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90579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2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航空涡轮发动机燃油系统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组合过滤器,包括自冲刷油滤骨架,所述自冲刷油滤骨架的回油口连接有自冲刷油滤回油管,自冲刷油滤骨架进口端固定连接湍流促进器,湍流促进器的进口端与自冲刷油滤进口管相连,所述自冲刷油滤骨架上设置有自冲刷油滤滤网,湍流促进器上对应于自冲刷油滤滤网处开设有自冲刷油滤出油口,所述自冲刷油滤出油口与漩涡油滤进口管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结构简单、合理,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现有产品纳污能力差、维护周期短的问题,使用本产品可以大大减少滤材表面的污染物沉积,有效延长产品维护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涡轮发动机燃油系统污染控制
,具体地说是一种组合过滤器
技术介绍
油污染是导致航空发动机液压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随着高精度高响应元件的使用,液压系统对油清洁度的要求日益提高。目前国内发动机液压系统多采用主动拦截式油滤即采用表面或者深度过滤介质对燃油中的固体颗粒等进行清除,但由于其过滤机理存在一定局限,污染物易在滤材表面和内部沉积,堵塞滤芯,导致流阻增加,从而导致过滤器纳污能力差、维护周期短。3D打印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结合三维建模技术和3D打印技术,将带有复杂曲面形状的零件打印成型,对于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降低新品开发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组合过过滤器,采用该过滤器可大大减少滤材表面的污染物沉积,纳污能力远远超过采用静态过滤方式的主动拦截式油滤,能够有效延长维护周期。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组合过过滤器,其特征是:包括自冲刷油滤骨架,所述自冲刷油滤骨架的回油口连接有自冲刷油滤回油管,自冲刷油滤骨架进口端固定连接湍流促进器,湍流促进器的进口端与自冲刷油滤进口管相连,所述自冲刷油滤骨架上设置有自冲刷油滤滤网,湍流促进器上对应于自冲刷油滤滤网处开设有自冲刷油滤出油口,所述自冲刷油滤出油口与漩涡油滤进口管相连;所述漩涡油滤进口管下端口与锥形腔相连,所述锥形腔上固定连接有集污槽,锥形腔自由端连通集污槽内腔,锥形腔内腔固定设置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的出口与漩涡油滤出口管相连,所述集污槽的出油口与漩涡油滤回油口管相连接,导流叶片的回转中心为贯通孔,该贯通孔前端与锥形腔相连通,后端连接有漩涡油滤出口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污槽的连接端呈开口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形腔与导流叶片连接端的直径大于锥形腔自由端的直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叶片本体表面与锥形腔之间形成间隙。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产品结构简单、合理,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现有产品纳污能力差、维护周期短的问题,使用本产品可以大大减少滤材表面的污染物沉积,有效延长产品维护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湍流促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导流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3中,包括自冲刷油滤进口管1、湍流促进器2、自冲刷油滤滤网3、自冲刷油滤回油管4、自冲刷油滤骨架5、漩涡油滤进口管6、导流叶片7、漩涡油滤出口管8、锥形腔9、集污槽10、漩涡油滤回油口管11等。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组合过过滤器,包括自冲刷油滤骨架5,所述自冲刷油滤骨架5的回油口连接有自冲刷油滤回油管4,自冲刷油滤骨架5进口端固定连接湍流促进器2,湍流促进器2的进口端与自冲刷油滤进口管I相连,所述自冲刷油滤骨架5上设置有自冲刷油滤滤网3,湍流促进器2上对应于自冲刷油滤滤网3处开设有漩涡油滤出油口,所述漩涡油滤出油口与漩涡油滤进口管6相连;所述漩涡油滤进口管6下端口与锥形腔9相连,所述锥形腔9上固定连接有集污槽10,锥形腔9自由端连通集污槽10内腔,锥形腔9内腔固定设置导流叶片7,所述导流叶片7的出口与漩涡油滤出口管8相连,所述集污槽10的出油口与漩涡油滤回油口管11相连接,导流叶片7的回转中心为贯通孔,该贯通孔前端与锥形腔9相连通,后端连接有漩涡油滤出口管8。