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91146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3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壳体及基座,基座上设有线圈组件、衔铁、左静触点元件、右静触点元件及动触点元件,衔铁可摆动地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左、右静触点元件固定在基座上且相互之间设有间隙,衔铁为两翼结构,衔铁的其中一翼通过一连杆与动触点元件连接,连杆上依次套设有卡簧、上垫片、弹簧及下垫片,动触点元件设置在弹簧与下垫片之间,动触点元件正对在左、右静触点元件之间的间隙处上方。本磁保持继电器在闭合状态时,动触点元件与左复合静触点元件、右复合触点元件接触,同时弹簧产生弹力并作用于动触点元件上,保证动触点元件与两个静触点元件间的相互压力,避免触点回跳,减少拉弧,提高负载能力及短时大电流冲击能力。(*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控制电器元件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磁保持继电器是近几年来得到较快发展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其主要是应用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于自动控制电流通断的一种开关元件。其控制端为与磁感应线圈相连的一对线圈引出脚,当该继电器从线圈引出脚输入不同极性的电信号时,能通过触点的动作自动接入或断开控制电路;其最大特点是当去除电信号后,其电路中的触点仍能保持在动作后的状态,控制端无需持续施加电信号,以达到其节能的效果,特别适合在接通电路后仍需较长时间保持在切换状态的装置中。在智能墙壁开关中,现有的磁保持继电器、智能线路控制板单元和负载电源线接线端通常集成在同一微电脑芯片上,容易被击穿,存在通断能力差,抗过载能力差的问题。另外,在电器触头闭合过程中,由于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机械碰撞会使动触头反复跳开,这种现象称为触头振动,对继电器来说常称为触点回跳。由于触点回跳是发生在电路连接过程中,而电网短路或多数电路负载(如感性负载、容性负载、白炽灯负载等)在连通时均有较大的冲击电流,所以触点回跳现象会对触点造成很大的危害,从而影响了继电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抗冲击振动能力及可靠性均得到提高的磁保持继电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壳体及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线圈组件、衔铁、左静触点元件、右静触点元件及动触点元件,所述衔铁可摆动地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左、右静触点元件固定在基座上且相互之间设有间隙,其特征在于:衔铁为两翼结构,衔铁的其中一翼通过一连杆与动触点元件连接,所述连杆上依次套设有卡簧、上垫片、弹簧及下垫片,所述动触点元件设置在弹簧与下垫片之间,所述动触点元件正对在左、右静触点元件之间的间隙处上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磁保持继电器还包括设置在衔铁上方的手动跷板,所述衔铁的另一翼与手动跷板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线圈组件包括上轭铁、铁芯、骨架、下轭铁及PIN脚,所述基座上部设置有用于在两端固定骨架的第一线圈支架以及第二线圈支架,所述铁芯穿设在所述骨架内,所述第一线圈支架与所述第二线圈支架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PIN脚的PIN脚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线圈支架上的所述PIN脚安装孔与位于所述第二线圈支架上的所述PIN脚安装孔对称设置,所述上轭铁、下轭铁分别位于第一线圈支架、第二线圈支架的外侧且相互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上轭铁、下轭铁为L形,所述衔铁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容纳上轭铁、下轭铁端部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有供衔铁在左右摆动时的转动空间。具体的,所述磁保持继电器还包括隔板、固定板,所述基座通过隔板镶嵌在固定板内。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磁保持继电器在闭合状态时,动触点元件与左复合静触点元件、右复合触点元件接触,同时弹簧在卡簧与两个垫片的限制下压缩,产生弹力并作用于动触点元件上,保证动触点元件与两个静触点元件间的相互压力,避免触点回跳,减少拉弧,提高负载能力及短时大电流冲击能力;结构紧凑,无需调整,易于实现标准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磁保持继电器的分解爆炸图。