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剥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8894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松子剥壳器,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提供一种省力、安全且可一次进行多颗松子破壳的松子剥壳器,包括下钳部、上钳部和弹性复位件,所述下钳部和上钳部的一侧边相互铰接,并且二者之间形成一夹角θ,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在夹角θ内,并且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下钳部和上钳部连接;在夹角θ两边对应的下钳部的上表面和上钳部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卡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可实现每次对多颗松子的同时破壳,其破壳效率高。同时通过采用按压方式,可使得松子的破壳方式更加方便省力,并且破壳时无需用手扶住松子,可提高破壳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松子剥壳器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松子由于体积小,壳较坚硬,破壳一直比较麻烦。目前,常见的松子破壳钳需要用握力破壳,其省力效果不是很好,且一次只能处理一个松子,操作效率低?’另夕卜,松子在夹持的过程中易飞出,因此往往需要用另一只手扶住松子,其安全性较差,容易伤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省力、安全且可一次进行多颗松子破壳的松子剥壳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松子剥壳器,包括下钳部、上钳部和弹性复位件,所述下钳部和上钳部的一侧边相互铰接,并且二者之间形成一夹角Θ,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在夹角Θ内,并且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下钳部和上钳部连接;在夹角Θ两边对应的下钳部的上表面和上钳部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卡齿。进一步的是:所述下钳部和上钳部的宽度L在2cm至1cm之间。进一步的是:所述下钳部和上钳部的宽度L为5cm。进一步的是: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性压片。进一步的是: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扭簧。进一步的是:上钳部上表面为弧形面,下钳部的下表面为平面。进一步的是:所述卡齿的深度H在2mm至7mm之间。进一步的是:所述卡齿的株度H为5mm。进一步的是:在下钳部的下表面和上钳部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防滑软垫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操作时可以将下钳部放置在台面上,然后使用按压方式进行松子的破壳操作,因此其操作相对采用手的握力而言,更加方便省力。同时本技术可一次性对多颗松子进行破壳,只需要将多颗松子放在夹角Θ内,通过用力按压上钳部使上钳部和下钳部上的卡齿4对松子进行挤压破壳。在破壳时,无需用手扶住松子,因此破壳过程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三维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中标记为:下钳部1、上钳部2、弹性复位件3、卡齿4、防滑软垫层5、夹角Θ、宽度L、卡齿的深度H、。【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中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松子剥壳器,包括下钳部1、上钳部2和弹性复位件3,所述下钳部I和上钳部2的一侧边相互铰接,并且二者之间形成一夹角Θ,所述弹性复位件3设置在夹角Θ内,并且弹性复位件3的两端分别与下钳部I和上钳部2连接;在夹角Θ两边对应的下钳部I的上表面和上钳部2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卡齿4。本技术对松子的破壳操作如下:将下钳部I的下表面放置在一台面上,然后将需要破壳的松子放入下钳部I的上表面的卡齿4上,然后用力按压上钳部2,使上钳部2的下表面的卡齿4向下压破松子壳。本技术可同时对多颗松子壳进行破壳,只需要将多颗松子壳放在下钳部I的上表面的卡齿4上即可,可提高松子的破壳效率。由于采用按压方式,因此对于多可松子的破壳而言,也比较容易,相对采用手的握力而言,可以更加方便省力。另外,理论上每次可破壳的松子数量主要由下钳部I和上钳部2的宽度L的大小决定,并且L越大,每次放入的松子将更多,既可一次破壳的松子量更多,当然,可能需要的按压力也越大。通常可设置L的值在2cm至1cm之间,如可设置L的值为5cm。弹性复位件3的作用是实现下钳部I和上钳部2之间夹角Θ的复位,当按压破壳操作结束后,由弹性复位件3自动将下钳部I和上钳部2自动回复到张开状态。理论上,只要能达到上述要求的结构均可作为弹性复位件3 ;如可采用弹性压片或者扭簧作为弹性复位件3 ;图1至图3中所示为采用扭簧作为弹性复位件3的结构。另外,为了方便对上钳部2进行按压或者握持,可将上钳部2的上表面设置为弧形面,如图中所示。而对于下钳部I的下表面,由于通常是放置在台面上,因此可将下钳部I的下表面设置为平面。另外,考虑到松子的大小一般在5mm至15mm之间,因此通常将卡齿4的的深度H设置在2mm至7mm之间;如可优选设置卡齿4的深度H为5mm。另外,为了增强按压时手掌与上钳部2的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其按压时出现打滑,可在上钳部2的上表面设置一层防滑软垫层5。同理,为了增强下钳部I的下表面与放置台面之间的摩擦力,可在下钳部I的下表面设置一层防滑软垫层5。综上,本技术所述的松子剥壳器,其结构简单,可实现每次对多颗松子的同时破壳,其破壳效率高。同时通过采用按压方式,可使得松子的破壳方式更加方便省力,并且破壳时无需用手扶住松子,可提高破壳的安全性。【主权项】1.松子剥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钳部(I)、上钳部⑵和弹性复位件(3),所述下钳部(I)和上钳部(2)的一侧边相互铰接,并且二者之间形成一夹角Θ,所述弹性复位件(3)设置在夹角Θ内,并且弹性复位件(3)的两端分别与下钳部(I)和上钳部(2)连接;在夹角Θ两边对应的下钳部(I)的上表面和上钳部(2)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卡齿(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子剥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钳部(I)和上钳部(2)的宽度L在2cm至1cm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松子剥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钳部(I)和上钳部(2)的宽度L为5c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子剥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3)为弹性压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子剥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3)为扭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子剥壳器,其特征在于:上钳部(2)上表面为弧形面,下钳部(I)的下表面为平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子剥壳器,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齿(4)的深度H在2mm至7mm之间。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松子剥壳器,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齿(4)的深度H为 5mm。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松子剥壳器,其特征在于:在下钳部(I)的下表面和上钳部(2)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防滑软垫层(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松子剥壳器,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提供一种省力、安全且可一次进行多颗松子破壳的松子剥壳器,包括下钳部、上钳部和弹性复位件,所述下钳部和上钳部的一侧边相互铰接,并且二者之间形成一夹角θ,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在夹角θ内,并且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下钳部和上钳部连接;在夹角θ两边对应的下钳部的上表面和上钳部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卡齿。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可实现每次对多颗松子的同时破壳,其破壳效率高。同时通过采用按压方式,可使得松子的破壳方式更加方便省力,并且破壳时无需用手扶住松子,可提高破壳的安全性。【IPC分类】A47J43/26【公开号】CN204636110【申请号】CN201520292613【专利技术人】李小林, 郑林用, 张言, 李强, 熊川, 陈诚, 叶雷 【申请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申请日】2015年5月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松子剥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钳部(1)、上钳部(2)和弹性复位件(3),所述下钳部(1)和上钳部(2)的一侧边相互铰接,并且二者之间形成一夹角θ,所述弹性复位件(3)设置在夹角θ内,并且弹性复位件(3)的两端分别与下钳部(1)和上钳部(2)连接;在夹角θ两边对应的下钳部(1)的上表面和上钳部(2)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卡齿(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林郑林用张言李强熊川陈诚叶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