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华裕专利>正文

一种氢气内燃机的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7502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氢气内燃机的供气装置,包括液氨储罐、冷却器、储藏器和氨分解器,所述氨分解器包括壳体,壳体的板体内部设有保温腔,壳体的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氨气分解腔和第二氨气分解腔,第一氨气分解腔和第二氨气分解腔的内部均填充有铁触媒催化剂,壳体的左侧壁上设有与保温腔连通的第一进气管,壳体的底端面上设有与第二氨气分解腔连通的混合气输出管,混合气输出管通过管路与冷却器连接,冷却器通过管路连接储藏器,储藏器通过管路与内燃机的进气口连接,内燃机的排气口与第一进气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氢气内燃机的供气装置利用内燃机的尾气温度,设置氨分解器的构造,不但经济利益可观,而且彻底减少了发动机的尾气排放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氢气内燃机的供气装置
技术介绍
氢气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轻的气体。它的密度非常小,只有空气的1/14。氢为最洁净的燃料;氢的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不产生任何污染。相反,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车辆,排放大量氮氧化物、四乙基铅[Pb(C2H5)4],会导致酸雨、酸雾和严重的铅中毒。更重要的是,废气中还含有3,4-苯并芘的强致癌物质,污染大气,危害健康。现世界各国对以氢为新型能源的研究颇为重视。目前很多公司在研制氢气发动机和氢气储蓄装置,例如:德国宝马公司研制的宝马7系汽车,安装了大型氢气钢瓶可储存液态氢,维持200公里左右巡航。但是宝马7系汽车的氢气钢瓶重量大,氢气要安全储藏和运输并不容易,它重量轻、难捉摸、扩散速度快,需低温液化,会导致阀门堵塞并形成不必要的压力。另外低温储藏时大大增加了储藏钢瓶制作的难度,一旦温度上升将有爆炸和氢气泄漏的危险。加上加氢站配套设施不齐全,投资巨大,制约了氢气发动机商业化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氢气内燃机的供气装置,用液氨贮罐的方式储存,克服了氢气密度小、重量轻、难捉摸、扩散速度快、需低温液化,难以储存容易泄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氢气内燃机的供气装置,包括液氨储罐、冷却器、储藏器和氨分解器,所述氨分解器包括壳体,壳体的板体内部设有保温腔,壳体的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氨气分解腔和第二氨气分解腔,第一r>氨气分解腔和第二氨气分解腔的内部均填充有铁触媒催化剂,壳体的左侧壁上设有与保温腔连通的第一进气管,壳体的右侧壁上设有与第一氨气分解腔连通的第二进气管,壳体的底端面上设有与第二氨气分解腔连通的混合气输出管,混合气输出管的一侧设有与保温腔连通的排气管,混合气输出管通过管路与冷却器连接,冷却器通过管路连接储藏器,储藏器通过管路与内燃机的进气口连接,内燃机的排气口与第一进气管连接,第二进气管通过管路连接汽化器,汽化器通过管路与液氮储罐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氢气内燃机的供气装置,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一层辅助电加热层,电加热层为电加热丝。本专利技术的氢气内燃机的供气装置,所述第一氨气分解腔和第二氨气分解腔呈上下对称布置,第一氨气分解腔与第二氨气分解腔之间通过管路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氢气内燃机的供气装置利用内燃机的尾气温度,设置氨分解器的构造,不但经济利益可观,而且彻底减少了发动机的尾气排放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氢气内燃机的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液氨储罐;2、冷却器;3、储藏器;4、氨分解器;41、壳体;42、保温腔;43、第一氨气分解腔;44、第二氨气分解腔;45、铁触媒催化剂;46、第一进气管;47、第二进气管;48、混合气输出管;49、排气管;410、电加热层;5、内燃机;6、汽化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氢气内燃机的供气装置,包括液氨储罐1、冷却器2、储藏器3和氨分解器4,所述氨分解器4包括壳体41,壳体41的板体内部设有保温腔42,壳体41的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氨气分解腔43和第二氨气分解腔44,第一氨气分解腔43和第二氨气分解腔44的内部均填充有铁触媒催化剂45,壳体41的左侧壁上设有与保温腔42连通的第一进气管46,壳体41的右侧壁上设有与第一氨气分解腔43连通的第二进气管47,壳体41的底端面上设有与第二氨气分解腔44连通的混合气输出管48,混合气输出管48的一侧设有与保温腔42连通的排气管49,混合气输出管48通过管路与冷却器2连接,冷却器2通过管路连接储藏器3,储藏器3通过管路与内燃机5的进气口连接,内燃机5的排气口与第一进气管46连接,第二进气管47通过管路连接汽化器6,汽化器6通过管路与液氮储罐1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氢气内燃机的供气装置,所述壳体41的内壁上设有一层辅助电加热层410,电加热层410为电加热丝。本专利技术的氢气内燃机的供气装置,所述第一氨气分解腔43和第二氨气分解腔44呈上下对称布置,第一氨气分解腔43与第二氨气分解腔44之间通过管路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氢气内燃机的供气装置利用液氨自身的压力,使液氨贮罐中液氨进入气化室,利用内燃机尾气的温度及电加热层为氨气分解提供高温环境,汽化后的氨气由第二进气管进入到氨分解器内,在氨分解器板体内部设有保温腔,既可以有效对内燃机排气口输出的温度(600度-900度)进行保温,又为氨气分解制造有效温度环境;为了让此温度可以长时有效保持着,不受其它因素干扰,在氨分解器的内层添加辅助电加热层,当氨气进入第一氨气分解腔和第二氨气分解腔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氢氮混合气体,通过两次分解主要目的制造纯度高的混合气,分解后混合气标准为:75%氢气和25%氮气;然后混合气进入冷却器和储藏器以备内燃机所用。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氢气内燃机的供气装置,包括液氨储罐(1)、冷却器(2)、储藏器(3)和氨分解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分解器(4)包括壳体(41),壳体(41)的板体内部设有保温腔(42),壳体(41)的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氨气分解腔(43)和第二氨气分解腔(44),第一氨气分解腔(43)和第二氨气分解腔(44)的内部均填充有铁触媒催化剂(45),壳体(41)的左侧壁上设有与保温腔(42)连通的第一进气管(46),壳体(41)的右侧壁上设有与第一氨气分解腔(43)连通的第二进气管(47),壳体(41)的底端面上设有与第二氨气分解腔(44)连通的混合气输出管(48),混合气输出管(48)的一侧设有与保温腔(42)连通的排气管(49),混合气输出管(48)通过管路与冷却器(2)连接,冷却器(2)通过管路连接储藏器(3),储藏器(3)通过管路与内燃机(5)的进气口连接,内燃机(5)的排气口与第一进气管(46)连接,第二进气管(47)通过管路连接汽化器(6),汽化器(6)通过管路与液氮储罐(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气内燃机的供气装置,包括液氨储罐(1)、冷却器(2)、
储藏器(3)和氨分解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分解器(4)包括
壳体(41),壳体(41)的板体内部设有保温腔(42),壳体(41)的
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氨气分解腔(43)和第二氨气分解腔(44),
第一氨气分解腔(43)和第二氨气分解腔(44)的内部均填充有铁触
媒催化剂(45),壳体(41)的左侧壁上设有与保温腔(42)连通的
第一进气管(46),壳体(41)的右侧壁上设有与第一氨气分解腔(43)
连通的第二进气管(47),壳体(41)的底端面上设有与第二氨气分
解腔(44)连通的混合气输出管(48),混合气输出管(48)的一侧
设有与保温腔(42)连通的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裕
申请(专利权)人:王华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