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H型龙骨连接件,该连接件包括:第一侧翼;第一连接面,形成在第一侧翼端部;支撑面,垂直形成在远离第一侧翼的第一连接面端部,支撑面与第一侧翼的夹角为锐角;第二连接面,垂直形成在远离第一连接面的支撑面端部,并与支撑面和第一连接面形成U型槽;第二侧翼,形成在远离支撑面的第二连接面端部,第二侧翼与支撑面的夹角为锐角;第一侧翼远离第一连接面的端部与第二侧翼远离第二连接面的端部之间形成有缝隙。能在不破坏暗龙骨两端的挂钩同时,保证了整个吊顶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且施工安装非常的方便快捷,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安装吊顶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龙骨连接件,具体涉及一种H型龙骨连接件。
技术介绍
龙骨是用来支撑造型、固定结构的一种建筑材料。龙骨是装修的骨架和基材,使用非常普遍。目前,吊顶系统通常会使用H型明暗架专用挂钩龙骨作为暗龙骨,由于建筑施工的精度有限,楼道宽度处处会有20_左右的偏差,暗龙骨尺寸都是固定值,当楼道宽度出现偏差时,只能破坏该处的暗龙骨,将暗龙骨和矿棉吸声板直接搭在楼道边龙骨的下底边上,而不能通过挂钩将重量挂在楼道边龙骨的承载顶边上,破坏了整体吊顶系统的稳定性,且安装施工起来不是很方便。因此提出H型龙骨连接件,成为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H型龙骨连接件,能在不破坏暗龙骨两端的挂钩同时,保证了整个吊顶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且施工安装非常的方便快捷,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安装吊顶的工作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H型龙骨连接件,包括:第一侧翼;第一连接面,形成在所述第一侧翼端部;支撑面,垂直形成在远离所述第一侧翼的所述第一连接面端部,所述支撑面与所述第一侧翼的夹角为锐角;第二连接面,垂直形成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面的所述支撑面端部,并与所述支撑面和所述第一连接面形成U型槽;第二侧翼,形成在远离所述支撑面的所述第二连接面端部,所述第二侧翼与所述支撑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侧翼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面的端部与所述第二侧翼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面的端部之间形成有缝隙。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翼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左折翼,远离所述第一左折翼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右折翼,相应地,所述第二侧翼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左折翼,远离所述第二左折翼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右折翼。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的高度相同。作为优选,所述U型槽的宽度为15mm,所述U型槽的高度为2mm。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面与所述第一侧翼的夹角的度数和所述第二侧翼与所述支撑面的夹角的度数相同。作为优选,所述缝隙宽度小于所述支撑面宽度的一半。本技术通过,第一连接面和支撑面以及第而连接面依次连接形成U型槽,以及形成在远离支撑面的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这样就能方便把H型龙骨插入到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中间,从而能够实现在不破坏暗龙骨两端的挂钩同时,保证了整个吊顶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且施工安装非常的方便快捷,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安装吊顶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前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连接件如图1至图4所示,该连接件包括:第一侧翼101,第一连接面102,支撑面103,第二连接面104,第二侧翼105。第一连接面102形成在第一侧翼101的端部;支撑面103垂直形成在远离第一侧翼101的第一连接面102端部,支撑面103与第一侧翼101形成的夹角为锐角;第二连接面104,垂直形成在远离第一连接面102的支撑面103端部,并与支撑面103和第一连接面102形成U型槽;作为优选,U型槽的宽度为15_,U型槽的高度为2_。这样就能方便的把常用的H型龙骨插入连接件,常用的H型龙骨尺寸为23*40H型龙骨和23*70H型龙骨,顶边宽度12_,厚度1.5_。能使H型龙骨在连接件内能自由的滑动,且不会太松动。第一连接面102和第二连接面104的高度是由插入连接件的H型龙骨顶面高度决定,作为优选,第一连接面102与第二连接面104的高度相同,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了插入H型龙骨形成的倾斜。第二侧翼105形成在远离支撑面103的第二连接面104端部,第二侧翼105与支撑面103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作为优选,支撑面103与第一侧翼101的夹角的度数和第二侧翼105与支撑面103的夹角的度数相同,这样的设计不仅美观,同时也使得H型龙骨受力均匀;其中,第一侧翼101远离第一连接面102的端部与第二侧翼105远离第二连接面104的端部之间形成有缝隙,这样就能方便把H型龙骨从缝隙中插入连接件内,作为优选,缝隙宽度小于支撑面103宽度的一半,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H型龙骨从缝隙中滑落。另外,第一侧翼10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左折翼1011,远离第一左折翼1011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右折翼1012,相应地,第二侧翼105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左折翼1051,远离第二左折翼1051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右折翼1052。第一左折翼1011和第二左折翼1051形成一个较大开口设计,这样就方便方便H型龙骨的从左边插入;第一右折翼1012和第二右折翼1052形成一个较大开口设计,这样就方便方便H型龙骨的从右边插入。在本技术中,将两段H型龙骨插入连接件中,连接成一支整体的H型龙骨,以方便在吊顶系统安装时,H型龙骨根据特殊需要满足Omm?20mm内长度的细微调整。例如,在楼道施工时,宽度处处会有20_左右的偏差,暗龙骨尺寸都是固定值,当楼道宽度出现偏差时,通过使用专用的连接件,在楼道宽度出现偏差时,将暗龙骨中间锯开,用连接件来进行连接,调整到合适的长度以适应该处的楼道宽度,不破坏暗龙骨两端的挂钩,保证了整个吊顶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且施工安装非常的方便快捷,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虽然本技术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技术所属
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H型龙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侧翼; 第一连接面,形成在所述第一侧翼端部; 支撑面,垂直形成在远离所述第一侧翼的所述第一连接面端部,所述支撑面与所述第一侧翼的夹角为锐角; 第二连接面,垂直形成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面的所述支撑面端部,并与所述支撑面和所述第一连接面形成U型槽; 第二侧翼,形成在远离所述支撑面的所述第二连接面端部,所述第二侧翼与所述支撑面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第一侧翼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面的端部与所述第二侧翼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面的端部之间形成有缝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H型龙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翼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左折翼,远离所述第一左折翼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右折翼,相应地, 所述第二侧翼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左折翼,远离所述第二左折翼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右折翼。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H型龙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的高度相同。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H型龙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的宽度为15mm,所述U型槽的高度为2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H型龙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与所述第一侧翼的夹角的度数和所述第二侧翼与所述支撑面的夹角的度数相同。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H型龙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宽度小于所述支撑面宽度的一半。【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H型龙骨连接件,该连接件包括:第一侧翼;第一连接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H型龙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翼;第一连接面,形成在所述第一侧翼端部;支撑面,垂直形成在远离所述第一侧翼的所述第一连接面端部,所述支撑面与所述第一侧翼的夹角为锐角;第二连接面,垂直形成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面的所述支撑面端部,并与所述支撑面和所述第一连接面形成U型槽;第二侧翼,形成在远离所述支撑面的所述第二连接面端部,所述第二侧翼与所述支撑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侧翼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面的端部与所述第二侧翼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面的端部之间形成有缝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受志,闫广清,陈浩,鲁小丹,建军,蔡新文,王宝存,
申请(专利权)人: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