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孔接插件,包括本体,本体一端设置有套壳,套壳内还设置有弹片,弹片与本体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弹片和本体的悬臂,本体相对套壳的另一面设置有防止本体拔出的倒刺,弹片远离悬臂处设置有弯曲部,弹片自悬臂到自由端沿中线翻折形成V型槽,V型槽开口背向本体设置。插针插入套壳内后,通过弯曲部使悬臂变形,且悬臂上的弹性作用力也通过弯曲部作用在插针上,因此将弹片沿中线翻折形成V型槽,使插针在插入套壳后,受到V型槽两侧时间的作用力,避免了插针左右晃动带来的接触不良等现象,使插接件连接更加稳定。(*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接插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孔接插件。
技术介绍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各类电子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电子产品的应用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线路的连接。接插件在电路安装过程中作为常用配件由于其结构紧凑、连接方便、集成程度高,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接线端子也称为连接器,主要是用来连接电子零件与电子零件之间的金属导线(俗称电线),或者连接电子零件与电路板之间的导线,该电子零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LED、变压器、液晶面板、触控面板等等,以传输电源或电子信号,以方便电子产品、点子设备内部电路板与电子零件之间的安装及配置。现有技术中,在插件与接件的配合中,插件上设置有插针,插座上设置有插孔,通过插针与插孔的配合,形成连接。插座中通过将电线连接至孔接插件上,再放入插座外壳中,孔接插件上相对接电线的另一端设置有供插针插入的插孔,插孔内设置有弹片,通过弹片,对插入插座的插针产生弹性力压紧插针,从而形成接插件的接触。但是这种接插件中,由于弹片以及外壳均为平整的片状结构,插针在内部容易滑移,造成连接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孔接插件,通过将孔接插件套壳内的弹片设置为V型槽,对插入的插针起到一个稳定作用,防止插针在插座内发生移动,使接插件连接更加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孔接插件,包括本体,本体一端设置有套壳,套壳内还设置有弹片,弹片与本体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弹片和本体的悬臂,本体相对套壳的另一面设置有防止本体拔出的倒刺,弹片远离悬臂处设置有弯曲部,弹片自悬臂到自由端沿中线翻折形成V型槽,V型槽开口背向本体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孔接插件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套壳,套壳通过将本体两侧折叠形成,在孔接插件与插座连接后,插针插入套壳内,与套壳接触,形成接插件之间的连接,为了使插针能更好的与孔接插件接触,在套壳内还设置有弹片,弹片通过悬臂与本体连接,悬臂由平面材料弯曲形成,具有良好的弹性力,插针插入时对弹片进行压缩,使悬臂弯曲变形产生弹力,从而让插针能紧贴在套壳的内壁上,本体相对套壳的另一端设置有倒刺,在孔接插件插入插座内时,通过套壳上的倒刺卡入插座中,可防止孔接插件从插座中扯出,弹片远离悬臂处设置有弯曲部,在插针插入套壳内时,弹片压缩导致悬臂变形,弹片通过弯曲部与插针接触,弹片自悬臂到自由端沿中线翻折形成V型槽,V型槽开口背向本体设置,使插针插入后,通过V型槽的两片片状结构,对插针产生弹性力,让插针能更稳定的紧贴至套壳内壁上,防止插针发生左右移动,导致接触不良的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弹片靠近悬臂处的截面呈线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片通过悬臂与本体连接,且弹片靠近悬臂处的截面呈线状,能使弹片在受到插针的压缩时,让悬臂更容易产生弯曲形变,从而对插针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使插针紧贴在套壳内壁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夹持电线的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均为U型结构,且第二夹片上开设有构造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体上设置有U型结构的夹片,将电线放在本体上,再将U型结构的夹片的两个自由端向内弯折,夹紧放置在U型结构内的电线,使电线与孔接插件能稳固连接,夹片设置有两个,第一夹片长度大于第二夹片的长度,电线放在本体上时用第一夹片夹持电线外的胶套,第二夹片夹持电线,能更加稳固的对电线起到夹持作用,同时,为了使第二夹片能与电线更好的接触,在第二夹片上开设有构造缝,使第二夹片能更容易弯折,对细小的电线能更好的夹持,实现良好的接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套壳、悬臂、弹片、倒刺与本体均由铜材料制成且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在电信号的传输中,能保持信号的完整性,受到的干扰也较少,同时,将孔接插件采用一体成型的加工工艺,工艺简单,结构强度高。