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919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4:33
塑料制品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动模包括推杆座、型芯Ⅰ、推件板、导柱、推杆以及由下至上依次布置并相互固定的动模座板、支块、支承板、动模板;推件板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导向孔、多个穿装孔,型芯Ⅰ的安装部下端可拆卸固定于动模板且安装部上端一一对应活动套装于穿装孔内,导柱的下端与动模板固定,导柱的上端穿过第一导向孔并伸出;支承板具有第二导向孔,推杆的一端穿装于该第二导向孔内并能够上下往复移动,其另一端与推杆座固定;定模包括型腔、可拆卸安装于型腔内的型芯Ⅱ及上下依次布置并相互固定的定模座板、定模板。它一模多用,能够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减少模具的数量,模具分摊费就大幅度减少,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塑料制品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动模包括推杆座、型芯Ⅰ、推件板、导柱、推杆以及由下至上依次布置并相互固定的动模座板、支块、支承板、动模板;推件板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导向孔、多个穿装孔,型芯Ⅰ的安装部下端可拆卸固定于动模板且安装部上端一一对应活动套装于穿装孔内,导柱的下端与动模板固定,导柱的上端穿过第一导向孔并伸出;支承板具有第二导向孔,推杆的一端穿装于该第二导向孔内并能够上下往复移动,其另一端与推杆座固定;定模包括型腔、可拆卸安装于型腔内的型芯Ⅱ及上下依次布置并相互固定的定模座板、定模板。它一模多用,能够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减少模具的数量,模具分摊费就大幅度减少,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专利说明】塑料制品注塑模具
本技术属于塑料模具领域,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塑料制品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塑料制品的生产离不开塑料模具,一般情况塑料制品与模具是一对一的关系,塑料制品的尺寸、规格、结构形式不同都需要设计制造一副模具。而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制造周期长,精度要求高,价格昂贵。例如水管联接头用于联接两水管头,为了满足不同的给排水要求,由于水管直径大小是不同的,因此水管联接头尺寸规格也不同,其规格尺寸的联接头内孔直径有 10mm、12mm、16mm、20mm、25mm、32mm、40mm、50mm、63mm 等规格。按照一般模具设计每一尺寸规格的水管联接头就需一副塑料模具,模具数量多,设计制造周期长,浪费材料,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模多用的塑料制品注塑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制品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动模包括推杆座、型芯1、推件板、导柱、推杆以及由下至上依次布置并相互固定的动模座板、支块、支承板、动模板;所述型芯I的一端为型芯部,该型芯I的另一端为安装部;所述支块与所述动模座板、支承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推杆座的容纳空间,该动模座板的与该容纳空间相对应的位置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推件板活动设置于所述动模板上表面,该推件板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导向孔、多个穿装孔,所述型芯I的数量与所述穿装孔的数量相等,这些型芯I的安装部下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动模板且其安装部上端一一对应活动套装于所述穿装孔内,该型芯I的型芯部伸出所述推件板的上表面,所述导柱的下端与所述动模板固定,该导柱的上端由下至上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并伸出,该第一导向孔与该导柱活动配合;所述支承板的与所述容纳空间相对应的位置具有由下至上并贯穿所述动模板的第二导向孔,所述推杆的一端穿装于该第二导向孔内并能够上下往复移动,该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座固定,该推杆座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定模包括型腔、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型腔内的型芯II及上下依次布置并相互固定的定模座板、定模板;所述定模板的下表面上具有与所述穿装孔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及与所述第一导向孔相对应的第三导向孔;所述导柱的上端能够插入或抽出所述第三导向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壁均具有浇口,这些第二安装孔内均分别可拆卸套装一所述型腔,这些型腔分别与相应第二安装孔的浇口连通;所述定模座板、定模板具有主流道及多条分别与该主流道连通的分流道,这些分流道一一对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浇口连通,该主流道的一端在所述定模座板上形成入口。 所述分流道采用平衡式布置。 所述主流道设有浇口套。 所述定模板的第三导向孔内设有导套。 所述推杆座包括推板及固定于该推板上表面的推杆固定板,所述推杆固定板具有推杆安装孔,所述推杆的相应端固定于该推杆安装孔内。 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技术具有可换的型芯1、型芯I1、型腔。型芯I可拆卸安装于动模板上且向上穿过推件板上的穿装孔,型腔可拆卸安装于定模板上的第二安装孔内,型芯II可拆卸安装于型腔内,对要求不同的塑料制品,根据满足条件的几种规格形式的塑料制件尺寸,设计能够与穿装孔、第二安装孔通用的可拆卸安装的型芯1、型腔以及与型腔通用的可拆卸安装的型芯II,加工时,只需更换本技术中的型芯1、型芯II及型腔就可以生产多种规格的塑料制品,或者本技术上安装不同规格的型芯1、型芯II及型腔,同时生产不同规格型号的塑料制品,从而形成一模多用结构。