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供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88735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肠内营养供应装置,包括硬质筒体、盖体、设置于所述筒体底部的漏斗形管体、以及输送管。盖体通过柔性衔接部与筒体的侧表面固定连接并撘于所述筒体的顶部。漏斗形管体的顶端与所述筒体底部可拆卸连接。漏斗形管体的底端通过渐缩式连接管与输送管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肠内营养供应装置可实现对每个部分进行清洗,因而不会存在清洗死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肠内营养供应装置具有重复利用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学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肠内营养供应装置
技术介绍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主要为通过鼻胃管输入。现有盛放肠内营养的装置多为柔性塑料袋。由于柔性塑料袋的制作成本较高,因此柔性塑料袋在使用过程中会通过清洗进行再利用。由于柔性塑料袋柔性较强,塑料袋袋体边缘的塑料在液体分子或水分子的极性作用下容易相互吸附,同时柔性塑料袋与下方的输送管为一体成型,因此在柔性塑料袋冲洗袋体时,水流通常只经过袋体的大部分区域后便由柔性塑料袋下方的输送管流出。由此可知,现有采用柔性塑料袋的肠内营养供应装置容易存在边缘、袋体与输送管连接处等死角得不到充分冲洗,进而造成肠内营养供应装置的卫生情况堪忧,重复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内营养供应装置,其在清洗时不存在清洗死角,具有重复利用率高的优点。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肠内营养供应装置,包括:硬质筒体、盖体、设置于所述筒体底部的漏斗形管体、以及输送管;其中,所述盖体通过柔性衔接部与所述筒体的侧表面固定连接并搭于所述筒体的顶部;所述漏斗形管体的顶端与所述筒体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漏斗形管体的底端通过渐缩式连接管与所述输送管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渐缩式连接管中大口径端的端面上开有环形沉孔,所述环形沉孔与渐缩式连接管流道之间的管体形成接入管,所述环形沉孔的内表面设有螺纹;所述漏斗形管体底部的外表面设置外螺纹,所述漏斗形管体通过所述环形沉孔内的螺纹与渐缩式连接管连接;所述渐缩式连接管的小口径端与所述输送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的顶部设有软胶部,所述软胶部顶部的口径小于所述渐缩式连接管顶部的口径,所述渐缩式连接管部分嵌入所述软胶部内并与所述软胶部形成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渐缩式连接管的纵截面为梯形作为另一优选方案,所述渐缩式连接管由多个直径逐次减小的中空圆柱体拼接构成。优选地,所述筒体与所述漏斗形管体为螺纹连接。所述筒体底部的外径小于所述漏斗形管体顶部的外径;所述漏斗形管体顶部的内表面设置环形凸起,在所述筒体底部套上密封圈后插入所述漏斗形管体顶部并与所述环形凸起构成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筒体为伸缩式筒体。进一步地,所述肠内营养供应装置还包括:调节阀,包括调节杆和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安装调节旋钮,其另一端旋入所述漏斗形管体底部的管体表面,所述调节杆的旋入位置位于所述渐缩式连接管的上方;所述调节杆旋入所述渐缩式连接管的长度决定液体流入所述输送管的流量。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肠内营养供应装置采用分体连接的硬性筒体、漏斗式管体、渐缩式连接管和输送管。硬性筒体的筒壁不存在清洗死角,漏斗式管体的边缘不存在边缘两侧部分相互吸附的现象,漏斗式管体、渐缩式连接管与输送管均可拆卸,由此可知,本申请中的肠内营养供应装置可对每个部分进行清洗,因而不会存在清洗死角的问题。由于清洗彻底,使得肠内营养供应装置的重复利用率大大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根据一优选实施例示出的肠内营养供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一优选实施例示出的渐缩式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根据一优选实施例示出的肠内营养供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肠内营养供应装置包括硬质筒体1、盖体2、设置于筒体底部的漏斗形管体3、以及输送管4。盖体2通过柔性衔接部与筒体I的侧表面固定连接并搭于筒体I的顶部。在本技术中,盖体2只需盖于筒体I的顶部,避免筒体I内的肠内营养液受到污染。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盖体2与筒体的连接方式不能为螺纹连接,这是因为如果盖体2与筒体螺纹连接,在盖体2旋入筒体时,容易使筒体内产生负压,导致肠内营养液无法顺利的输送。漏斗形管体3的顶端与筒体I底部可拆卸连接,漏斗形管体3的底端通过渐缩式连接管7与输送管4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本实施例中的筒体I与漏斗形管体3为螺纹连接。即筒体I顶部的外表面设置外螺纹,漏斗形管体3顶部的内表面设置内螺纹,筒体I通过旋入漏斗形管体3的顶部实现两者的螺纹连接。或者,在筒体I顶部的内表面设置内螺纹,漏斗形管体3顶部的外表面设置外螺纹,漏斗形管体3的顶部通过旋入筒体I底部实现两者的螺纹连接。作为另一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筒体I底部的外径小于漏斗形管体3顶部的外径。漏斗形管体3顶部的内表面设置环形凸起(图中未示出),在筒体I底部套上密封圈后插入漏斗形管体3顶部并与环形凸起构成密封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示出的筒体I与漏斗形管体3的连接方式只是示例性的,凡是能够实现筒体I与漏斗形管体3构成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方式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2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肠内营养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质筒体、盖体、设置于所述筒体底部的漏斗形管体、以及输送管;其中,所述盖体通过柔性衔接部与所述筒体的侧表面固定连接并撘于所述筒体的顶部;所述漏斗形管体的顶端与所述筒体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漏斗形管体的底端通过渐缩式连接管与所述输送管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兆兴刘桂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