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弹片的弯曲部截面设置为凹槽性,能有效的对插入的插针起到一个稳固作用,稳定插针与孔接插件之间的连接,同时还能加强弹片的结构,使弹片更加耐用,增加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孔接插件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孔接插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夹片剖面图; 图4为本技术第二夹片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C方向视图。附图标记:1、本体;2、套壳;3、弹片;4、悬臂;5、倒刺;6、第一夹片;7、第二夹片;31、弯曲部;32、V型槽;71、构造缝。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5对本技术一种孔接插件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孔接插件,包括本体1,本体1一端设置有套壳2,套壳2通过将本体1两侧折叠形成,在孔接插件与插座连接后,插针插入套壳2内,与套壳2接触,形成接插件之间的连接,为了使插针能更好的与孔接插件接触,实现良好的电信号传输,在套壳2内还设置有弹片3,弹片3通过悬臂4与本体1连接,悬臂4由平面状的金属材料弯曲形成,具有良好的弹性力,插针插入时对弹片3进行压缩,使悬臂4弯曲变形产生弹力,悬臂4的弹性力又通过连接在悬臂4上的弹片3,作用在插针上,从而让插针能紧贴在套壳2的内壁上,形成良好的接触,稳定电信号的传输。在孔接插件放入插座内后,由于接插件的连接于拆卸,可能会使本体1从插座内掉落出,因此,在孔接插件的本体1上,相对套壳2的另一面设置有倒刺5,插座内设置有开口,将孔接插件插入插座时,倒刺5能卡在开口上,使本体1与插座连接稳定。进一步的,插针插在套壳2内时,可能会在套壳2内的弹片3上滑移,造成接触不良,影响插接件的使用,因此,在弹片3上设置有V型槽32来固定插针的位置。弹片3远离悬臂4处设置有弯曲部31,插针插入套壳2内后,与弯曲部31接触,通过弯曲部31使悬臂变形,同时,悬臂4的弹性力也通过弯曲部31作用在插针上,因此,弹片3沿中线翻折形成V型槽32,且开口位置背向本体1一侧设置,在插针插入套壳2内时,V型槽32开口内的两个面与插针接触,悬臂4产生的弹性力通过V型槽32开口内侧的两个面作用在插针上,使插针能稳定的连接在套壳2上,同时,V型槽32还能加强弹片3的结构强度,使弹片3更加的耐用,提高的孔接插件的使用寿命。为了能更好的将电线连接在插座内,在孔接插件的本体1上设置有U型结构的夹片,夹片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夹片6和第二夹片7,第一夹片6长度大于第二夹片7的长度,电线放在本体1上时用第一夹片6夹持电线外的胶套,第二夹片7夹持电线,通过两片夹片的夹持作用,能更加稳固的对电线起到夹持作用,同时,为了使第二夹片7能与电线更好的接触,在第二夹片7上开设有构造缝71,使第二夹片7能更容易弯折,接电线在出去外部的胶套后,内部电线较为细小,难以夹持,通过构造缝71的设置,使第二夹片7更容易发生形变,对细小的电线也具有较好的夹持作用,使电线稳定的连接至本体1上。进一步的,套壳2、悬臂4、弹片3、倒刺5与本体1均由铜材料制成且一体成型,铜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在电信号的传输中,能保持信号的完整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孔接插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一端设置有套壳,所述套壳内还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与本体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弹片和本体的悬臂,所述弹片相对悬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本体相对套壳的另一面设置有防止本体拔出的倒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远离悬臂处设置有弯曲部,所述弹片自悬臂到自由端沿中线翻折形成V型槽,所述V型槽开口背向本体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孔接插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一端设置有套壳,所述套壳内还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与本体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弹片和本体的悬臂,所述弹片相对悬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本体相对套壳的另一面设置有防止本体拔出的倒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远离悬臂处设置有弯曲部,所述弹片自悬臂到自由端沿中线翻折形成V型槽,所述V型槽开口背向本体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安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利接插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