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瓶装速配饮料的储料装置,其包括瓶体以及与瓶体螺纹连接的瓶盖,瓶盖包括顶壁和侧壁,在所述顶壁下端固定设置内盖体,在内盖体内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凹槽A;在瓶体内腔设置与内盖体连接的储料仓,储料仓包括左、右仓体;储料仓扣合后在顶端开口外侧沿圆周方向固定与凹槽A匹配的凸台A和下卡台,在储料仓下端固定设置卡钩;所述凸台A和凹槽A的截面分别为弧形;在瓶体位于瓶口内侧沿圆周方向设置上卡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储料仓内腔容积大,适用范围广,适用于饮料容器或其它需分离储存即时调配的行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独特,市场前景广阔,宜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瓶装速配饮料的储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瓶装混合型饮料如茶饮料、果汁饮料等的预混物和溶剂提前混合,为了达到较长保质期,往往在饮料中添加防腐剂,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对此,一些技术方案公开了在瓶盖上设置密封的装有预混物的储料仓和开仓装置,饮用时旋转瓶盖使开仓装置破坏储料仓的密封而使预混物和溶剂混合,这样的装置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且储料仓容积小,尤其是粘稠状的预混物在瓶盖中有残留,造成预混物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预混物与溶剂有效隔离储存于瓶体内、操作方便、使用时预混物与溶剂溶解充分且有效防止预混物在瓶盖中残留的瓶装速配饮料的储料装置。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瓶体以及与瓶体螺纹连接的瓶盖,所述瓶盖包括顶壁和侧壁,在所述顶壁下端固定设置内盖体,在内盖体内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凹槽A ;在瓶体内腔设置与内盖体连接的储料仓,所述储料仓包括左仓体以及与左仓体扣合的右仓体;所述储料仓扣合后在顶端开口外侧沿圆周方向固定设置与凹槽A匹配的凸台A和位于凸台A下方的下卡台,在储料仓下端固定设置卡钩;所述凸台A和凹槽A的截面分别为弧形;在所述瓶体位于瓶口内侧沿圆周方向设置与下卡台卡接的上卡台。本技术所述左仓体侧壁扣合面上设置凹槽B,所述右仓体侧壁扣合面上设置与凹槽B匹配的凸台B。本技术所述凹槽B和凸台B的截面分别为三角形。本技术所述凸台A与凹槽A呈环形设置。本技术所述上卡台为均布设置的3个,所述下卡台呈环形设置。本技术所述上卡台的底面和下卡台顶面为水平面,所述上卡台和下卡台的侧面为斜面。本技术所述卡钩包括固定设置在左仓体下端的左卡钩以及固定设置在右仓体下端的右卡钩,所述左仓体与右仓体扣合后左卡钩与右卡钩卡接。本技术所述储料仓整体高度小于瓶体内径。本技术所述储料仓整体为柱体或与瓶体匹配的形状。本技术所述储料仓底部为弧形底或平面底。本技术积极效果如下:本技术环形设置的凸台A和凹槽A的截面设置为弧形,可以使内盖体和储料仓互相稳固嵌置且方便其脱离,上卡台和下卡台的侧面为斜面方便互相卡接,上卡台的底面和下卡台的顶面为水平面,在上卡台和下卡台卡接后,旋开瓶盖时,由于上卡台和下卡台互相卡紧而使内盖体与储料仓脱离;左仓体和右仓体上对应设置凹槽B、凸台B、左卡钩以及右卡钩,使左仓体和右仓体扣合严密,溶剂不易向储料仓内渗漏,内盖体与储料仓脱离后,摇动瓶体,储料仓与瓶体碰撞或储料仓内进入溶剂后在压力的作用下,左仓体和右仓体分离,即使粘稠状的预混物也能与溶剂充分混合,储料仓整体高度小于瓶体内径,能够在瓶内不同角度翻滚,使储料仓内的预混物与瓶体内的溶剂充分混合,防止残留。由于本技术装置内的预混物与溶剂在饮用前处于隔离状态,因此无需添加防腐剂;本技术装置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本技术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内盖体与储料仓脱离后预混物全部与溶剂溶合,摇动瓶体后粉末状、颗粒状或粘稠状预混物能与溶剂快速全部溶解,克服了现有技术预混物在瓶盖中残留的缺陷;并且摇动瓶体,增加操作快感;本技术储料仓内腔容积大,如果瓶体和储料仓透明则能直接看到预混物;本技术适用范围广,适用于饮料容器或其它需分离储存即时调配的行业。