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接触器,其包括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连接的情况和将连接至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能够共用的外壳。电磁接触器在外壳内收纳有包括具有触点机构(21)的触点机构部(20)和具有驱动触点机构的电磁体单元的电磁体单元部的电磁接触器主体。外壳包括能够安装连接器罩(80)和端子板罩(91)这两者的罩安装部(70),连接器罩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32)的接头端子(33)与对方连接器连接时使用且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端子板罩用于将连接至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外壳内收纳有包括具有触点机构的触点机构部和具有驱动触点机构的电磁体单元的电磁体单元部的电磁接触器主体的电磁接触器。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电磁接触器,例如已知有图27所示的电磁接触器(参考专利文献1)。图27是现有的电磁接触器的一例的截面图。图27中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01包括具有触点机构111的触点机构部110和具有驱动触点机构111的电磁体单元121的电磁体单元部120。此处,触点机构111包括对于各自具有固定触点的多个(例如2个)固定触点112能够接触分离地配设且在与多个固定触点抵接的第一位置与从多个固定触点离开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可动触点113。另一方面,电磁体单元121是驱动可动触点113的部分,包括固定铁芯117和在该固定铁芯117的下方相对配置的可动铁芯118。在可动触点113上,固定有从可动触点113向下方延伸的可动轴114,该可动轴114贯通固定铁芯117的中央并在其下端与可动铁芯118连结。此外,电磁体单元121包括在中央部收纳固定铁芯117和可动铁芯118的线圈架122,在线圈架122的外周卷绕安装有电磁线圈123。在电磁线圈123的两端部连接有线圈端子125。此外,在线圈架122的下方设置有轭铁124。此外,在可动轴114的周围的可动铁芯118的上方设置有对可动铁芯118向下方施力并对可动触点113向第二位置施力的复位弹簧116。此外,在固定铁芯117与可动触点113之间设置有对可动触点113向上方施力的接压弹簧115。在这样构成的电磁触点101中,电磁体单元121的电磁线圈123处于非励磁状态时,在固定铁芯117和可动铁芯118中不产生电磁吸引力,可动铁芯118被复位弹簧116向下方施力,可动触点113位于第二位置,触点机构111成为开放状态。在该触点机构111的开放状态下,从外部电源对线圈端子125施加电压而使电磁线圈123励磁时,在固定铁芯117与可动铁芯118之间产生吸引力,可动铁芯118抵抗复位弹簧116而被向上方吸引。伴随可动铁芯118向上方的移动,可动轴114向上方移动时,因接压弹簧115的弹力,可动触点113与可动轴114一起移动而与多个固定触点112的多个固定触点抵接。由此,触点机构111成为闭合状态,从外部输入端子(未图示)输入的电流通过固定触点112、可动触点113和固定触点112向外部连接端子(未图示)供给。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266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图27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01等电磁接触器,一般被收纳在外壳内而安装于控制盘等被安装部。近年来,有将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与连接至电磁线圈的两端部的线圈端子连接的要求;和将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与连接至电磁线圈的两端部的线圈端子连接的要求,需要应对这两个要求。此处,在图27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01中,在电磁线圈123的两端部连接有线圈端子125,将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与线圈端子125连接的情况下,需要在收纳电磁接触器101的外壳上形成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罩,使线圈端子125成为与设置在对方连接器上的对方触点接触的接头端子。此外,在图27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01中,在将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与线圈端子125连接的情况下,需要在收容电磁接触器101的外壳上形成端子板的罩,使线圈端子125成为与对方电线接触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即,在现有的如图27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01等电磁接触器中,将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与连接至电磁线圈的接头端子连接的情况下使连接器罩与外壳一体地形成。此外,将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与连接至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连接的情况下使端子板的罩与外壳一体地形成,需要与各情况相应地制作各自(个别的)形状的外壳。这样,制作形状不同的各自(个别)的外壳时,存在外壳的制造成本变得高昂的问题。从而,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该问题而得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接触器,其包括收纳电磁接触器主体的外壳,该外壳能够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连接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连接的情况和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共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磁接触器,其在外壳内收纳有包括具有触点机构的触点机构部和具有驱动所述触点机构的电磁体单元的电磁体单元部的电磁接触器主体,所述电磁接触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能够安装连接器罩和端子板罩两者的罩安装部,所述连接器罩在将连接至所述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连接时使用且与所述对方连接器嵌合,所述端子板罩用于将连接至所述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此处,“对方电线”是包括连接至外部电源的电线自身的情况和连接至外部电源的电线的前端连接有压接端子时的压接端子的情况的含义。根据该电磁接触器,收纳电磁接触器的外壳具备罩安装部,其能够安装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连接时使用且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罩;和用于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的端子板罩这两个罩。因此,能够在外壳上安装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罩和端子板罩两者,能够提供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连接的情况;和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能够共用的、收容电磁接触器主体的外壳的电磁接触器。由此,不需要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连接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连接的情况下和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的情况下个别地制作外壳,能够降低外壳的制造成本。此外,在该电磁接触器中,优选所述外壳包括收纳所述电磁接触器主体的下部外壳和安装在该下部外壳上而覆盖收纳在所述下部外壳中的所述电磁接触器主体的上部的上部外壳,所述罩安装部与所述下部外壳一体地设置。根据该电磁接触器,通过使收纳电磁接触器的外壳由下部外壳和上部外壳构成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供外壳,并且通过与下部外壳一体地设置罩安装部,能够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具有罩安装部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接触器,其在外壳内收纳有包括具有触点机构的触点机构部和具有驱动所述触点机构的电磁体单元的电磁体单元部的电磁接触器主体,所述电磁接触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能够安装连接器罩和端子板罩两者的罩安装部,所述连接器罩在将连接至所述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连接时使用且与所述对方连接器嵌合,所述端子板罩用于将连接至所述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3.14 JP 2014-0518271.一种电磁接触器,其在外壳内收纳有包括具有触点机构的触点
机构部和具有驱动所述触点机构的电磁体单元的电磁体单元部的电磁
接触器主体,所述电磁接触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能够安装连接器罩和端子板罩两者的罩安装部,所
述连接器罩在将连接至所述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接头端子与连接
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连接时使用且与所述对方连接器嵌合,所述
端子板罩用于将连接至所述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
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收纳所述电磁接触器主体的下部外壳和安装在该下
部外壳上而覆盖收纳在所述下部外壳中的所述电磁接触器主体的上部
的上部外壳,所述罩安装部与所述下部外壳一体地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下部外壳的外壁的外表面,包括能够收
容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罩上的连接器安装部和设置在所述端子板罩上的
端子板安装部这两个安装部的收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槽以上方开口的方式从所述罩安装部的上端向下方延伸
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嶋友树,高谷幸悦,中康弘,铃木健司,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