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7199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轮毂,包括:轮辋,其边缘的轮缘上设置有多个沿轮缘的外圆周均匀分布用于将轮胎卡紧的卡条,轮轴毂,其设置在所述轮辋的轴心;轮辐组,其包括沿所述轮轴毂的外圆周呈辐射状均匀分布连接到所述轮辋两侧的多个以支撑轮辋的第一轮辐和第二轮辐,所述第一轮辐两侧端部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一轮辐中心位置所在的宽度,所述第一轮辐的两侧端部相对于第一轮辐的外表面具有方向相反的第一倾斜角,且所述第一轮辐的两侧端部均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一轮辐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连接至轮辋和轮轴毂的加强筋;所述轮辋、轮轴毂通过轮辐组进行连接进而形成汽车轮毂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汽车轮毂具有稳定性好,质量轻,散热快。安全系数高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汽车轮毂
技术介绍
汽车轮毂是汽车上的重要组件,其作用是用来安装汽车轮胎并用于支撑整个汽车的重量,但如果轮毂的散热不够,将会导致轮毂与刹车盘的温度降不下去,而刹车盘的温度过高容易发生形变,造成刹车失灵等现象,严重危害交通安全;此外,汽车轮胎与地面摩擦也会产生大量热量,轮胎将热量传递给轮毂,利用轮毂来散热,如果轮毂散热性能不好,就会使轮胎的内胎因为温度过高而快速老化,导致轮胎爆胎,这样就缩短了轮胎的使用寿命。具体来说,现有的技术中,通常的轮毂包括轮辋和轮轴,所述轮轴设置在所述轮辋的轴心,所述轮轴通过第一轮辐和第二轮辐与所述轮辋固定连接,在所述轮辋的圆弧面和两个端面的边缘处均设有轮缘,相邻的所述轮缘之间设有轮槽,所述轮轴上设有轴向贯穿所述轮轴的螺纹孔。但是在这种结构中,由于构件其采用了双层轮辐进行设计,考虑了稳定性,但忽略了质量的控制,随着汽车的不断更新换代,为了节约能源,减少油耗,小型汽车轮毂的材料大多采用铝合金代替了传统的钢结构,以达到质量轻、散热快的目的,但由于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使得轮毂达不到最优的效果,导致其轮毂成品质量较大,耗油量同时加大。在另一种现有技术中的汽车轮毂,包括轮辋、轮轴毂以及连接轮辋与轮轴毂之间的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的形状为扇叶状,连接轮辋处的轮辐宽度大于连接轮轴毂处的轮辐宽度,轮辐的数量为4?8根,轮辐沿轮轴毂外圆周方向呈辐射状均匀分布,且轮辐的外表面相对于轮毂的侧平面倾斜15?25度,所述轮辐的外表面中部设有内凹的U型盲槽,两轮辐之间均设有贯通轮辋的风孔。但是在这种结构中,其结构设计主要偏向于对其散热性能的控制,但采用这种轮毂成品的强度不够,在长时间使用后,或者因承重的问题对轮毂的两侧受力不均,轮毂可能会发生损坏变形,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且轮毂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声,造成噪声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汽车轮毂,由于其轮缘上设置的卡条,使得轮毂与轮胎的结合更加稳固,其轮辐组采用双层设计,使得轮毂两侧的受力均匀,进而减小因受力不均而导致的轮毂损坏变形,因此具有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的有益效果,另夕卜,其第一轮辐两侧端部具有较其中部较宽的设计点,且其两端部相对于其中心具有第一倾斜,使得其每一个第一轮辐都自成一个第一旋风体,相对其中心成为一个小型涡轮风,使得其散热效果更好,另外两侧端部的空腔设计,使得第一轮辐的质量得到控制,空腔内的多孔状材料,使其减少了行驶过程中的噪声,具有优良的静音效果,且第一轮辐上加强筋的设计,使得第一轮辐在保持质量轻的同时,具有稳定性高的有益效果。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轮毂,包括:用于支撑轮胎的轮辋,其边缘的轮缘上均设置有多个沿轮缘的外圆周均匀分布用于将轮胎卡紧的卡条,所述卡条均具有向轮辋内侧延伸的弧形弯折部,所述弧形弯折部顶端的端面具有圆弧过渡且其上设置有柔性材料;轮轴毂,其设置在所述轮辋的轴心;轮辐组,其包括沿所述轮轴毂的外圆周呈辐射状均匀分布连接到所述轮辋两侧的多个以支撑轮辋的第一轮辐和第二轮辐,所述第一轮辐两侧端部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一轮辐中心位置所在的宽度,所述第一轮辐的两侧端部相对于第一轮辐的外表面具有方向相反的第一倾斜角,且所述第一轮辐的两侧端部均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一轮辐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连接至轮辋和轮轴毂的加强筋;所述轮辋、轮轴毂通过轮辐组进行连接进而形成汽车轮毂本体。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二轮辐为条形支撑板,所述条形支撑板外表面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条管状的第一凹槽,且所述条形支撑板上设置有风孔。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二轮辐的外表面相对于轮辋和轮轴毂的侧平面具有8?10度的第二倾斜角。