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灌溉工程一体化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5947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农田灌溉工程一体化泵站,包括与水泵、自动耦合器及自控设备等集成于一体的筒体和混凝土底座;筒体侧下部设有倾斜进水管,侧上部设有出水管,顶部设有筒盖,底部设有连接法兰;水泵位于筒体内底部中心处,水泵与自动耦合器通过管件连接,自动耦合器的另一端通过法兰与接管连接,接管通过管件连接出水管,进水管处设置有拦污格栅;所述自控设备设在筒体右上部,其导线与水泵电机相联;混凝土底座预浇筑多个均布的压马,筒体通过连接法兰和压马用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成度高、安全性好、占地少、造价低、维修管理便捷、运行管理费低,具有可移动、自动化程度高、无人值守等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泵站,属于农田灌溉

技术介绍
目前,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水源工程多采用机井或小型泵站。机井多采用地埋式无井房射频卡方式;小型泵站采用泵站加变频柜控制方式,目前建设的泵站大多为传统泵站,由泵房、管理房、管理院、供电设施等组成,存在投资高、施工速度慢、难度大的问题,尤其在河道有水的情况下,施工降水使工程投资进一步加大。另外,传统泵站还存在防盗困难,管理费用高等缺点。一体化灌溉泵站将从根本上将改变施工方式、降低投资、解决管理上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灌溉泵站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方便、实用、可移动的小型农田灌溉的一体化泵站。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农田灌溉工程一体化泵站,包括与水泵、自动耦合器、导杆、进水管、出水管、自控设备集成于一体的筒体,筒体下设混凝土底座;所述筒体侧下部设有倾斜的进水管,侧上部设有出水管,其顶部设有筒盖,底部设有连接法兰;所述水泵及水泵电机位于筒体内底部中心处,水泵与自动耦合器通过管件连接,自动耦合器的另一端通过法兰与接管连接,该接管通过管件连接出水管,在进水管处设置有拦污格栅;所述导杆设置在筒体内一侧,其上端固定在筒口,下端靠近水泵,所述自控设备设置在筒体的右上部位,其导线与水泵电机相联;所述混凝土底座预浇筑有多个均布的压马,所述筒体通过底部的连接法兰和压马使用螺栓螺母固定在混凝土底座上。所述水泵为潜污泵或立式离心泵,潜污泵的电动机与泵采用同轴结构,立式离心泵的电机与泵采用弹性连接。所述进水管与筒体设有60°的倾角。所述出水管处设有快接阀门。所述筒体为钢体,或具有强抗化学腐蚀能力的强化玻璃钢或聚乙烯树脂。所述筒体采用地埋式或半地埋式。所述混凝土基础的外径不小于筒体外径的1.25-1.50倍。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小型农田灌溉泵站建设上具有突出的优势,具有集成度高、安全性好、占地少、造价低、施工简单周期短、维修管理便捷、运行管理费低等特点,可移动、自动化程度高、无人值守等绝对优点,其在农田灌溉工程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混凝土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混凝土底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凝土底座、2压马、3筒体、4自动耦合器、5水泵、6法兰、7接管、8螺栓、9螺母、10筒盖、11进水管、12出水管、13导杆、14自控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技术做具体描述。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俯视图。本技术包括与水泵5及水泵电机、自动耦合器4、导杆13、进水管11、出水管12、自控设备14集成为一体的筒体3和混凝土底座I。所述筒体3侧下部设有倾斜的进水管11,侧上部设有出水管12,其顶部设有筒盖10,底部设有连接法兰。所述筒体3的内部设有水泵5及水泵电机、自动耦合器4,水泵5及水泵电机位于筒体3内底部中心处,所述水泵5与自动耦合器4通过管件连接,自动耦合器4的另一端通过法兰与接管7连接,该接管7通过管件连接出水管12,拦污格栅设置在进水管11处。所述导杆13设置在筒体3内一侧,其上端固定在筒口,下端靠近水泵5。所述水泵5为潜污泵或立式离心泵,潜污泵的电动机与泵采用同轴结构,立式离心泵的电机与泵采用弹性连接;水泵5如需检修,将其整体从水中沿导杆13吊出,无需人员进入水下或抽干水操作。所述自控设备14设置在筒体3的右上部位,其导线与水泵电机相联。所述进水管11与筒体3设有60°的倾角。所述出水管12处设有快接阀门。所述筒体3为钢体,或具有强抗化学腐蚀能力的强化玻璃钢或聚乙烯树脂。所述筒体3的筒径的确定需考虑筒体内安置的水泵5、自控设备14等空间需要,并兼顾筒体3的制作工艺及运输情况,一般将筒径D设计为:1200mm、1500mm、2000mm、2500mm、3000mm、3500mm 及 3800mm 等规格。