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均温板结构,包括铝挤壳体、铝挤盖体及工作流体,铝挤壳体具有底板及多个第一隔条,第一隔条包含多个第一鳍片,在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鳍片之间开设有第一通槽;铝挤盖体对应于铝挤壳体结合,且其具有顶板及多个第二隔条,第二隔条包含多个第二鳍片,在任意两个相邻第二鳍片之间开设有第二通槽,第二隔条形成在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隔条之间,第一隔条的各第一通槽与相邻的第二隔条的各第二通槽为错位配设;工作流体填注在铝挤壳体和铝挤盖体内部。藉此,在工作流体被汽化后可与相邻通道的气体做热交换,进而提升导热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均温板,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发热源的均温板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发热源的运算速度不断提升,其所产生的发热量亦越来越高,为了有效地解决此高发热量的问题,业界已将具有良好导热特性的均温板进行广泛性的使用,但是此些均温板不论是其导热效能、制作成本和制作容易度等皆存在有尚待加以改善的空间。现有的均温板,主要包括一上壳体和一下壳体,并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部空间分别装设有多数分隔条,各分隔条可为金属粉末烧结物,其后再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对应焊合,并将工作流体填入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最后施以除气封口等工艺而完成。然而,现有的均温板,虽然具有导热效能,但在实际的使用上却存在以下的问题点,由于工艺众多且繁杂,不仅生产速度缓慢且成本高。另其各分隔条之间的通道除了在首末位置相互连通之外,其余部分皆是密闭隔绝,因而导致内部气体的流动性不佳,并使导热效能无法被有效的提升,亟待加以改善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温板结构,其是在工作流体被汽化后可与相邻通道的气体做热交换,进而提升导热效能。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均温板结构,其包括:—销挤壳体,具有一底板及自该底板向上延伸出的多个第一隔条,每一该第一隔条包含多个第一鳍片,并在任意两个相邻的该第一鳍片之间开设有一第一通槽;一铝挤盖体,对应于该铝挤壳体结合,该铝挤盖体具有一顶板及自该顶板向下延伸出的多个第二隔条,每一该第二隔条包含多个第二鳍片,并在任意两个相邻的该第二鳍片之间开设有一第二通槽,其中该第二隔条形成在任意两个相邻的该第一隔条之间,该第一隔条的各该第一通槽与相邻的该第二隔条的各该第二通槽为错位配设;以及一工作流体,填注在该铝挤壳体和该铝挤盖体内部。上述的均温板结构,其中各该第一鳍片的断面形状为1、T、L或十字形。上述的均温板结构,其中各该第二鳍片的断面形状为1、T、L或十字形。上述的均温板结构,其中该底板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一下侧壁,各该下侧壁是平行于各该第一隔条而形成,该顶板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一上侧壁,各该上侧壁是平行于各该第二隔条而形成,该上侧壁和该下侧壁相互对接并且密封结合。上述的均温板结构,其中该底板的一侧延伸有一前侧封合板,该顶板的一侧延伸有一前侧层叠板,该前侧封合板弯折封合在各该下侧壁的前端面,该前侧层叠板弯折封合在各该上侧壁的前端面并与该前侧封合板相互叠接封合。上述的均温板结构,其中该底板的另一侧延伸有一后侧封合板,该顶板的另一侧延伸有一后侧层叠板,该后侧封合板弯折封合在各该下侧壁的后端面,该后侧层叠板弯折封合在各该上侧壁的后端面并与该后侧封合板相互叠接封合。上述的均温板结构,其中该顶板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一上侧壁,各该上侧壁是平行于各该第二隔条而形成,该上侧壁和该底板相互对接并且密封结合。上述的均温板结构,其中该顶板的一侧延伸有一前侧层叠板,该前侧层叠板弯折封合在各该上侧壁的前端面并与该底板相互叠接封合。上述的均温板结构,其中该顶板的另一侧延伸有一后侧层叠板,该后侧层叠板弯折封合在各该上侧壁的后端面并与该底板相互叠接封合。上述的均温板结构,其中该工作流体为氨气、二氧化硫或非卤代烃。本技术还具有以下功效,利用挤制方式来生产壳体和盖体,不仅生产速度快而且成本低,并且各鳍片与底板或顶板的结合强度佳。藉由各第一鳍片和各第二鳍片相互勾扣结合,在板材厚度较薄时,可有效的防止内部液体在汽化后膨胀而令壳体和盖体产生变形问题。藉助「十」字形的各第一鳍片或/和各第二鳍片设置,因具备有良好的支撑效果,而能够提升整体结构的强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分解图;图2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组合纵向剖视图;图3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组合横向剖视图;图4本技术之第二实施例分解图;图5本技术之第二实施例纵向剖视图;图6本技术之第三实施例纵向剖视图;图7本技术之第四实施例纵向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10、10a、10b、1c …铝挤壳体11…底板12…第一隔条121、121b、121c …第一鳍片122…第一通槽13…下侧壁14…前侧封合板15…后侧封合板20、20a、20b、20c …铝挤盖体21…顶板22…第二隔条221、221b、221c …第二鳍片222…第二通槽23...上侧壁24…前侧层叠板25…后侧层叠板30…工作流体【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之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均温板结构,其主要包括一铝挤壳体10、一铝挤盖体20及一工作流体30。铝挤壳体10为铝材料或其合金直接以挤制方式而成型,其具有一矩形底板11及自底板11向上延伸出的多个行的第一隔条12,各第一隔条12是用来作为支撑的作用,且与底板11为一体成型;每一第一隔条12包含多个第一鳍片121,并在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鳍片121之间开设有一第一通槽122。铝挤盖体20亦为铝材料或其合金直接以挤制方式而成型,其具有一矩形顶板21及自顶板21向下延伸出的多个行第二隔条22,各第二隔条22是用来作为支撑之作用,且与顶板21为一体成型;每一第二隔条22包含多个第二鳍片221,并在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鳍片221之间开设有一第二通槽222。在铝挤盖体20对应于前述的铝挤壳体10结合时,各第二隔条22分别形成在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隔条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铝挤壳体,具有一底板及自该底板向上延伸出的多个第一隔条,每一该第一隔条包含多个第一鳍片,并在任意两个相邻的该第一鳍片之间开设有一第一通槽;一铝挤盖体,对应于该铝挤壳体结合,该铝挤盖体具有一顶板及自该顶板向下延伸出的多个第二隔条,每一该第二隔条包含多个第二鳍片,并在任意两个相邻的该第二鳍片之间开设有一第二通槽,其中该第二隔条形成在任意两个相邻的该第一隔条之间,该第一隔条的各该第一通槽与相邻的该第二隔条的各该第二通槽为错位配设;以及一工作流体,填注在该铝挤壳体和该铝挤盖体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治麦尔,文兴华,谢明魁,陈介平,刘育如,陈美玉,何惠如,
申请(专利权)人:索士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