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照明器具,在导光板的一面设置了棱镜时,能够提高从导光板的另一面射出的光的比率。照明器具具备:导光板(3),由板状的透光性部件形成,具有在厚度方向的两侧相互对置设置而作为射出光的射出面发挥功能的射出面(32,33);凸曲面状的突部(34),配设在导光板的射出面(33),由透光性树脂构成;及光源(1),构成为对导光板的沿着厚度方向的第一端面(31)入射光。被定义为从光源射出的光的强度成为峰值的一半的部位间的角度的1/2指向角(θa)在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为60°以下。突部相对于射出面(33)的高度(H)与突部和射出面(33)相接的部位的半径(R)之比(H/R)满足0.25以上且0.5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使用了导光板的照明器具。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3-109951号公报公开一种所谓边缘发光方式的照明器具,具备由板状的透光性部件构成的导光板、和对该导光板的沿着厚度方向的端面入射光的光源。在该以往的照明器具中,入射到导光板内的光在导光板内反射或者折射之后,从导光板的表面以及背面向导光板外放出。并且,在该照明器具中,在导光板的背面,通过点图案、微小凹凸而形成有导光图案,通过设置在该导光板的背面的导光图案,对从导光板照射的光进行配光控制。上述那样的使用了导光板的照明器具中,例如,将导光板的表面侧(没有设置导光图案的面)朝向照射区域(照明对象)配置。因此,照明器具的配光分布优选为,从导光板的表面照射的光量多,从导光板的背面照射的光量少。因而,在导光板的背面配设导光图案而进行配光控制的照明器具中,要求提高从没有设置导光图案的导光板的表面射出的光的比率,得到适合于照明器具的配光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导光板的一面(第一面)设置了导光图案(棱镜)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从导光板的另一面(第二面)射出的光的比率的照明器具。本技术的照明器具具备导光板(3)、设置于所述导光板(3)的凸曲面状的突部(34)以及光源(1)。所述导光板(3)由板状的透光性部件形成,具有在厚度方向的两侧相互对置设置的第一面(33)以及第二面(32)。所述第一面(33)以及所述第二面作为射出光的射出面发挥功能。所述凸曲面状的突部(34)由透光性树脂构成,配设于所述导光板(3)的所述第一面(33)。所述光源(1)构成为对所述导光板(1)的沿着所述厚度方向的第一端面(31)入射光。该照明器具中,1/2指向角(θa)在所述导光板(3)的厚度方向上为60°以下,所述1/2指向角(θa)被定义为从所述光源(1)输出的光的强度成为峰值一半的部位间的角度。该照明器具进一步为,所述突部(34)相对于所述第一面(33)的高度(H)与所述突部(34)和所述第一面(33)相接的部位的半径(R)之比(H/R)满足0.25以上且0.50以下。在该照明器具中优选为,所述光源(1)具备:发出光的发光元件(11b);和聚光透镜(12),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11b)与所述导光板(3)的所述第一端面(31)之间,对所述发光元件(11b)所发出的光进行配光控制,以使所述1/2指向角(θa)在所述导光板(3)的厚度方向上成为60°以下。在该照明器具中优选为,所述聚光透镜(12)设置在所述导光板(3)的所述第一端面(31)。在该照明器具中优选为,所述聚光透镜(12)具有收纳所述发光元件(11b)的凹部(12a)、以及从所述凹部(12a)的周缘(12f)到达所述导光板(3)的所述第一端面(31)的外缘的反射面(12e)。在该照明器具中优选为,所述突部(34)相对于所述第一面(33)的高度(H)与所述突部(34)和所述第一面(33)相接的部位的半径(R)之比(H/R)满足0.26以上且0.44以下。在该照明器具中优选为,所述导光板(3)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面(31)对置的第二端面(35),并且以所述第二端面(35)比所述第一端面(31)更接近于从所述第二面(32)射出的光所照射的照射面(100)的方式倾斜地设置,所述导光板(3)相对于与所述照射面(100)平行的基准面(110)倾斜的角度(θ1)为5°以上且25°以下。在该照明器具中优选为,所述突部(34)相对于所述第一面(33)的高度(H)与所述突部(34)和所述第一面(33)相接的部位的半径(R)之比(H/R)满足0.30以上且0.43以下,所述导光板(3)相对于所述基准面(110)倾斜的角度(θ1)满足-250·(H/R)+100≤θ1≤-335.7·(H/R)+149.2。该照明器具优选还具备反射部件(8),所述反射部件(8)与所述第一面(33)对置设置,以反射从所述导光板(3)的所述第一面(33)射出的光。在该照明器具中优选为,所述突部(34)通过由喷墨装置吐出到所述第一面(33)上的透光性树脂的液滴硬化而形成。在该照明器具中优选为,所述光源(1)具备:多个LED元件(11b),在所述第一端面(31)上,沿着与所述导光板(3)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D3)设置;和聚光透镜(12),设置在所述多个LED元件(11b)与所述第一端面(31)之间,对所述多个LED元件(11b)发出的光进行配光控制,以使所述1/2指向角(θa)在所述导光板(3)的厚度方向上成为60°以下,所述突部(34)在所述导光板(3)的所述第一面(33)上形成为二维阵列状。在本技术的照明器具中,从光源输出的光的强度成为峰值的一半的部位间的角度即1/2指向角在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为60°以下,配设于导光板的一面的由透光性树脂构成的凸曲面的突部相对于第一面的高度H与突部和第一面相接的部位的半径R之比H/R满足0.25以上且0.50以下。由此,从光源导入到导光板内的光被突部反射,从第二面射出。