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选粉机转子的叶片更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6501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00:06
一种选粉机转子的叶片更换方法,取下磨损严重的转子叶片组,对新的转子叶片组称重,新的转子叶片组与位于对称位置的转子叶片组的重量差不得超过0.2kg,先用一个螺栓组件通过所述圆孔将新的转子叶片组定位在待替换部位,保证新的转子叶片组与位于对称位置的转子叶片组的位置完全对称,然后用三个螺栓组件通过所述预留孔和长孔将新的转子叶片组固定在所述隔环上并上紧;快速更换磨损严重的转子叶片,并保证更换后转子的不平衡量在允差范围内,可以根据磨损情况对任一位置的转子叶片组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选粉机转子的叶片更换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立式辊磨机的动态选粉机
,特别涉及到一种选粉机转子的叶片更换方法。
技术介绍
立磨笼式选粉机属于第三代选粉机。其主要特点是内部设有速度可调的笼形转子,转子外圈装有一圈导向叶片。经磨盘与磨辊的碾磨后的细粉在高速热风作用下进入选粉机,在选粉机导向叶片、选粉机壳体、粗粒物料收集锥以及磨体所形成的复杂环形区域内颗粒流首先进行重力分级(该区域为辅助分级区域);而后进入转子叶片外边缘和导向叶片内边缘形成的同心环状区域进行离心分级(该区域为主要分级区域),在该区域处较粗颗粒被笼形转子离心甩出环状区域,并沿导向叶片的内侧滑落至磨盘重新粉磨,而成品颗粒则通过转子排出磨外,经收尘设备和输送设备进入成品仓库。首先,在此过程中转子叶片不断受到成品物料的冲刷而磨损,受损严重的转子叶片会影响选粉机的产量,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选粉机的运行状态参数、产品产量及粒度分布等手段,综合判定转子叶片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磨损严重的转子叶片。而目前的选粉机叶片大都是单片直接焊接在转子上中下隔板上,或者是直接插入外挡圈的槽中,通常存在使用时间短、运行不稳定且维护工作量很大等问题。其次,以往选粉机转子的上中下隔板处的键槽在位置度公差和尺寸基准、尺寸大小上无法精确保证精度,致使安装后的转子叶片存在晃动现象,不利于设备的长时间稳定运行。第三,尽管目前工业上广泛使用的笼型转子都属于涡流分级机的范畴,但由于在转子叶片的结构上的单片式结构设计方法,无法保证叶片更换后的不平衡量问题,易造成主轴装置中的轴承磨损,从而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的、叶片可更换的转子。申请号为200720028191.8的专利文件,公布了一种可更换分级叶片的转子,当分级叶片磨损严重时,将螺拴拧开,取走挡板,再取出分级叶片将其更换,更换过程步骤多,用时长,无法保证叶片更换后的不平衡量问题,易造成主轴装置中的轴承磨损,从而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的、叶片可更换的转子。鉴于上述原因,现专利技术出一种选粉机转子的叶片更换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了便于快速更换磨损严重的转子叶片,并保证更换后转子的不平衡量在允差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设计出一种选粉机转子的叶片更换方法。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选粉机转子的叶片更换方法,所述的选粉机转子是由:转子本体、隔环、上挡板、下挡板、转子叶片、长孔、圆孔、螺栓组件构成;上挡板与下挡板之间的一侧设置至少四片转子叶片构成转子叶片组,转子本体的上中下部位各设置隔环,相邻两个隔环之间的圆周上设置至少十个转子叶片组,所述隔环与转子叶片组之间通过螺栓组件螺接;所述上挡板另一侧设置两个长孔;所述下挡板另一侧设置一个圆孔和一个长孔;所述三个隔环的圆周上对应所述长孔和圆孔设置预留孔,所述预留孔为与所述圆孔相等直径的圆孔,所述三个隔环的预留孔与转子叶片组的长孔和圆孔内通过螺栓组件螺接;任意两个转子叶片组的重量差不超过0.2kg;所述转子叶片组的总数为偶数,选取转子叶片组重量最接近的两两配成一对,对称设置在以转子本体的圆心为中心的隔环的圆周上。更换转子叶片组时,先将至少四片转子叶片焊接在上挡板与下挡板之间的一侧构成新的转子叶片组,上挡板上的两个长孔与下挡板上的一个圆孔和一个长孔分别位于两条竖向直线上;转子本体上的转子叶片组磨损严重时,松开螺栓组件,取下磨损严重的转子叶片组,对新的转子叶片组称重,新的转子叶片组与位于对称位置的转子叶片组的重量差不得超过0.2kg,先用一个螺栓组件通过所述圆孔将新的转子叶片组定位在待替换部位,保证新的转子叶片组与位于对称位置的转子叶片组的位置完全对称,然后用三个螺栓组件通过所述预留孔和长孔将新的转子叶片组固定在所述隔环上并上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先把若干个转子叶片分组,组装成转子叶片组,然后用螺栓组件将转子叶片组固定于转子本体上,转子本体由空心体主轴、锥体、支撑管和上中下隔环等部件组成,每层隔环上留有与转子叶片组连接的预留孔,转子叶片组由转子叶片和上挡板、下挡板组成,上挡板和下挡板上分别留有两个连接孔,其中下挡板的一个孔为圆孔,另一个孔为长孔,上挡板的两个孔均为长孔,按精装配设计,以保证安装精度,长孔方便安装时调整转子叶片组的位置。