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轮辐的空腔内设置有蜂巢结构的吸音材料。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轮辐外表面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条管状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轮辐中第一倾斜角的角度为10-14度。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轮轴毂的外侧还设置有与其同轴心且直径大于轮轴毂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沿固定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螺孔。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轮轴毂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二螺孔。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汽车轮毂本体均采用铝合金制。,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轮缘上设置的卡条,使得轮毂与轮胎的结合更加稳固;同时轮辐组采用双层设计,使得轮毂两侧的受力均匀,进而减小因受力不均而导致的轮毂损坏变形,因此具有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宄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新型汽车轮毂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新型汽车轮毂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图1-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汽车轮毂的实现形式,其中包括:用于支撑轮胎的轮辋100,其边缘的轮缘110上均设置有多个沿轮缘的外圆周均匀分布用于将轮胎卡紧的卡条120,所述卡条120均具有向轮辋100内侧延伸的弧形弯折部121,所述弧形弯折部121顶端的端面具有圆弧过渡且其上设置有柔性材料(未示出),所述轮缘110用于支撑轮胎,所述卡条120用于对轮胎的安装位置进一步进行限定,使轮胎与轮辋100的结合更加紧密,稳定性更强;轮轴毂200,其设置在所述轮辋100的轴心;轮辐组300,其包括沿所述轮轴毂200的外圆周呈辐射状均匀分布连接到所述轮辋100两侧的多个以支撑轮辋的第一轮辐310和第二轮辐320,所述第一轮辐310和第二轮辐320的双层设置使得作用在轮胎上的力比较均匀,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且轮毂的稳定性得到加强,相对于传统的轮毂其设计合理,更加稳固,所述第一轮辐310两侧端部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一轮辐310中心位置所在的宽度,所述第一轮辐310的两侧端部相对于第一轮辐310的外表面具有方向相反的第一倾斜角,所述第一轮辐310中部较两端窄,且其侧端部具有方向相反的倾斜角度,使得每一个第一轮辐310都可以自成一个第一旋风体,将外部的凉风带入,将内部的热量释出使轮毂的热量能得到迅速的释放;所述第一轮辐310的两侧端部均设置有空腔311,所述空腔使得第一轮辐310的质量得到控制,所述第一轮辐310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连接至轮辋100和轮轴毂200的加强筋312,所述加强筋312使得轮辋100与轮轴毂200通过第一轮辐310进行连接的更加稳固,这使得所述第一轮辐310既具有刚性又具有柔性,采用这种方案具有既保证了轮毂的稳固性,又使其具有减振的有利之处;所述轮辋100、轮轴毂200通过轮辐组300进行连接进而形成汽车轮毂本体。采用这种方案使得最后成型的汽车轮毂因其轮辐采用双层设置,使其使用时受力均匀,轮毂不易损坏而导致变形,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轮胎的轮辋,其边缘的轮缘上均设置有多个沿轮缘的外圆周均匀分布用于将轮胎卡紧的卡条,所述卡条均具有向轮辋内侧延伸的弧形弯折部,所述弧形弯折部顶端的端面具有圆弧过渡且其上设置有柔性材料;轮轴毂,其设置在所述轮辋的轴心;轮辐组,其包括沿所述轮轴毂的外圆周呈辐射状均匀分布连接到所述轮辋两侧的多个以支撑轮辋的第一轮辐和第二轮辐,所述第一轮辐两侧端部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一轮辐中心位置所在的宽度,所述第一轮辐的两侧端部相对于第一轮辐的外表面具有方向相反的第一倾斜角,且所述第一轮辐的两侧端部均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一轮辐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连接至轮辋和轮轴毂的加强筋;所述轮辋、轮轴毂通过轮辐组进行连接进而形成汽车轮毂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和平巩晓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迅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