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包括由第一侧杆、第一横杆和第二侧杆依次连接形成的支撑架,且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又分别与自行车的后轴两端固定连接,还包括迎撞杆,迎撞杆为V形杆,且V形杆的两端距第一横杆的距离均小于V形杆的中部距第一横杆的距离,此外还包括了连接支撑架和迎撞杆的缓冲弹簧。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因追尾而导致的损害,从而有效保障了人身安全和自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动车和电动车日益增多的今天,自行车并没有因此而被淘汰。相反,骑行自行车不仅锻炼身体、低碳环保,而且自行车还存放方便,占用空间小,因此自行车依然是很多人热爱并选择的交通工具。但随着目前的交通日益拥堵,自行车不得不与大量其他的自行车尤其是电动车共同骑行于相对狭窄的非机动车道,由于自行车重量较轻、骑行速度较慢,在骑行过程中便会很容易被位于后面的骑行速度较快的自行车或电动车追尾,从而不仅容易造成自行车的损坏,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因追尾导致的损害的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为由第一侧杆的一端、第一横杆的两端和第二侧杆的一端依次连接形成的U形结构,且其中的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的另一端分别与自行车的后轴两端固定连接,第一横杆与自行车的后轴平行,同时第一横杆距离地面的高度与自行车后轴距离地面的高度持平;迎撞杆,迎撞杆为与第一横杆及自行车后轴处于同一平面的V形杆,且V形杆的两端距第一横杆的距离均小于V形杆的中部距第一横杆的距离;以及连接支撑架和迎撞杆的缓冲弹簧。上述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其中缓冲弹簧包括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连接V形杆的一端和第一横杆的一端;第二弹簧,第二弹簧连接V形杆的中部和第一横杆的中部;以及第三弹簧,第三弹簧连接V形杆的另一端和第一横杆的另一端。上述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其中V形杆的两端距第一横杆的距离相等。上述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其中在第二弹簧内还穿插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V形杆的中部和第一横杆的中部固定连接。上述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其中在第一弹簧和/或第三弹簧内也穿插有伸缩杆。上述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还包括了防撞尾灯,防撞尾灯为一块贴装于自行车的挡泥板内侧的反光层,同时在挡泥板上开设有方形口,其中反光层的位置与方形口的位置对应,且反光层从挡泥板的内侧完全覆盖方形口。上述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其中方形口的数目为4个,且4个方形口呈2行2列均勾分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包含了支撑架、迎撞杆和缓冲弹簧的结构,本技术能够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因追尾而导致的损害,从而有效保障了人身安全和自行车安全;通过进一步采用了防撞尾灯结构,使得自行车的后部结构设计得更加合理稳固,避免了自行车尾灯在追尾中受到损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安装于自行车后轴上的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安装于自行车后轴上的包含有伸缩杆的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防撞尾灯和挡泥板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侧杆1,第一横杆2,第二侧杆3,迎撞杆4,支撑架5,缓冲弹簧6,自行车后轴7,第一弹簧8,第二弹簧9,第三弹簧10,伸缩杆11,防撞尾灯12,挡泥板13,方形口14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其包括了支撑架5,迎撞杆4,以及连接支撑架5和迎撞杆4的缓冲弹簧6。其中,支撑架5为由第一侧杆I的一端、第一横杆2的两端和第二侧杆3的一端依次连接形成的U形结构,且其中的第一侧杆I和第二侧杆3的另一端分别与自行车的后轴7两端固定连接,第一横杆2与自行车的后轴7平行,同时第一横杆2距离地面的高度与自行车后轴7距离地面的高度持平;迎撞杆4为与第一横杆2及自行车后轴7处于同一平面的V形杆,且V形杆的两端距第一横杆2的距离均小于V形杆的中部距第一横杆2的距离。作为优选,上述缓冲弹簧6具体包括了: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连接V形杆(即迎撞杆4)的一端和第一横杆2的一端;第二弹簧9,第二弹簧9连接V形杆的中部和第一横杆2的中部;以及第三弹簧10,第三弹簧10连接V形杆的另一端和第一横杆2的另一端。进一步优选地,对于上述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其中V形杆(即迎撞杆4)的两端距第一横杆2的距离相等。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实际骑行过程中,若自行车被后面的自行车或电动车追尾,则在V形结构的迎撞杆的作用下,产生后车的车头自动向自行车车身两边偏移的作用趋势,缓解了直接正面撞击所带来的较大损害;同时,在缓冲弹簧6的作用下,更进一步大大缓解了撞击所带来的冲击力,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或减少了因追尾导致的损害。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如图2所示,对于上述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其中在第二弹簧9内还穿插有伸缩杆11,且伸缩杆11的两端分别与V形杆的中部和第一横杆2的中部固定连接。这样,通过伸缩杆11在方向上的限定作用,使得在缓冲弹簧受到撞击后的缓冲过程中,迎撞杆4不会随意地向车身的左右两边偏离。进一步地,上述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其中在第一弹簧8和/或第三弹簧10内也穿插有伸缩杆,以便进一步稳固迎撞杆的在车身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或二的结构基础上,上述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还包括了防撞尾灯12,防撞尾灯12为一块贴装于自行车的挡泥板13内侧的反光层,同时在挡泥板13上开设有方形口 14,其中反光层的位置与方形口 14的位置对应,且反光层从挡泥板13的内侧完全覆盖方形口。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上述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其中方形口的数目为4个,且4个方形口呈2行2列均匀分布,以更有效地起到保护防撞尾灯的作用。终上所述,通过采用上述包含了支撑架、迎撞杆和缓冲弹簧的结构,本技术能够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因追尾而导致的损害,从而有效保障了人身安全和自行车安全;通过进一步采用了防撞尾灯结构,使得自行车的后部结构设计得更加合理稳固,避免了自行车尾灯在追尾中受到损坏。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主权项】1.一种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由第一侧杆、第一横杆和第二侧杆依次连接形成的U形结构,且其中的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的另一端分别与自行车的后轴两端固定连接,第一横杆与自行车的后轴平行,同时第一横杆距离地面的高度与自行车后轴距离地面的高度持平; 迎撞杆,所述迎撞杆为与所述第一横杆及自行车后轴处于同一平面的V形杆,且所述V形杆的两端距第一横杆的距离均小于所述V形杆的中部距第一横杆的距离;以及 连接所述支撑架和所述迎撞杆的缓冲弹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弹簧包括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连接所述V形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连接所述V形杆的中部和所述第一横杆的中部;以及 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连接所述V形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杆的两端距所述第一横杆的距离相等。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弹簧内还穿插有伸缩杆,且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V形杆的中部和所述第一横杆的中部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追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由第一侧杆、第一横杆和第二侧杆依次连接形成的U形结构,且其中的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的另一端分别与自行车的后轴两端固定连接,第一横杆与自行车的后轴平行,同时第一横杆距离地面的高度与自行车后轴距离地面的高度持平;迎撞杆,所述迎撞杆为与所述第一横杆及自行车后轴处于同一平面的V形杆,且所述V形杆的两端距第一横杆的距离均小于所述V形杆的中部距第一横杆的距离;以及连接所述支撑架和所述迎撞杆的缓冲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尔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灵燕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