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R冷却器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78893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EGR冷却器及发动机。EGR冷却器包括外壳、换热管组、端盖和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旋转驱动部以及与旋转驱动部传动连接的转盘,转盘上具有第一废气过孔;端盖包括盖体以及与盖体固定的调节板,盖体上具有与第一废气过孔相连通的废气入口,调节板上具有多个第二废气过孔,各第二废气过孔分别与换热管组中换热面积不相等的多个换热管束相连通,转盘具有相对于调节板的转动行程,在转盘的转动行程内,第一废气过孔依次与各第二废气过孔相连通。该EGR冷却器能够兼顾排温低、EGR率小和排温高、EGR率大两种工况,更精确地根据不同工况控制冷却后废气的温度,同时便于发动机内零部件的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结构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EGR冷却器。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发动机。
技术介绍
发动机通过冷却EGR系统(Exhaust Gas Recirculat1n System)将部分排放气体(再循环废气)再次引入气缸内参与燃烧,达到降低NOx排放的目的。通常这一部分再循环废气要经过EGR冷却器进行降温,从而更好的降低气缸内的燃烧温度(高温是生成NOx的必要条件,冷EGR —方面通过自身较低的温度来降低燃烧温度,另一方面废气中的高分子气体热容量较大,会吸收一部分热量),因此EGR冷却器是目前国四及以上排放水平的发动机普遍采用的装置。由于发动机在不同的工况点排气温度不同、EGR率不同、冷却水的流量及水温也不同,容易出现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即:在排温高、EGR率大的工况点冷却后的气体温度比较高,在排温低、EGR率小的工况点冷却后的气体温度比较低;而(冷却后的)气体温度太高降低排放的效果比较差,温度太低,则会由于废气的成分复杂又容易出现结焦堵塞冷却器和EGR阀的问题,所以采用固定冷却容积的EGR冷却器往往不能很好的首尾兼顾,只能在后期的标定过程中寻找平衡点,这样不仅加大了标定工作的难度,而且一旦EGR冷却器选择不合理,就需要重新开发EGR冷却器,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基于上述情况,目前常用的EGR冷却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采用固定容积的EGR冷却器,这种冷却器尽量兼顾上述的两种极端工况,首先保证在排温低、EGR率小的工况点不结焦(保证发动机能正常工作),这样的EGR冷却器在排温高、EGR率大的工况点时冷却后温度往往偏高,尤其是在发动机中高速、中高负荷这种常用工况点下,发动机排温高,NOx排放量也高,非常需要冷EGR气体来降低排放。显然,这种EGR冷却器并不能很好地兼顾上述的两种情况;另外由于标定阶段需要对各工况点的EGR率进行调整,较高的排放也增加了标定的通过难度。另一种EGR冷却器考虑到了上述首尾不能兼顾的矛盾,因此在EGR冷却器之外增加了旁通管路:当发动机在低速低负荷的工况时,排气温度较低,这时可以不经过EGR冷却器冷却,直接走旁通管路;当发动机排温高的时候,旁通管路关闭,EGR冷却器发挥作用对EGR废气进行冷却。虽然这种带旁通管路的EGR冷却器可以解决高温、低温工况点的矛盾,但是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这种方式对冷却后气体的温度控制不够精确,废气是否经过冷却器的冷却只能靠旁通阀“一刀切”的方式来控制;另一方面,旁通式的EGR冷却器在发动机上布置比较困难,通常旁通阀需要布置在冷却器前,而且需要与EGR阀集成在一起,再加上旁通管路,往往使得布置上比较紧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EGR冷却器,该EGR冷却器能够兼顾排温低、EGR率小和排温高、EGR率大两种工况,更精确地根据不同工况控制冷却后废气的温度,同时便于发动机内零部件的布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EGR冷却器的发动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EGR冷却器,包括外壳、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换热管组、固定于所述外壳上的端盖,所述外壳上具有废气出口、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还包括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旋转驱动部以及与所述旋转驱动部传动连接的转盘,所述转盘上具有第一废气过孔;所述端盖包括盖体以及与所述盖体固定的调节板,所述盖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废气过孔相连通的废气入口,所述调节板上具有多个第二废气过孔,各所述第二废气过孔分别与换热管组中换热面积不相等的多个换热管束相连通,所述转盘具有相对于所述调节板的转动行程,在所述转盘的转动行程内,所述第一废气过孔依次与各所述第二废气过孔相连通。