每个转子叶片组安装前需要称重并做记录,保证任意两个转子叶片组的重量差不超过0.2kg,使重量最近的两两配成一对对称设置在以转子本体的圆心为中心的隔环的圆周上;当转子叶片被磨蚀或磨损严重需要更换时,只需把螺栓组件松开,用新转子叶片组替换旧转子叶片组,并用螺栓组件重新把合,完成转子叶片更换工作,无需进行切割和焊接,可以根据磨损情况对任一位置的转子叶片组进行更换。本专利技术采用了螺栓组件连接替代焊接结构,可以方便快速的更换磨损的转子叶片,大大提高维护效率,减少停机时间,降低生产成本;由于螺栓螺栓组件连接为活连接,拆卸安装方便,对原有结构不会构成破坏,延长了转子本体的使用寿命;上挡板和下挡板上连接孔的设计可以保证每次更换时转子叶片组的安装精度,对转子叶片组的重量控制能够保证选粉机转子的不平衡量,从而可以延长选粉机主轴承等相关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转子叶片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3中:转子本体1、隔环2、上挡板3、下挡板4、转子叶片5、长孔6、圆孔7、螺栓组件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上挡板3与下挡板4之间的一侧设置至少四片转子叶片5构成转子叶片组,转子本体1的上中下部位各设置隔环2,相邻两个隔环2之间的圆周上设置至少十个转子叶片组,所述隔环2与转子叶片组之间通过螺栓组件8螺接;所述上挡板3另一侧设置两个长孔6;所述下挡板4另一侧设置一个圆孔7和一个长孔6;所述三个隔环2的圆周上对应所述长孔6和圆孔7设置预留孔,所述预留孔为与所述圆孔7相等直径的圆孔,所述三个隔环2的预留孔与转子叶片组的长孔6和圆孔7内通过螺栓组件8螺接;任意两个转子叶片组的重量差不超过0.2kg;所述转子叶片组的总数为偶数,选取转子叶片组重量最接近的两两配成一对,对称设置在以转子本体1的圆心为中心的隔环2的圆周上。实施例2更换转子叶片组时,先将至少四片转子叶片5焊接在上挡板3与下挡板4之间的一侧构成新的转子叶片组,上挡板3上的两个长孔6与下挡板4上的一个圆孔7和一个长孔6分别位于两条竖向直线上;转子本体1上的转子叶片组磨损严重时,松开螺栓组件8,取下磨损严重的转子叶片组,对新的转子叶片组称重,新的转子叶片组与位于对称位置的转子叶片组的重量差不得超过0.2kg,先用一个螺栓组件8通过所述圆孔7将新的转子叶片组定位在待替换部位,保证新的转子叶片组与位于对称位置的转子叶片组的位置完全对称,然后用三个螺栓组件8通过所述预留孔和长孔6将新的转子叶片组固定在所述隔环2上并上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选粉机转子的叶片更换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选粉机转子的叶片更换方法,所述的选粉机转子是由:转子本体(1)、隔环(2)、上挡板(3)、下挡板(4)、转子叶片(5)、长孔(6)、圆孔(7)、螺栓组件(8)构成;其特征在于:上挡板(3)与下挡板(4)之间的一侧设置至少四片转子叶片(5)构成转子叶片组,转子本体(1)的上中下部位各设置隔环(2),相邻两个隔环(2)之间的圆周上设置至少十个转子叶片组,所述隔环(2)与转子叶片组之间通过螺栓组件(8)螺接;所述上挡板(3)另一侧设置两个长孔(6);所述下挡板(4)另一侧设置一个圆孔(7)和一个长孔(6);所述三个隔环(2)的圆周上对应所述长孔(6)和圆孔(7)设置预留孔,所述预留孔为与所述圆孔(7)相等直径的圆孔,所述三个隔环(2)的预留孔与转子叶片组的长孔(6)和圆孔(7)内通过螺栓组件(8)螺接;任意两个转子叶片组的重量差不超过0.2kg;所述转子叶片组的总数为偶数,选取转子叶片组重量最接近的两两配成一对,对称设置在以转子本体(1)的圆心为中心的隔环(2)的圆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选粉机转子的叶片更换方法,所述的选粉机转子是由:转子本体(1)、隔环(2)、上挡板(3)、下挡板(4)、转子叶片(5)、长孔(6)、圆孔(7)、螺栓组件(8)构成;其特征在于:上挡板(3)与下挡板(4)之间的一侧设置至少四片转子叶片(5)构成转子叶片组,转子本体(1)的上中下部位各设置隔环(2),相邻两个隔环(2)之间的圆周上设置至少十个转子叶片组,所述隔环(2)与转子叶片组之间通过螺栓组件(8)螺接;所述上挡板(3)另一侧设置两个长孔(6);所述下挡板(4)另一侧设置一个圆孔(7)和一个长孔(6);所述三个隔环(2)的圆周上对应所述长孔(6)和圆孔(7)设置预留孔,所述预留孔为与所述圆孔(7)相等直径的圆孔,所述三个隔环(2)的预留孔与转子叶片组的长孔(6)和圆孔(7)内通过螺栓组件(8)螺接;任意两个转子叶片组的重量差不超过0.2kg;所述转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力友张廷龙郭迈迈吴小强屈冬婷张路明刘正魁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