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舷外马达的舵杆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7717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舷外马达的舵杆柄。提供了一种用于舷外马达(1)的舵杆柄(23)的高度调整机构。调整件(45)可拆卸地附着于从舷外马达主体(3)向前延伸的柄支架(22)的前端。调整件构造成可在两个或更多的不同位置附着于所述柄支架的前端,并设有相应数量的具有不同厚度的间隔部(47至50),以便根据所述调整件的位置而将所述间隔部中的选定的一个间隔部插设在舵杆柄和柄支架的相应止动面(41,42)之间。因而,避免了用于舵杆柄的高度调整机构从舵杆柄的基端横向或垂直突出,从而不会有损外观并且可有效地防止与周围部件干涉。而且,舵杆柄的高度可从两个或更多的可能位置中选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相对较小的船只的舷外马达,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在舵杆柄处于其正常操作位置时调整该舵杆柄高度的装置。
技术介绍
装配有舷外马达的船只通常通过使在设于该船只后端中的船尾板上安装的舷外马达绕垂直枢转轴线枢转而进行操纵。在中小型船只的情况下,可利用设在船舱中的舵轮来远程实现,但是更普遍的是使用从舷外马达直接向前延伸的操纵手柄杆(通常称为舵杆柄)。在船只的正常操作期间,舵杆柄置于基本水平的位置(操作位置),并且当由于船只位于浅水或停泊而使舷外马达向上倾斜时,舵杆柄可保持于在垂直方向上更高的位置(收回位置)。公知的是使舵杆柄的高度在正常操作期间可调整,以便适应使用者的不同姿势及体形。可通过如在日本特开昭62-192997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那样使舵杆柄的高度可调整,即通过使一销穿过舵杆柄的一部分,并穿过设在支架的不同高度处的多个孔中的选定的一个孔,或者通过转动在使用者观看时位于枢转销的另一侧上的、与舵杆柄端部的上表面相抵接的垂直调整螺钉。以前提出的用于舵杆柄的高度调整机构在外观和空间需求上存在一些问题。利用销进行调整的装置由于销的头部和末端从支架侧向突出而在外观上不令人满意。而且,需要用于使销进出支架的一些横向空间。利用调整螺钉的装置由于调整螺钉的头部和用于该调整螺钉的锁定螺母沿垂直方向突出,因而在外观上也不令人满意。而且,需要用于通过使用套筒扳手转动调整螺钉并紧固锁定螺母的一些垂直空间,并且必须采取措施来避免与发动机罩发生干涉。由于不需要很频繁地调整舵杆柄的高度,因而期望调整机构在舵杆柄的正常操作期间隐藏以使外观令人满意,并期望其足够紧凑从而不会与舷外马达的其它部件产生任何干涉。还期望调整机构在需要调整时易于接近。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舷外马达的舵杆柄,该舵杆柄配备有在外观方面令人满意并且尺寸紧凑的高度调整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舷外马达的舵杆柄,该舵杆柄的高度可被容易且可靠地调整。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用于船只的舷外马达至少可部分实现所述目的,该舷外马达包括柄支架,该柄支架从舷外马达的主体向前延伸,并且该柄支架的前端的上侧上设有第一止动面;舵杆柄,该舵杆柄具有被所述柄支架的前端枢转地支撑的基端,从而绕横向枢转轴线在向上倾斜的收回位置与向前延伸的操作位置之间枢转,该舵杆柄的所述基端的下侧上设有第二止动面,该第二止动面与所述第一止动面相配合以确定该舵杆柄的高度;以及调整件,该调整件可拆卸地附着于所述柄支架的前端;其中,所述调整件构造成可在两个或更多的不同位置附着于所述柄支架的前端,并设有相应数量的不同厚度的间隔部(spacerportion),以便根据所述调整件的位置而将所述间隔部中的选定的一个间隔部插设在所述第一止动面与所述第二止动面之间。因而,避免了用于调整所述舵杆柄的高度的机构从所述舵杆柄的所述基端横向或垂直突出,从而不会有损外观并且可有效地防止与周围部件干涉。而且,所述舵杆柄的高度可从两个或更多的可能位置中选择。优选的是,所述支架的前端的前侧上设有基本垂直的安装面,并且所述调整件构造成附着于该安装面,从而可从前侧实现调整所需的接近以方便使用者。具体地说,所述调整件可以设有用于供螺纹件穿过的开口,从而可通过紧固该螺纹件而将所述调整件牢固地固定至所述安装面。所述螺纹件可以是构造成拧入形成在所述安装面中的螺纹孔内的螺钉,或者是这样的柱螺栓,该柱螺栓从所述安装面一体延伸,并构造成通过将与所述调整件的外表面接合的螺母拧到该柱螺栓上而被紧固。