图3所不为本技术混凝土底座的结构不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混凝土底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混凝土基础I的外径不小于筒体3外径的1.25-1.50倍。所述混凝土底座I预浇筑有多个均布的压马2,所述筒体3通过底部的连接法兰和压马2使用螺栓螺母固定在混凝土底座I上。所述混凝土底座I的表面混凝土厚度多30mm,浇筑混凝土时必须保证地面平实,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所述筒体3采用地埋式或半地埋式。本技术的实施过程:首先,将水泵5及其水泵电机、自动耦合装置4、进水管11 (含拦污格栅)、自控设备14及出水管12等装置与筒体3组装在一起,制作混凝土底座1,并作为一个整体运输到现场,变频设备外接;其次,在现场进行土方开挖;最后,在一体化泵站到场后,将筒体3吊入预先开挖的基坑内,筒体外围逐步回填土至地面高度,连接各设备的动力和控制电缆,泵站即可调试运行。本技术制作不受季节、气候影响,基本在车间制作组装完成,施工非常简单,施工周期也很短,通过返青水、拔节水2次灌溉,一体化泵站运行正常,满足灌溉需求。本技术在小型灌溉泵站建设上具有突出的优势,具有集成度高、安全性好、占地少、造价低、施工简单周期短、维修管理便捷、运行管理费低等特点,可移动、自动化程度高、无人值守等绝对优点,其在农田灌溉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本技术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技术范围内或等同本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技术包围。【主权项】1.一种小型农田灌溉工程一体化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水泵(5)、自动耦合器(4)、导杆(13)、进水管(11)、出水管(12)、自控设备(14)集成于一体的筒体(3),筒体(3)下设混凝土底座(I);所述筒体(3)侧下部设有倾斜的进水管(11),侧上部设有出水管(12),其顶部设有筒盖(10),底部设有连接法兰;所述水泵(5)及水泵电机位于筒体(3)内底部中心处,水泵(5)与自动耦合器(4)通过管件连接,自动耦合器(4)的另一端通过法兰(6)与接管(7 )连接,该接管(7 )通过管件连接出水管(12 ),在进水管(11)处设置有拦污格栅;所述导杆(13)设置在筒体(3)内一侧,其上端固定在筒口,下端靠近水泵(5),所述自控设备(14)设置在筒体(3)的右上部位,其导线与水泵电机相联;所述混凝土底座(I)预浇筑有多个均布的压马(2),所述筒体(3)通过底部的连接法兰和压马(2)使用螺栓螺母固定在混凝土底座(I)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农田灌溉工程一体化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5)为潜污泵,潜污泵的电动机与泵采用同轴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农田灌溉工程一体化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1)与筒体(3)设有60°的倾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农田灌溉工程一体化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2)处设有快接阀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农田灌溉工程一体化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3)为钢体,或具有强抗化学腐蚀能力的强化玻璃钢或聚乙烯树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农田灌溉工程一体化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3)采用地埋式或半地埋式。7.根据权利要求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农田灌溉工程一体化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水泵(5)、自动耦合器(4)、导杆(13)、进水管(11)、出水管(12)、自控设备(14)集成于一体的筒体(3),筒体(3)下设混凝土底座(1);所述筒体(3)侧下部设有倾斜的进水管(11),侧上部设有出水管(12),其顶部设有筒盖(10),底部设有连接法兰;所述水泵(5)及水泵电机位于筒体(3)内底部中心处,水泵(5)与自动耦合器(4)通过管件连接,自动耦合器(4)的另一端通过法兰(6)与接管(7)连接,该接管(7)通过管件连接出水管(12),在进水管(11)处设置有拦污格栅;所述导杆(13)设置在筒体(3)内一侧,其上端固定在筒口,下端靠近水泵(5),所述自控设备(14)设置在筒体(3)的右上部位,其导线与水泵电机相联;所述混凝土底座(1)预浇筑有多个均布的压马(2),所述筒体(3)通过底部的连接法兰和压马(2)使用螺栓螺母固定在混凝土底座(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昕王薇李慧丽张立华严蕾张玉燕杨海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