优选的,在上述EGR冷却器中,所述盖体包括多个环形隔板,各所述环形隔板沿着所述换热管组的径向间隔设置,且各所述环形隔板与所述换热管束连通并形成多个相互隔离的废气腔,各所述第二废气过孔与各所述废气腔一一连通。优选的,在上述EGR冷却器中,所述第一废气过孔为多个,各所述第一废气过孔沿着所述换热管组的径向排布。优选的,在上述EGR冷却器中,各所述第一废气过孔中,位于所述转盘的转动中心处的所述第一废气过孔为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一中心孔与各所述第二废气过孔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废气过孔相连通。优选的,在上述EGR冷却器中,所述环形隔板上靠近所述废气入口的一端为锥形端,自所述废气入口所在一侧指向所述换热管组所在一侧的方向上,所述锥形端呈外扩状。优选的,在上述EGR冷却器中,自所述换热管组的中部指向所述换热管组的外缘的方向上,各所述第二废气过孔的废气通过面积逐渐增大。优选的,在上述EGR冷却器中,在所述转盘的同一转动周向上,所述第一废气过孔包括至少两个通过孔,各所述通过孔沿着所述转动周向间隔设置。优选的,在上述EGR冷却器中,自所述换热管组的中部指向所述换热管组的外缘的方向上,各所述第一废气过孔的废气通过面积逐渐增大。优选的,在上述EGR冷却器中,所述转盘和所述调节板均为平板,且两者相贴合。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EGR冷却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一种EGR冷却器,其包括外壳、换热管组、端盖和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旋转驱动部和转盘,端盖包括盖体和调节板。调节板上的各第二废气过孔分别与换热管组中换热面积不相等的换热管束相连通,而转动转盘时,转盘上的第一废气过孔则会依次与不同的第二废气过孔相连通,以此在转盘的转动行程内形成换热面积不等的空间,进入该EGR冷却器中的EGR废气在这些换热面积不等的空间内,将与冷却水产生不同程度的热交换,使得EGR废气达到不同的温度。因此,采用本技术提供的EGR冷却器后,即可根据不同的工况转动转盘,使得EGR废气的温度达到目标值。显然,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内容,上述EGR冷却器能够兼顾排温低、EGR率小和排温高、EGR率大两种工况,并且可以更精确地根据不同工况控制冷却后废气的温度;同时,该EGR冷却器无需设置旁通管路,也就便于发动机内零部件的布置。由于上述EGR冷却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EGR冷却器的发动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EGR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EGR冷却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端盖的后视图;图5为图3所示端盖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结构的侧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外壳,12-换热管组,13-挡水板,14-旋转驱动部,15-转盘,16-盖体,17-调节板,18-第一法兰,19-进水管,20-出水管,21-第二法兰,22-第三法兰,23-第四法兰,24-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如图1-8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EGR冷却器,包括外壳、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换热管组、固定于所述外壳上的端盖,所述外壳上具有废气出口、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旋转驱动部以及与所述旋转驱动部传动连接的转盘,所述转盘上具有第一废气过孔;所述端盖包括盖体以及与所述盖体固定的调节板,所述盖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废气过孔相连通的废气入口,所述调节板上具有多个第二废气过孔,各所述第二废气过孔分别与换热管组中换热面积不相等的多个换热管束相连通,所述转盘具有相对于所述调节板的转动行程,在所述转盘的转动行程内,所述第一废气过孔依次与各所述第二废气过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保科胡必谦陆荣荣徐勋马勇欧力郡伍德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