集污槽10的连接端呈开口状,集污槽10与锥形腔9之间采用紧度配合。锥形腔9与导流叶片7连接端的直径大于锥形腔9自由端的直径。导流叶片7本体表面与锥形腔9之间形成间隙,导流叶片7圆周表面形成螺旋叶片形,实现导流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产品的工作原理如下:燃油通过自冲刷油滤进口管I进入,通过湍流促进器2冲刷自冲刷油滤滤网3表面堆积的污染物,污染油液由自冲刷回油口管4排出。燃油通过自冲刷油滤滤网3进行一次过滤,过滤后的燃油通过漩涡油滤进口管6,由锥形腔9的切向入口进入漩涡油滤,通过导流叶片7和锥形腔9形成旋转流动,由于存在两处出口(漩涡油滤回油口管11及漩涡油滤出口管8),流体在旋转流动过程中,形成了外旋流和内旋流,固体颗粒比流体大,在离心力作用的影响下沿径向与轴向运动时,进入外漩涡场,在锥形腔9筒壁的束缚下到达锥体底部,混有固体颗粒的液体进入集污槽10,从漩涡油滤回油口 11排出;同时锥形腔9中心区域会形成内旋流,沿中心轴线向上运动,洁净液体经过导流叶片7中心通孔从漩涡油滤出口管8排出。由上面的分析可知通过组合过滤器可大大减少滤材表面的污染物沉积,经过试验测试和对比分析,纳污能力和使用寿命优于同种主动拦截式油滤。如图2、3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湍流促进器2、进口导流叶片7具有较复杂的曲面造型(两者表面均形成用于导流的螺旋叶片),可大大提高组合油滤的过滤效率,采用传统工艺加工难度大且成本高。本专利技术采用3D打印技术成型,大大降低了其复杂曲面的加工成本和加工周期。本专利技术产品在某型航空派生型燃气轮机控制上实施,能够保证过滤器的过滤精度和纳污能力。【主权项】1.一种组合过滤器,其特征是:包括自冲刷油滤骨架(5),所述自冲刷油滤骨架(5)的回油口连接有自冲刷油滤回油管(4),自冲刷油滤骨架(5)进口端固定连接湍流促进器(2),湍流促进器(2)的进口端与自冲刷油滤进口管(I)相连,所述自冲刷油滤骨架(5)上设置有自冲刷油滤滤网(3),湍流促进器(2)上对应于自冲刷油滤滤网(3)处开设有自冲刷油滤出油口,所述自冲刷油滤出油口与漩涡油滤进口管(6)相连;所述漩涡油滤进口管(6)下端口与锥形腔(9)相连,所述锥形腔(9)上固定连接有集污槽(10),锥形腔(9)自由端连通集污槽(10)内腔,锥形腔(9)内腔固定设置导流叶片(7),所述导流叶片(7)的出口与漩涡油滤出口管(8)相连,所述集污槽(10)的出油口与漩涡油滤回油口管(11)相连接,导流叶片(7)的回转中心为贯通孔,该贯通孔前端与锥形腔(9)相连通,后端连接有漩涡油滤出口管(8)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集污槽(10)的连接端呈开口状。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锥形腔(9)与导流叶片(7)连接端的直径大于锥形腔(9)自由端的直径。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导流叶片(7)本体表面与锥形腔(9)之间形成间隙。【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涡轮发动机燃油系统污染控制
,具体地说是一种组合过滤器,包括自冲刷油滤骨架,所述自冲刷油滤骨架的回油口连接有自冲刷油滤回油管,自冲刷油滤骨架进口端固定连接湍流促进器,湍流促进器的进口端与自冲刷油滤进口管相连,所述自冲刷油滤骨架上设置有自冲刷油滤滤网,湍流促进器上对应于自冲刷油滤滤网处开设有自冲刷油滤出油口,所述自冲刷油滤出油口与漩涡油滤进口管相连。本专利技术产品结构简单、合理,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现有产品纳污能力差、维护周期短的问题,使用本产品可以大大减少滤材表面的污染物沉积,有效延长产品维护周期。【IPC分类】F02C7-22, B01D36-04【公开号】CN104759142【申请号】CN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过滤器,其特征是:包括自冲刷油滤骨架(5),所述自冲刷油滤骨架(5)的回油口连接有自冲刷油滤回油管(4),自冲刷油滤骨架(5)进口端固定连接湍流促进器(2),湍流促进器(2)的进口端与自冲刷油滤进口管(1)相连,所述自冲刷油滤骨架(5)上设置有自冲刷油滤滤网(3),湍流促进器(2)上对应于自冲刷油滤滤网(3)处开设有自冲刷油滤出油口,所述自冲刷油滤出油口与漩涡油滤进口管(6)相连;所述漩涡油滤进口管(6)下端口与锥形腔(9)相连,所述锥形腔(9)上固定连接有集污槽(10),锥形腔(9)自由端连通集污槽(10)内腔,锥形腔(9)内腔固定设置导流叶片(7),所述导流叶片(7)的出口与漩涡油滤出口管(8)相连,所述集污槽(10)的出油口与漩涡油滤回油口管(11)相连接,导流叶片(7)的回转中心为贯通孔,该贯通孔前端与锥形腔(9)相连通,后端连接有漩涡油滤出口管(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汉阳吴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