本技术结构新颖独特,市场前景广阔,宜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内盖体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左仓体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右仓体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1瓶体、2瓶盖、2-1顶壁、2-2侧壁、3内盖体、4凹槽A、5上卡台、6凸台A、7下卡台、8储料仓、8-1左仓体、8-2右仓体、8-3凹槽B、8_4凸台B、9卡钩、9_1左卡钩、9-2右卡钩。【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2、3所示,本技术包括瓶体I以及与瓶体I螺纹连接的瓶盖2,所述瓶盖2包括顶壁2_1和侧壁2_2,在所述顶壁2_1下端固定设置内盖体3,在内盖体3内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凹槽A 4 ;在瓶体I内腔设置与内盖体3连接的储料仓8,所述储料仓8包括左仓体8-1以及与左仓体8-1扣合的右仓体8-2 ;所述储料仓8扣合后在顶端开口外侧沿圆周方向固定设置与凹槽A 4匹配的凸台A 6和位于凸台A 6下方的下卡台7,储料仓8与瓶盖结合时,储料仓8的开口与顶壁2-1紧密接触,防止预混物受潮;在储料仓8下端固定设置卡钩9;所述凸台A 6和凹槽A 4的截面分别为弧形,可以使内盖体3和储料仓8互相稳固嵌置且方便其脱离;在所述瓶体I位于瓶口内侧沿圆周方向设置与下卡台7卡接的上卡台5。左仓体8-1侧壁扣合面上设置凹槽B 8-3,所述右仓体8-2侧壁扣合面上设置与凹槽B 8-3匹配的凸台B 8-4,所述凹槽B 8_3和凸台B 8_4的截面分别为三角形,使左仓体8-1和右仓体8-2扣合严密,溶剂不易向储料仓8内渗漏,内盖体3与储料仓8脱离后,摇动瓶体,储料仓8与瓶体碰撞或储料仓8内进入溶剂后在压力的作用下,左仓体8-1和右仓体8-2分离,即使粘稠状的预混物也能与溶剂充分混合。所述凸台A 6与凹槽A 4呈环形设置。所述上卡台5为均布设置的3个,所述下卡台7呈环形设置,这种设置结构减少了接触面,易于卡接,节省材料。所述上卡台5的底面和下卡台7顶面为水平面,在上卡台和下卡台卡接后,旋开瓶盖时,由于上卡台5和下卡台7互相卡紧而使内盖体3与储料仓8脱离;所述上卡台5和下卡台7的侧面为斜面,方便互相卡接。所述卡钩9包括固定设置在左仓体8-1下端的左卡钩9-1以及固定设置在右仓体8-1下端的右卡钩9-2,所述左仓体8-1与右仓体8-1扣合后左卡钩9-1与右卡钩9-2卡接。所述储料仓8整体高度小于瓶体I内径,所述储料仓8整体为柱体或与瓶体I匹配的形状,所述储料仓8底部为弧形底或平面底,符合局部空间结构,增加存储量,分体结构使储料仓8内的预混物与瓶内的溶剂增加接触面、充分混合,防止残留。由于本技术装置内的预混物与溶剂在饮用前处于隔离状态,因此能大大延长保质期,无需添加防腐剂;本技术装置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本技术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内盖体3与储料仓8脱离后预混物全部与溶剂溶合,摇动瓶体I后粉末状、颗粒状或粘稠状预混物能与溶剂快速全部溶解,克服了预混物在瓶盖2中残留的缺陷;并且摇动瓶体1,增加操作快感;本技术储料仓8内腔容积大,如果瓶体I和储料仓8透明则能直接看到预混物,更直观;本技术适用范围广,适用于饮料容器或其它需分离储存即时调配的行业。本技术结构新颖独特,市场前景广阔,宜于推广应用。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主权项】1.一种瓶装速配饮料的储料装置,其包括瓶体(I)以及与瓶体(I)螺纹连接的瓶盖(2 ),所述瓶盖(2 )包括顶壁(2-1)和侧壁(2-2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瓶装速配饮料的储料装置,其包括瓶体(1)以及与瓶体(1)螺纹连接的瓶盖(2),所述瓶盖(2)包括顶壁(2‑1)和侧壁(2‑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壁(2‑1)下端固定设置内盖体(3),在内盖体(3)内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凹槽A(4);在瓶体(1)内腔设置与内盖体(3)连接的储料仓(8),所述储料仓(8)包括左仓体(8‑1)以及与左仓体(8‑1)扣合的右仓体(8‑2);所述储料仓(8)扣合后在顶端开口外侧沿圆周方向固定设置与凹槽A(4)匹配的凸台A(6)和位于凸台A(6)下方的下卡台(7),在储料仓(8)下端固定设置卡钩(9);所述凸台A(6)和凹槽A(4)的截面分别为弧形;在所述瓶体(1)位于瓶口内侧沿圆周方向设置与下卡台(7)卡接的上卡台(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科,
申请(专利权)人:周立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