自重,并增大刚度,抗弯截面高,能够实现大吨位可靠承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桁架式起竖臂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武器车载热发射
,具体涉及一种桁架式起竖臂。
技术介绍
在武器车载热发射
,在产品停放、运输、起竖和回抱过程中,需要一种设备带动产品完成起竖、回落动作,支撑产品并承受产品重力等惯性载荷。起竖臂可以实现上述功能,当前常用的起竖臂存在以下几点问题:a)目前起竖臂一般采用单层主梁结构,基本依靠主梁自身截面承受载荷,在承受重载情况下要求主梁截面尺寸高,容易导致结构重量较大,而为避免结构过于笨重,单侧主梁在轴向往往是中间高、两端低的不规则形状,在有保温密封要求的情况下,不利于辅梁布置和铺设蒙皮发泡;b)目前起竖臂的截面一般为等宽等高的矩形结构,而装载产品一般为圆柱形,起竖臂和产品之间从圆柱轴线往下的间隙越来越大,造成空间浪费,不利于设备舱等整车其他系统布置;c)由于采用单层主梁结构,目前起竖臂的截面尺寸无法改变,于是对表面存在尾翼等凸起的产品,为了完全包覆产品,必须增大起竖臂自身宽度,造成局部间隙过大而浪费空间;d)由于采用单层主梁结构,各零部件形状尺寸大多不规则,生产时需要大量钢板拼接工作,难以直接选用矩形管件等型材,焊缝多、加工量较大,同时也难以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承载能力。综上所述,需要一种新型的起竖臂,不仅能够实现大吨位可靠承载,而且能够通过自身梯形截面形状和变截面设计优化空间尺寸,同时还能大量采用型材,有利于减小加工量和保证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桁架式起竖臂,以解决现有结构过于笨重,各零部件形状尺寸大多不规则起竖臂和运输的产品之间的间隙大,造成空间浪费,不利于设备舱等整车其他系统布置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桁架式起竖臂,包括:左下主梁、右下主梁、左上主梁、右上主梁、起竖横梁、后主支撑、前主支撑和多个第一辅助梁,所述右下主梁与所述右上主梁通过竖梁和斜梁连接,所述左下主梁与所述左上主梁通过竖梁和斜梁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辅助梁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所述右下主梁与所述左下主梁,在两下主梁的前半部分至末端分开依次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产品的所述前主支撑、起竖横梁和后主支撑,整个起竖臂整体呈“凹形”框架结构,并且“凹形”的纵截面为倒梯形,所述左下主梁和右下主梁前端分别设有用于与车架底盘或基座连接的左回转耳和右回转耳,所述起竖横梁上设有用于与带有起竖油缸的驱动设备连接起竖支耳。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左上主梁和右上主梁的前端为向外折弯后呈一直线设计,使起竖臂整体呈现前端部分的纵截面大于中后段的纵截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左上主梁与所述斜梁的连接部位设有加强筋,所述右上主梁与所述斜梁的连接部位设有加强筋。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起竖臂还包括多个第二辅助梁,所述第二辅助梁连接在相邻所述第一辅助梁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二辅助梁焊接在所述起竖横梁、后主支撑或前主支撑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辅助梁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起竖横梁与所述左下主梁或所述右下主梁之间焊接有斜叉梁。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起竖横梁与所述左下主梁或所述右下主梁的连接处焊接有三角筋。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右下主梁、左下主梁、左上主梁、右上主梁、竖梁、斜梁和第一辅助梁采用矩形钢管。本专利技术的桁架式起竖臂,采用桁架式双层主梁结构,能够承受弯矩、起竖弯矩、轴向拉力或压力,充分利用了材料的强度,采用斜梁,跨度较大,节省材料,减轻自重,并增大刚度。整体结构简单可靠,抗弯截面高,能够实现大吨位可靠承载。并且结构规则,在有保温密封要求的情况下,有利于辅梁布置和铺设蒙皮发泡。纵截面积设为倒梯形,减小起竖臂两侧下方的空间尺寸,节省空间,利于设备舱等整车其他系统布置。附图说明图1为装载有产品的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桁架式起竖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桁架式起竖臂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桁架式起竖臂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2中桁架式起竖臂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2中桁架式起竖臂沿C-C方向的剖视图。注:1-左下主梁;2-右下主梁;3-左上主梁;4-右下主梁;11-左回转耳;21-右回转耳;51-竖梁;52-斜梁;53-加强筋;7-后主支撑;8-前主支撑;9-第一辅助梁;10-凸起;20-装载产品;51-竖梁;52-斜梁;53-加强筋;6-起竖横梁;61-起竖支耳;62-斜叉梁;63-三角筋;91-第二辅助梁。