图2为线圈组件、衔铁、连杆及在连杆上的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线圈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及基座1,所述基座I上设有线圈组件2、衔铁3、左静触点元件4、右静触点元件5及动触点元件6,所述衔铁3可摆动地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左、右静触点元件固定在基座I上且相互之间设有间隙,衔铁3为两翼结构,衔铁3的其中一翼通过一连杆7与动触点元件6连接,所述连杆7上依次套设有卡簧8、上垫片9、弹簧10及下垫片11,所述动触点元件6设置在弹簧10与下垫片11之间,所述动触点元件6正对在左、右静触点元件之间的间隙处上方。工作时,左静触点元件、右静触点元件分别与电路的进线端、出线端连接,线圈组件输入直流脉冲电流时,产生磁场推动衔铁摆动,摆动的衔铁带动连杆及在连杆上的组件作往复直线运动,实现动触点元件与左静触点元件、右静触点元件的开合状态转变。直流脉冲电流由附加的控制线路板控制单元控制,实现智能控制。所述磁保持继电器还包括设置在衔铁上方的手动跷板12,所述衔铁3的另一翼与手动跷板12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按动手动跷板推动衔铁摆动,摆动的衔铁带动连杆及在连杆上的组件作往复直线运动,实现动触点元件与左静触点元件、右静触点元件的开合状态的转变。如图1与图3,所述线圈组件2包括上轭铁201、铁芯202、骨架203、下轭铁204及PIN脚205,所述基座I上部设置有用于在两端固定骨架203的第一线圈支架206以及第二线圈支架207,所述铁芯202穿设在所述骨架203内,所述第一线圈支架206与所述第二线圈支架207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PIN脚205的PIN脚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线圈支架206上的所述PIN脚安装孔与位于所述第二线圈支架207上的所述PIN脚安装孔对称设置,所述上轭铁201、下轭铁204分别位于第一线圈支架206、第二线圈支架207的外侧且相互对称设置。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对PIN脚安装位置的不同要求,可将PIN脚安装在任意PIN脚安装孔中,提高了继电器的通用性。结合图1、图2、图3,所述上轭铁201、下轭铁204为L形,所述衔铁3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容纳上轭铁201、下轭铁204端部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有供衔铁在左右摆动时的转动空间。为了保证继电器操作时的稳定性,所述磁保持继电器还包括隔板13、固定板14,所述基座I通过隔板13镶嵌在固定板14内。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壳体及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线圈组件、衔铁、左静触点元件、右静触点元件及动触点元件,所述衔铁可摆动地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左、右静触点元件固定在基座上且相互之间设有间隙,其特征在于:衔铁为两翼结构,衔铁的其中一翼通过一连杆与动触点元件连接,所述连杆上依次套设有卡簧、上垫片、弹簧及下垫片,所述动触点元件设置在弹簧与下垫片之间,所述动触点元件正对在左、右静触点元件之间的间隙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还包括设置在衔铁上方的手动跷板,所述衔铁的另一翼与手动跷板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包括上轭铁、铁芯、骨架、下轭铁及PIN脚,所述基座上部设置有用于在两端固定骨架的第一线圈支架以及第二线圈支架,所述铁芯穿设在所述骨架内,所述第一线圈支架与所述第二线圈支架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PIN脚的PIN脚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线圈支架上的所述PIN脚安装孔与位于所述第二线圈支架上的所述PIN脚安装孔对称设置,所述上轭铁、下轭铁分别位于第一线圈支架、第二线圈支架的外侧且相互对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壳体及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线圈组件、衔铁、左静触点元件、右静触点元件及动触点元件,所述衔铁可摆动地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左、右静触点元件固定在基座上且相互之间设有间隙,其特征在于:衔铁为两翼结构,衔铁的其中一翼通过一连杆与动触点元件连接,所述连杆上依次套设有卡簧、上垫片、弹簧及下垫片,所述动触点元件设置在弹簧与下垫片之间,所述动触点元件正对在左、右静触点元件之间的间隙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楠李开波冯朝均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