这样能够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减少模具的数量,模具分摊费就大幅度减少,塑料制品成本降低,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本技术采用一模多腔结构,即一副模具有多个相同的模具型腔,每次成型可同时生成多个相同的塑件,产量是一模一腔模具的多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处于合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掉动模时的仰视图; 图3为本技术处于开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水管联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型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的型芯II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的型芯I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功效,并可依照本说明书的内容来实现,下面结合附图以一种水管联接头为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通常,水管联接头塑料制件的基本尺寸内孔直径有10mm、12mm、16mm、20mm、25mm、32mm、40mm、50mm、63mm等。如果将所有尺寸规格的塑料制件用一副模具来成型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必须仔细分析塑件,按尺寸分组,将尺寸相差不太大的塑件分为一组,例如:20mm、25mm、32mm、40mm四种规格为一组。本技术的思路是用一副模具成型四种规格的制品。图4示出了本技术能够制造的一种结构的水管联接头20,它为圆管状结构,其一端的外周面上具有径向向外凸起的环状凸缘20-1,该凸缘20-1的外径为dl,与该凸缘20-1的相邻段20-2的外径为d2,与凸缘20-1相对应的呈圆柱状的第一空腔20-4的内径为d4,与第一空腔20-4同轴对接的呈圆柱状的第二空腔20-3的内径为d3。 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型腔6的结构,其具有呈圆柱状的第三空腔6-1及与该第三空腔6-1同轴对接的呈圆柱状的第四空腔6-2,该第三空腔6-1的内径与上述水管联接头20的凸缘20-1的外径相等,该第四空腔6-2的内径与上述水管联接头20的凸缘20_1相邻段20-2的外径相等。 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型芯II 5的结构,其一端具有呈圆柱状的型芯部5-1,该型芯部5-1的外径与上述水管联接头20的第二空腔20-3的内径相等。 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型芯I 3的结构,其一端为呈圆柱状的型芯部3-1,该型芯部3-1的外径与上述水管联接头20的第一空腔20-4内径相等,该型芯I 3的另一端为安装部3-2。 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塑料制品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动模包括推杆座、型芯I 3、推件板4、导柱11、推杆13以及由下至上依次布置并通过第一螺钉17相互固定的动模座板1、支块14、支承板2、动模板12 ;支块14与动模座板1、支承板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推杆座的容纳空间14-1,动模座板I的与容纳空间14-1相对应的位置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1-1 ;动模板12具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制品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包括推杆座、型芯Ⅰ(3)、推件板(4)、导柱(11)、推杆(13)以及由下至上依次布置并相互固定的动模座板(1)、支块(14)、支承板(2)、动模板(12);所述型芯Ⅰ(3)的一端为型芯部,该型芯Ⅰ(3)的另一端为安装部;所述支块(14)与所述动模座板(1)、支承板(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推杆座的容纳空间,该动模座板(1)的与该容纳空间相对应的位置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推件板(4)活动设置于所述动模板(12)上表面,该推件板(4)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导向孔、多个穿装孔,所述型芯Ⅰ(3)的数量与所述穿装孔的数量相等,这些型芯Ⅰ(3)的安装部下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动模板(12)且其安装部上端一一对应活动套装于所述穿装孔内,该型芯Ⅰ(3)的型芯部伸出所述推件板(4)的上表面,所述导柱(11)的下端与所述动模板(12)固定,该导柱(11)的上端由下至上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并伸出,该第一导向孔与该导柱(11)活动配合;所述支承板(2)的与所述容纳空间相对应的位置具有由下至上并贯穿所述动模板(12)的第二导向孔,所述推杆(13)的一端穿装于该第二导向孔内并能够上下往复移动,该推杆(13)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座固定,该推杆座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定模包括型腔(6)、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型腔(6)内的型芯Ⅱ(5)及上下依次布置并相互固定的定模座板(8)、定模板(9);所述定模板(9)的下表面上具有与所述穿装孔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及与所述第一导向孔相对应的第三导向孔;所述导柱(11)的上端能够插入或抽出所述第三导向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壁均具有浇口,这些第二安装孔内均分别可拆卸套装一所述型腔(6),这些型腔(6)分别与相应第二安装孔的浇口连通;所述定模座板(8)、定模板(9)具有主流道(9‑1)及多条分别与该主流道(9‑1)连通的分流道(9‑2),这些分流道(9‑2)一一对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浇口连通,该主流道(9‑1)的一端在所述定模座板(8)上形成入口(8‑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真龙王会中刘浩王鹏伟杨文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