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齿轮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77088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双轴齿轮箱,包含一基座;一第一动力输出杆,枢设于基座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一第一驱动马达,固定于第一侧板,且第一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穿过第一侧板,而连接于一第一输出齿轮;第一减速齿轮组,设置于第一侧板,且位于基座的容置空间中,且连接第一动力输出杆,同时第一减速齿轮组啮合于第一输出齿轮;一垂直于第一动力输出杆的第二动力输出杆,枢设于基座的基板; 一第二驱动马达,固定于基座,并且位于容置空间中,第二驱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于一第二输出齿轮;以及一第二减速齿轮组,设置于基板,且位于容置空间中,且连接第二动力输出杆,同时第二减速齿轮组啮合于第二输出齿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齿轮箱,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转动360度与倾斜功能的双轴齿轮箱
技术介绍
目前,手机(传统手机或智慧手机)固定在固定的基座上面,以手动方式调整显示屏及内建摄影镜头的方向。例如,作用于展示手机的手机基座,使用者必须手动移动或调整基座来改变手机显示屏的方向,但仍旧只能静态展示。使用手机进行摄影、自拍时,传统的手机基座,也无法自动旋转,而必须使用者慢慢调整。由于手机的体积不大,因此所搭配的基座也小。小尺寸的基座内部不容易设置复杂的机构来达成自动转动的功能。因此,尺寸小而且运转精密的齿轮传动机构便有发展的必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双轴齿轮箱,其结构简单而有利于小型化,以供安装至需要尺寸小而且运转精密的齿轮传动机构的配备中。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轴齿轮箱,包含:一基座,具有一基板、一第一侧板与一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延伸于该基板的相对二个侧边,并且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互相平行设置,而在该基板、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一第一动力输出杆,枢设于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之间;一第一驱动马达,固定于该第一侧板,且该第一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穿过该第一侧板,而连接于一位于容置空间中的第一输出齿轮;一第一减速齿轮组,设置于该第一侧板,且位于容置空间中,且连接该第一动力输出杆,同时该第一减速齿轮组啮合于该第一输出齿轮;一第二动力输出杆,枢设于该基板,并且该第一动力输出杆与该第二动力输出杆的轴向之间具有一夹角;<br>一第二驱动马达,固定于该基座,并且位于容置空间中,该第二驱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于一第二输出齿轮;以及一第二减速齿轮组,设置于该基板,且位于容置空间中,且连接该第二动力输出杆,同时该第二减速齿轮组啮合于该第二输出齿轮。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一驱动马达为步进马达。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二驱动马达为步进马达。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一动力输出杆与该第二动力输出杆的轴向互相垂直。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一减速齿轮组具有:一第一减速齿轮与一第二减速齿轮,转动地设置于该第一侧板,且位于该容置空间中,且该第一减速齿轮与该第二减速齿轮同轴设置而互相连动;同时,该第一减速齿轮啮合于该第一输出齿轮;以及一扇形齿轮,固定于该第一动力输出杆,且啮合于该第二减速齿轮。进一步地,其中,该基座更包含一马达架,延伸于该基板而位于该容置空间中,该第二驱动马达固定于马达架之上,且该第二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穿过该马达架,而连接于该第二输出齿轮。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二减速齿轮组具有:一第三减速齿轮与一同轴齿轮,固定于同一轴心而转动地设置于该基板上,且位于该容置空间中,同时该第三减速齿轮啮合于该第二输出齿轮;以及一第四减速齿轮,固定于该第二动力输出杆,且啮合于该同轴齿轮。进一步地,更包含一第一扁平电缆插座组,固定于该第一驱动马达上,且电性连接于该第一驱动马达。进一步地,更包含一第二扁平电缆插座组,固定于该第二驱动马达上,且电性连接于该第二驱动马达。本技术的双轴齿轮箱,其结构简单而有利于小型化,以供安装至需要尺寸小而且运转精密的齿轮传动机构的配备中,使得本技术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双轴齿轮箱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双轴齿轮箱的另一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双轴齿轮箱的侧视图一。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双轴齿轮箱的侧视图二。