因此,根据本技术的照明器具,具有在导光板的一面(第一面)上设置突部(棱镜)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从导光板的另一面(第二面)射出的光的比率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照明器具的构成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照明器具的构成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照明器具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源的构成的截面图。图5A、5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棱镜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向实施方式1的导光板入射的光的路线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仿真模型的立体图。图8A、8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源的1/2指向角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从实施方式1的导光板射出的光的范围分类的立体图。图10A、10B是表示对于实施方式1的照明器具而言优选的配光分布的说明图。图11A、11B是表示对于实施方式1的照明器具而言不适格的配光分布的说明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扁平率与射出比间的关系的图表图。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1/2指向角与射出比间的关系的图表图。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扁平率与正面光的比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于仿真结果的配光分布的优劣的说明图。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于仿真结果的配光分布的优劣的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导光板,由板状的透光性部件形成,具有在厚度方向的两侧相互对置地设置而作为射出光的射出面发挥功能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凸曲面状的突部,配设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面,由透光性树脂构成;以及光源,构成为对所述导光板的沿着所述厚度方向的第一端面入射光,在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1/2指向角为60°以下,该1/2指向角被定义为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强度成为峰值的一半的部位之间的角度,所述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的高度H与所述突部和所述第一面相接的部位的半径R之比H/R满足0.25以上且0.50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06 JP 2013-1856611.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导光板,由板状的透光性部件形成,具有在厚度方向的两侧相互对置
地设置而作为射出光的射出面发挥功能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
凸曲面状的突部,配设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面,由透光性树脂构
成;以及
光源,构成为对所述导光板的沿着所述厚度方向的第一端面入射光,
在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1/2指向角为60°以下,该1/2指向角被
定义为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强度成为峰值的一半的部位之间的角度,
所述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的高度H与所述突部和所述第一面相接的
部位的半径R之比H/R满足0.25以上且0.50以下。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具备:
发出光的发光元件;以及
聚光透镜,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端面之间,
对所述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进行配光控制,以使所述1/2指向角在所述导
光板的厚度方向上成为60°以下。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光透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端面。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光透镜具有收纳所述发光元件的凹部、以及从所述凹部的周缘
到达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端面的外缘的反射面。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的高度H与所述突部和所述第一面相接的
部位的半径R之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见元洋,佐藤步,阿南真一,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