根据优选实施例,由于所述调整件设有外伸部(overhang portion),该外伸部与所述支架的前端的至少一侧接合从而防止所述调整件相对于所述支架转动,因而可便于所述调整件的固定。而且,所述支架的前端可以设有止动部以及一对横向隔开的柄支撑部,所述柄支撑部从所述止动部的两侧基本垂直地延伸,并且所述第一止动面可以限定在所述止动部的上侧上。为了提高稳定性和耐用性,所述调整件的各个间隔部的上下表面可以成角度,以便分别与所述第一止动面和所述第二止动面形成面接触。附图说明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舷外马达的总体侧视图;图2是由图1中的II所示的部分的局部侧剖放大图;图3是沿由图2中的III所示的方向看去的局部剖视的放大平面图;图4是调整件的立体图;并且图5a至图5d是表示舵杆柄的四个不同调整位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舷外马达1。舷外马达1的主体3通过船尾架2牢固地固定至船B的船尾板T。船尾架2通过横向延伸的倾斜轴4枢转地支撑旋转壳体5。旋转壳体5又通过垂直延伸的旋转轴8枢转地支撑舷外马达1的主体3。旋转轴8的上部支撑用于保持内燃机E的发动机安装壳体6的前端,而旋转轴8的下部支撑供容纳立轴(驱动轴)的延伸壳体7。延伸壳体7的上端通过用于隔振的橡胶安装件(图中未示出)支撑发动机安装壳体6,而延伸壳体7的下端连接至支撑推进器9的齿轮箱10。发动机安装壳体6的上表面被可拆卸的发动机盖11封闭,该发动机盖成形为相对较深的碗状,并具有开口下端以覆盖发动机E的上半部分。撑杆(stay)21从发动机安装壳体6的前端延伸,并利用螺栓(图中未示出)在撑杆21的前端牢固地固定有柄支架22。舵杆柄23由柄支架22的前端通过横向轴(铰接螺栓35)支撑,从而可在适用于舷外马达正常操作的水平(向前延伸)位置(由实线表示)与适用于在未使用舷外马达1时收回舵杆柄的垂直(向上延伸)位置(由双点划线表示)之间倾斜。舵杆柄23装配有用于在前、中、后之间对传输进行换档的换档杆24,以及用于控制内燃机E的输出的节气门手柄25。参照图2和图3,柄支架22的前端形成为包括一对横向隔开的柄支撑部32和将两个柄支撑部32相互连接的止动部33的分叉端,所述柄支撑部插设有舵杆柄23的基端31。柄支撑部32从止动部33基本垂直地延伸。被铰接螺栓35枢转地支撑的舵杆柄23穿过柄支撑部32并通过螺母36和37固定到其上,从而该舵杆柄23可绕铰接螺栓35或水平轴线枢转并受到某一摩擦阻力。舵杆柄23的基端的孔装配有衬套38,该衬套相对于铰接螺栓35的外表面提供期望的摩擦特性。其中一个柄支撑部32的相应孔装配有间隔环39,该间隔环39在柄支架22与舵杆柄23之间提供受控的摩擦力。舵杆柄23的基端31的下侧上设有第一止动面41,而柄支架22的止动部33的上侧上设有相应的第二止动面42。止动部33的前侧限定有基本垂直的安装面44,在安装面44的中央设有螺纹孔43。通过拧入螺纹孔43内的螺钉51而抵靠安装面44固定有调整件45。如图4中最佳示出的,调整件45包括基本矩形的平面基部46,在其中央设有安装孔46a,用于接收穿过的螺钉51;以及四个间隔部47至50,它们分别从基部46的上端和下端向前和向后延伸。各个间隔部均设有某一厚度和倾斜的外表面。间隔部47至50的厚度和外表面的角度从一个间隔部至另一个间隔部分别依次递增和递减。各个间隔部47至50均设有外伸部47a至50a,当特定的外伸部面对止动部33时,该外伸部与止动部33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接合。由于当调整件45安装在安装面44上时,各个外伸部均与止动部33的平面侧(可以是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船只的舷外马达,该舷外马达包括:柄支架,该柄支架从舷外马达的主体向前延伸,并且该柄支架的前端的上侧上设有第一止动面;舵杆柄,该舵杆柄具有被所述柄支架的前端枢转地支撑的基端,从而绕横向枢转轴线在向上倾斜的收回位置与向前 延伸的操作位置之间枢转,该舵杆柄的所述基端的下侧上设有第二止动面,该第二止动面与所述第一止动面相配合以确定该舵杆柄的高度;以及调整件,该调整件可拆卸地附着于所述柄支架的前端;其中,所述调整件构造成可在两个或更多的不同位置处附 着于所述柄支架的前端,并设有相应数量的具有不同厚度的间隔部,以便根据所述调整件的位置而将所述间隔部中的选定的一个间隔部插设在所述第一止动面与所述第二止动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出安男林崎正一木村亨大川道春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