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船只(1),所述海洋船只具有位于船尾端(2)处的至少第一货物设施(4)和位于船头端(3)处的至少第二货物设施(5),且具有被布置在所述第一货物设施(4)与所述第二货物设施(5)之间的甲板室(6)。为了将成本有效的推进与货物运输相结合起来,推进系统包括第一推进单元(8)和第二推进单元(9),所述第一推进单元和所述第二推进单元形成了对转螺旋桨推进系统(7)。所述第一推进单元(8)的机械设备和所述第二推进单元(9)的机械设备被布置在所述甲板室(6)下面且位于彼此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海洋船只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海洋船只,所述 海洋船只具有位于所述海洋船只的船尾端处的至少第一货物设施和位 于所述海洋船只的船头端处的至少第二货物设施,在所述海洋船只中, 甲板室被布置在所述笫一货物设施与所述第二货物设施之间,且所述海 洋船只包括第一推进单元和第二推进单元,所述第一推进单元和所述第 二推进单元形成了对转螺旋桨推进系统。在下文中,术语"后部(aft)"、"后面(rearward)"、"前 部(front)"、"前面(foreward)"和相似的表达方式在上下文中 应该被理解为海洋船只的船尾被认为是所述海洋船只的后部且海洋船 只的船头被认为是所述海洋船只的前部。在栽货海洋船只中,栽货能力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运行成本,特 别是用于产生功率的运行成本,构成了另一重要因素。现代高速货运 船只需要较大的推进功率,但螺旋桨叶片的负栽可能变得很关键,尤 其是在利用单个螺钉时更是如此。当追求较高的推进效率时,通常希 望单个螺钉具有尽可能是最大的直径。然而,船的吃水深度可能成为 限制因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已公知的解决方案中所存在的缺点并且提供一种使载货能力最大化并且提供了高效且冗余的方式来利用海洋船 只中的功率的栽货海洋船只。该目的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船只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一种推进系统,所述推进系统具有与单 个螺钉相比增强了的流体动力学特性,同时保持了与单个螺钉的机械 布置或多或少相同的栽货能力。这是通过形成了 CRP(对转螺旋桨)推 进系统的第一推进单元和第二推进单元并且通过将用于两个推进单元 的机械设备布置在所述海洋船只的甲板室下面的同一紧凑的空间中且 位于彼此顶上而得以实现的。所述对转螺旋桨推进系统相对于常规系统而言是高效且节省燃料 的并且提供了更大的功率,原因在于功率在所述对转螺旋桨推进系统 的所迷对转螺旋桨之间被分配。当利用对转螺旋桨推进系统时,可利 用包括单个尾鳍的最高效的船体线型。此外,所述对转螺旋桨推进系 统提供了冗余。通过将两个推进单元的机械设备布置在所述甲板室下面且使它们位于彼此顶上,所述两个推进单元的机械设备即包括了所述第一推进单元的第一功率单元和所述第二推进单元的笫二功率单元,使得获得了更多的用于所述货物的空间配置。因此,所述机械设备被布置在同一紧凑的空间中,由此使得辅助设备的导管、电缆辅设和安装变得成本高效且简单.此外,贮藏室、车间和其它技术空间也可被布置在位于所述甲板室下面的被成形为球形的这种柱内,从而使得优化了船只上空间的使用。容纳空间还可被限于所述甲板室区域。位于第一引擎室中的所述第一功率单元、位于第二引擎室中的所 述第二功率单元以及曱板室优选在所述海洋船只的相应的甲板上被设置在彼此顶上。所述对转螺旋桨推进系统的所迷第一推进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功率 单元、第一传动系统和笫一螺旋桨单元,所述笫一螺旋桨单元构成了 所述对转螺旋桨推进系统的前部螺旋桨。所迷对转螺旋桨推进系统的 所述第二推进单元包括所述第二功率单元、笫二传动系统和第二螺旋 桨单元。所述第二螺旋桨单元构成了所述对转螺旋桨推进系统的后部 螺旋桨。所迷第一推进单元有利地包括常规的机械推进布置,由此所述第 一功率单元可以是内燃机、燃气轮机等,且所述第一传动系统可包括被连接到所述前部第一螺旋桨单元上的水平传动轴.所述第二推进单 元有利地包括可机械操纵的推力器,所述可机械操纵的推力器具有所 述第二传动系统,所述笫二传动系统包括被连接到所述后部第二螺旋 桨单元上的所谓的Z传动单元。在该实例中,有利地将所述第二功率单元布置在所述曱板室下面 且使其位于所述第一功率单元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与集装箱船相关的方面非常显著。