图中,100        双轴齿轮箱                   110           基座112         基板                          114           第一侧板116         第二侧板                  118           马达架120         第一驱动马达               122           第一输出齿轮130         第二驱动马达               132           第二输出齿轮140         第一减速齿轮组           141           第一减速齿轮142         第二减速齿轮               148           扇形齿轮150         第二减速齿轮组           153           第三减速齿轮154         第四减速齿轮               155           同轴齿轮160         第一动力输出杆           170           第二动力输出杆180         第一扁平电缆插座组         190           第二扁平电缆插座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与图3所示,为本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双轴齿轮箱100。双轴齿轮箱100包含一基座110、一第一驱动马达120、一第二驱动马达130、一第一减速齿轮组140、一第二减速齿轮组150、一第一动力输出杆160以及一第二动力输出杆170。如图1与图2所示,基座110具有一基板112、一第一侧板114与一第二侧板116。第一侧板114与第二侧板116延伸于基板112的相对二侧边,并且互相平行设置,使得基板112、第一侧板114与第二侧板116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A。基座110用以固定双轴齿轮箱100于一预定位置,例如固定双轴齿轮箱100于一旋转底座的内部。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动力输出杆160枢设于第一侧板114与第二侧板116之间,而第一驱动马达120固定于第一侧板114。第一驱动马达120的输出轴穿过第一侧板114,而连接于一位于容置空间A中的第一输出齿轮122。第一驱动马达120可为步进马达或其他形式的马达。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减速齿轮组140设置于第一侧板114,且位于容置空间A中,且连接第一动力输出杆160。如图所示,第一减速齿轮组140啮合于第一输出齿轮122,从而将第一驱动马达120的输出传递至第一动力输出杆160,并予以减速并放大扭力。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动力输出杆170枢设于基板112,并且第一动力输出杆160与第二动力输出杆170的轴向之间具有一夹角;较佳地,第一动力输出杆160与第二动力输出杆170的轴向互相垂直。如图所示,第二驱动马达130固定于基座110,并且位于容置空间A中。基座110更包含一马达架118,延伸于基板112而位于容置空间A中,第二驱动马达130固定于马达架118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轴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座,具有一基板、一第一侧板与一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延伸于该基板的相对二个侧边,并且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互相平行设置,而在该基板、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一第一动力输出杆,枢设于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之间;一第一驱动马达,固定于该第一侧板,且该第一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穿过该第一侧板,而连接于一位于容置空间中的第一输出齿轮;一第一减速齿轮组,设置于该第一侧板,且位于容置空间中,且连接该第一动力输出杆,同时该第一减速齿轮组啮合于该第一输出齿轮;一第二动力输出杆,枢设于该基板,并且该第一动力输出杆与该第二动力输出杆的轴向之间具有一夹角; 一第二驱动马达,固定于该基座,并且位于容置空间中,该第二驱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于一第二输出齿轮;以及一第二减速齿轮组,设置于该基板,且位于容置空间中,且连接该第二动力输出杆,同时该第二减速齿轮组啮合于该第二输出齿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轴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座,具有一基板、一第一侧板与一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延伸于该基板的相对二个侧边,并且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互相平行设置,而在该基板、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
一第一动力输出杆,枢设于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之间;
一第一驱动马达,固定于该第一侧板,且该第一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穿过该第一侧板,而连接于一位于容置空间中的第一输出齿轮;
一第一减速齿轮组,设置于该第一侧板,且位于容置空间中,且连接该第一动力输出杆,同时该第一减速齿轮组啮合于该第一输出齿轮;
一第二动力输出杆,枢设于该基板,并且该第一动力输出杆与该第二动力输出杆的轴向之间具有一夹角; 
一第二驱动马达,固定于该基座,并且位于容置空间中,该第二驱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于一第二输出齿轮;以及
一第二减速齿轮组,设置于该基板,且位于容置空间中,且连接该第二动力输出杆,同时该第二减速齿轮组啮合于该第二输出齿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驱动马达为步进马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驱动马达为步进马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动力输出杆与该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经康
申请(专利权)人:小绿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