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隔热保温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列组分:丙烯酸乳液25~35份、苯丙乳液10~20份、玻璃空心微球5~15份、纳米氧化钛2~8份、氟化钙3~9份、三异丙醇胺4~12份、分散剂1~6份、增稠剂2~7份、消泡剂3~10份、粘结助剂5~9份、成膜助剂3~8份、去离子水30~4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隔热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小、热阻大、热稳定性高、保温隔热性能良好,涂层表面致密、内部疏松、不易开裂,适用于写字楼、高层住宅、学校等建筑外墙方面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热保温材料。
技术介绍
建筑隔热保温材料在与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复合后,可使建筑达到保温和隔热的目的,是建筑节能实施中常用的材料。隔热保温涂料是众多建筑隔热保温材料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其通过对物体温度造成改变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达到对其过冷或者过热的保护,具有节能降耗的功效,是提高建筑物使用功能的一个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目前市场上用于建筑墙体上的隔热保温涂料品种很多,主要以有机保温涂料为主,这些有机保温涂料保湿性能能够满足要求,但稳定性不足,易开裂,尤其是无法解决消防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隔热保温效果好、环保无毒、不易开裂的隔热保温材料。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隔热保温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列组分:丙烯酸乳液25~35份、苯丙乳液10-20份、玻璃空心微球5~15份、纳米氧化钛2~8份、氟化钙3~9份、三异丙醇胺4~12份、分散剂1~6份、增稠剂2~7份、消泡剂3~10份、粘结助剂5~9份、成膜助剂3~8份、去离子水30-40 份。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聚山梨酯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所述增稠剂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所述消泡剂为二甲基硅油、聚醚改性有机硅、高碳醇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所述粘结助剂为磷酸镁、磷酸铝、硼酸铝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所述成膜助剂为二醇乙醚、乙二醇丁醚、醇酯十二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隔热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小、热阻大、热稳定性高、保温隔热性能良好,涂层表面致密、内部疏松、不易开裂,适用于写字楼、高层住宅、学校等建筑外墙方面的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种隔热保温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列组分:丙烯酸乳液25~35份、苯丙乳液10-20份、玻璃空心微球5~15份、纳米氧化钛2~8份、氟化钙3~9份、三异丙醇胺4~12份、分散剂1~6份、增稠剂2~7份、消泡剂3~10份、粘结助剂5~9份、成膜助剂3~8份、去离子水30-40 份。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隔热保温材料,具有保温效果好、环保无毒、不易开裂等优点。实施例1 本专利技术的隔热保温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列组分:丙烯酸乳液25份、苯丙乳液20份、玻璃空心微球5份、纳米氧化钛8份、氟化钙9份、三异丙醇胺12份、脂肪酸甘油酯I份、甲基纤维素2份、二甲基硅油3份、磷酸镁9份、二醇乙醚8份、去离子水40份。实施例2 本专利技术的隔热保温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列组分:丙烯酸乳液35份、苯丙乳液10份、玻璃空心微球15份、纳米氧化钛2份、氟化钙3份、三异丙醇胺4份、脂肪酸山梨坦6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7份、聚醚改性有机硅10份、磷酸铝5份、乙二醇丁醚3份、去离子水30份。实施例3 本专利技术的隔热保温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列组分:丙烯酸乳液30份、苯丙乳液15份、玻璃空心微球10份、纳米氧化钛5份、氟化钙6份、三异丙醇胺8份、聚山梨酯3份、羧甲基纤维素钠4份、高碳醇7份、硼酸铝6份、醇酯十二 6份、去离子水35份。实施例4 本专利技术的隔热保温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列组分:丙烯酸乳液25~35份、苯丙乳液12份、玻璃空心微球7份、纳米氧化钛4份、氟化钙5份、三异丙醇胺5份、脂肪酸山梨坦2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份、聚醚改性有机硅4份、磷酸镁6份、乙二醇丁醚5份、去离子水32份。实施例5 本专利技术的隔热保温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列组分:丙烯酸乳液33份、苯丙乳液18份、玻璃空心微球12份、纳米氧化钛7份、氟化钙7份、三异丙醇胺10份、聚山梨酯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6份、高碳醇8份、硼酸铝8份、醇酯十二 6份、去离子水38份。实施例6 本专利技术的隔热保温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列组分:丙烯酸乳液25份、苯丙乳液17份、玻璃空心微球11份、纳米氧化钛6份、氟化钙7份、三异丙醇胺9份、脂肪酸甘油酯5份、甲基纤维素3份、二甲基硅油5份、磷酸镁7份、二醇乙醚8份、去离子水36份。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主权项】1.一种隔热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列组分:丙烯酸乳液25~35份、苯丙乳液10~20份、玻璃空心微球5~15份、纳米氧化钛2~8份、氟化钙3~9份、三异丙醇胺4~12份、分散剂1~6份、增稠剂2~7份、消泡剂3~10份、粘结助剂5~9份、成膜助剂3~8份、去离子水30~4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脂肪酸甘油酯、月旨肪酸山梨坦、聚山梨酯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为二甲基硅油、聚醚改性有机硅、高碳醇中的任意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助剂为磷酸镁、磷酸铝、硼酸铝中的任意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助剂为二醇乙醚、乙二醇丁醚、醇酯十二中的任意一种。【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隔热保温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列组分:丙烯酸乳液25~35份、苯丙乳液10~20份、玻璃空心微球5~15份、纳米氧化钛2~8份、氟化钙3~9份、三异丙醇胺4~12份、分散剂1~6份、增稠剂2~7份、消泡剂3~10份、粘结助剂5~9份、成膜助剂3~8份、去离子水30~40份。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隔热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小、热阻大、热稳定性高、保温隔热性能良好,涂层表面致密、内部疏松、不易开裂,适用于写字楼、高层住宅、学校等建筑外墙方面的应用。【IPC分类】C09D133/00, C09D7/12, C09D125/14【公开号】CN104910723【申请号】CN201510339704【专利技术人】黎司华 【申请人】黎司华【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申请日】2015年6月1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热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列组分:丙烯酸乳液25~35份、苯丙乳液10~20份、玻璃空心微球5~15份、纳米氧化钛2~8份、氟化钙3~9份、三异丙醇胺4~12份、分散剂1~6份、增稠剂2~7份、消泡剂3~10份、粘结助剂5~9份、成膜助剂3~8份、去离子水30~4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司华,
申请(专利权)人:黎司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