所述甲板室在 垂直地位于下方的引擎室的顶上的紧凑空间布置使得提供了将集装箱的标准化尺寸考虑在内的较高的集装箱装栽能力。所迷较高的集装箱装载能力也可满足IMO(国际海事组织)当前的规定(rules of sight ) 因此,这意味着在不牺牲栽货能力的情况下可采用对转螺旋桨推进。下面仅通过实例并结合示意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为详细地描述,所 附示意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有利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中示出了海洋船只l,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海洋船只是集装箱船。 海洋船只1具有由附图标记2表示的船尾端和由附图标记3表示的船头 端。海洋船只1设有位于船尾端2的至少第一货物设施4和位于海洋船 只的船头端3处的至少第二货物设施5。图中所示的第一货物设施4包 括至少一个后部货物保持器41,在本实例中存在用于接收集装箱10的 三个后部货物保持器。第二货物设施5仅示出了用于接收集装箱10的 一个前部货物保持器51。显然,可在海洋船只1的船头端3处设置更多 的货物保持器.甲板室6被布置在第一货物设施4与第二货物设施5之 间,在本实施例中被布置在最前面的后部货物保持器41与最后面的前 部货物保持器51之间。海洋船只还设有推进系统。推进系统包括第一推进单元8和笫二推进单元9,所述第一推进单 元包括具有笫一功率单元81的机械设备,所迷第二推进单元包括具有 第二功率单元91的机械设备,所述推进单元形成了对转螺旋桨(CRP) 推进系统7。对转螺旋桨推进系统在本质上是已公知的,即对于本领域 技术人员而言是已公知的,且因此并未就这方面进行更详细地描述。笫一推进单元8包括具有第一功率单元81的常规的机械推进单元, 所述第一功率单元例如是内燃机、燃气轮机等,所述第一功率单元通过 包括大体上水平地布置的主轴83的第一传动系统82使前部第一螺旋桨 84进行转动。第二推进单元9包括具有笫二功率单元91的可机械操纵 的推力器,所迷第二功率单元通过第二传动系统92(形成了 z传动装置) 使第二螺旋桨单元98进行转动,所述笫二传动系统包括大体上水平布 置的笫一传动轴93、笫一角传动装置94、大体上垂直布置的第二传动 轴95、第二角传动装置96和被连接到第二螺旋桨单元98上的大体上水 平布置的螺旋桨轴97。基本上,在该对转螺旋桨推进系统7中,第一螺旋桨单元84和第二螺旋桨单元98相互彼此接近进行定位,由此使第一 螺旋桨单元84转动的主轴83与使第二螺旋桨单元98转动的螺旋桨轴 97彼此平行且彼此对齐。被连接到笫一螺旋桨单元84上的主轴83与第 二推进单元9的第一驱动轴93也可基本上平行地被布置在独立的甲板 上并朝向海洋船只1的船尾端2。下面我们将对用于第一推进单元8和第二推进单元9的机械设备和 空间布置进行讨论。在海洋船只1如集装箱船中,甲板室6通常位于船尾端四分之一船 的长度的位置处.在附图中,优选包括容纳空间等的甲板室6在装栽的 集装箱IO上延伸,从而为舰桥提供了根据上迷普遍规则的视野。第二 引擎室99被设置在甲板室6下面,且位于第一引擎室85上,驱动可机 械操作的推力器的第二功率单元91位于所述第二引擎室中,驱动常规 的机械推进单元的笫一功率单元81位于所述第一引擎室中。在这种布 置中,甲板室6、第二引擎室99和笫一引擎室85实际上形成了大体上 垂直的柱或被成形为球形的柱,所述柱在货物保持器之间形成了船的操 作区域,这不会妨碍或限制海洋船只1的货物设施。此外,在该紧凑的操作区域中可以成本有效且简单的方式实施和设计辅助设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海洋船只,所述海洋船只具有位于所述海洋船只的船尾端(2)处的至少第一货物设施(4)和位于所述海洋船只的船头端(3)处的至少第二货物设施(5),在所述海洋船只(1)中,甲板室(6)被布置在所述第一货物设施(4)与所述第二货物设施(5)之间,且所述海洋船只(1)包括第一推进单元(8)和第二推进单元(9),所述第一推进单元和所述第二推进单元形成了对转螺旋桨推进系统(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进单元(8)的机械设备和所述第二推进单元(9)的机械设备被布置在所述甲板室(6)下面的同一紧凑的空间中且位于彼此顶上,所述同一紧凑的空间形成了大体上垂直的柱。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汉努拉,O莱万德,K科斯基塔纳,
申请(专利权)人:瓦特西拉芬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I[芬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