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请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为了解决目前起竖臂,单层主梁结构,结构过于笨重,各零部件形状尺寸大多不规则起竖臂和运输的产品之间的间隙大,造成空间浪费,不利于设备舱等整车其他系统布置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桁架式起竖臂。该桁架式起竖臂,包括:左下主梁、右下主梁、左上主梁、右上主梁、起竖横梁、后主支撑、前主支撑和多个第一辅助梁,所述右下主梁与所述右上主梁通过竖梁和斜梁连接,所述左下主梁与所述左上主梁通过竖梁和斜梁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辅助梁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所述右下主梁与所述左下主梁,在两下主梁的前半部分至末端分开依次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产品的所述前主支撑、起竖横梁和后主支撑,整个起竖臂整体呈“凹形”框架结构,并且“凹形”的纵截面为倒梯形,所述左下主梁和右下主梁前端分别设有用于与车架底盘或基座连接的左回转耳和右回转耳,所述起竖横梁上设有用于与起竖油缸驱动设备连接起竖支耳。使用时,由于装载产品一般为圆柱形,在不增加起竖臂结构复杂程度的前提下,将起竖臂的右下主梁、左下主梁、左上主梁、右上主梁通过竖梁、斜梁连接,形成上宽下窄的梯形截面,保证起竖臂内侧与装载产品之间不会出现过大的间隙,在保证不与产品干涉的同时,可以节省起竖臂两侧下方的空间,减小起竖臂占用的空间尺寸。下面具体结合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为装载有产品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桁架式起竖臂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桁架式起竖臂的俯视图。桁架式起竖臂,包括:左下主梁1、右下主梁2、左上主梁3、右上主梁4、起竖横梁6、后主支撑7、前主支撑8和多个第一辅助梁9;右下主梁2与右上主梁4通过竖梁51和斜梁52连接,左下主梁3与左上主梁1通过竖梁51和斜梁52连接,每个第一辅助梁9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右下主梁4与左下主梁3,前主支撑8的两端垂直固定于在两下主梁(左下主梁1、右下主梁2、)的末端,后主支撑7的两端垂直固定于两下主梁(1、2)前半部分,起竖横梁6的两端垂直固定连接与两下主梁(1、2)前半部分靠近整个起竖臂的中间位置;整个起竖臂整体呈“凹形”框架结构,也就是说中间为空腔可放置物品的框架结构,并且“凹形”的纵截面为倒梯形。左下主梁1前端设有用于与车架底盘或基座连接的左回转耳11,右下主梁2前端设有用于与车架底盘或基座连接的右回转耳21,起竖横梁6上设有用于与带有起竖油缸的驱动设备连接起竖支耳61,驱动设备带动起竖臂完成起竖、回落动作,进而实现起竖臂的基本功能。图3为图2中桁架式起竖臂沿A-A方向横切面剖视图。该桁架式起竖臂采用桁架式双层主梁结构,结构简单可靠,抗弯截面高,能够实现大吨位可靠承载。采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桁架式起竖臂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桁架式起竖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下主梁、右下主梁、左上主梁、右上主梁、起竖横梁、后主支撑、前主支撑和多个第一辅助梁,所述右下主梁与所述右上主梁通过竖梁和斜梁连接,所述左下主梁与所述左上主梁通过竖梁和斜梁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辅助梁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所述右下主梁与所述左下主梁,在两下主梁的前半部分至末端分开依次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产品的所述前主支撑、起竖横梁和后主支撑,整个起竖臂整体呈“凹形”框架结构,并且“凹形”的纵截面为倒梯形,所述左下主梁和右下主梁前端分别设有用于与车架底盘或基座连接的左回转耳和右回转耳,所述起竖横梁上设有用于与带有起竖油缸的驱动设备连接起竖支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桁架式起竖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下主梁、右下主梁、左上主梁、右上主梁、起竖横梁、后主支撑、前主支撑和多个第一辅助梁,所述右下主梁与所述右上主梁通过竖梁和斜梁连接,所述左下主梁与所述左上主梁通过竖梁和斜梁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辅助梁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所述右下主梁与所述左下主梁,在两下主梁的前半部分至末端分开依次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产品的所述前主支撑、起竖横梁和后主支撑,整个起竖臂整体呈“凹形”框架结构,并且“凹形”的纵截面为倒梯形,所述左下主梁和右下主梁前端分别设有用于与车架底盘或基座连接的左回转耳和右回转耳,所述起竖横梁上设有用于与带有起竖油缸的驱动设备连接的起竖支耳;所述左上主梁和右上主梁的前端为向外折弯后呈一直线设计,使起竖臂整体呈现前端部分的纵截面大于中后段的纵截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奇贾延奎张博宇吴新跃曾玲芳卢卫建高强白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