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试验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63597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7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门试验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车门内扶手上的第一扶手夹紧座本体;第一扶手夹紧座本体具有一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一侧内壁上穿过有第一压紧螺栓;第一扶手夹紧座本体还具有第一安装平台,第一安装平台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环;设置在第二车门内扶手上的第二扶手夹紧座本体;第二扶手夹紧座本体具有一开口向下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一侧内壁穿过有第二压紧螺栓;第二扶手夹紧座还具有第二安装平台,第二安装平台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环。该车门试验用装置用于在四门两盖实验中,满足实现车门内扣手对车门的门锁机构进行解锁、复位的操作以及车门内扶手对车门进行关闭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试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试验用装置
技术介绍
四门两盖耐久实验是通过重复开关汽车的前后盖和四个车门的实验,用来考核汽车四门两盖使用的可靠性。在四门两盖实验过程中,需要通过车门的内扣手对车门的门锁机构进行解锁、复位的操作,同时,通过车门内扶手对车门进行关闭。因此,需要定制一款用于测试车门的装置,该装置既可以满足实现车门内扣手对车门的解锁、复位操作要求,又可以有效地模拟出车门内扶手对车门的关闭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门试验用装置,能够满足实现车门内扣手对车门的门锁机构进行解锁、复位的操作以及车门内扶手对车门进行关闭的操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门试验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车门内扶手上的第一扶手夹紧座本体;所述第一扶手夹紧座本体具有一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内壁上穿过有第一压紧螺栓;所述第一车门内扶手卡在所述第一压紧螺栓与所述第一凹槽另一侧内壁之间;所述第一扶手夹紧座本体还具有第一安装平台,所述第一安装平台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安装平台的上平台面形成为一第一坡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预定坡角;设置在第二车门内扶手上的第二扶手夹紧座本体;所述第二扶手夹紧座本体具有一开口向下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内壁穿过有第二压紧螺栓;所述第二车门内扶手卡在所述第二压紧螺栓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另一侧内壁之间;所述第二扶手夹紧座本体还具有第二安装平台,所述第二安装平台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安装平台的上平台面形成为一第二坡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预定坡角;其中,所述第一预定坡角和第二预定坡角均为锐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扶手夹紧座本体的第一坡面的顶部还设有第一气缸连接部,所述第一气缸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解锁气缸。进一步的,所述车门试验用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一端与第一大气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环连接;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解锁气缸的第一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车门内扣手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扶手夹紧座本体的第二坡面的顶部还设有第二气缸连接部,所述第二气缸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解锁气缸。进一步的,所述车门试验用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结构的一端与第二大气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连接;第四连接结构,所述第四连接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解锁气缸的第二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车门内扣手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扶手夹紧座本体和第二扶手夹紧座本体的材料均为铝合金。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定坡角的取值范围为12°?15° ;所述第二预定坡角的取值范围为12°?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定坡角与所述第二预定坡角大小相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试验用装置,通过螺栓挤压的原理,将第一扶手夹紧座本体与第一车门内扶手、第二扶手夹紧座本体与第二车门内扶手加紧固定,再通过与相应气缸的配合,分别满足实现车门内扣手对车门解锁、复位的操作以及车门内扶手关闭车门的操作,该车门试验用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快捷,且采用模块化设计,通用性好。【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扶手夹紧座与第一解锁气缸配合的结构不意图之一;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扶手夹紧座与第一解锁气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扶手夹紧座与第二解锁气缸配合的结构不意图之一;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扶手夹紧座与第二解锁气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之二。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扶手夹紧座本体;2、第一凹槽;3、第一压紧螺栓;4、第一安装平台;5、第一连接环;6、第一坡面;7、第二扶手夹紧座本体;8、第二凹槽;9、第二压紧螺栓;10、第二安装平台;11、第二连接环;12、第二坡面;13、第一解锁气缸;14、第二解锁气缸;15、第一活塞杆;16、第二活塞杆;17、水平面;18、第一气缸连接部;19、第二气缸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门试验用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设置在第一车门内扶手上的第一扶手夹紧座本体1,所述第一扶手夹紧座本体I具有一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的一侧内壁上穿过有一第一压紧螺栓3。其中,第一压紧螺栓3与第一车门内扶手接触连接,在第一压紧螺栓3的挤压作用下,第一车门内扶手可卡在第一凹槽2中,此时,第一凹槽2与第一车门内扶手的贴合面积与人手关闭车门时与内扶手的作用面积保持一致,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状态。通过调节第一压紧螺栓3可实现第一扶手夹紧座本体I与第一车门内扶手的安装或拆卸。所述第一扶手夹紧座本体I还具有一第一安装平台4,所述第一安装平台4的底部设置有一第一连接环5,第一安装平台4的上平台面形成为一第一坡面6,与水平面17之间具有第一预定坡角(图1中的α),所述第一预定坡角为锐角。以及,设置在第二车门内扶手上的第二扶手夹紧座本体7,所述第二扶手夹紧座本体7具有一开口向下的第二凹槽8,所述第二凹槽8的一侧内壁穿过有第二压紧螺栓9。其中,第二压紧螺栓9与第一车门内扶手接触连接,在第二压紧螺栓9的挤压作用下,第二车门内扶手可卡在第二凹槽8中,此时,第二凹槽8与第二车门内扶手的贴合面积与人手关闭车门时与内扶手的作用面积保持一致,从而可以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状态。通过调节第二压紧螺栓9可实现第二扶手夹紧座本体7与第一车门内扶手的安装或拆卸。所述第二扶手夹紧座还具有第二安装平台10,所述第二安装平台1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环11,所述第二安装平台10的上平台面形成为一第二坡面12,与水平面17之间具有第二预定坡角(图3中的β ),所述第二预定坡角为锐角。进一步的,第一扶手夹紧座本体I上还设有第一解锁气缸13,所述第一解锁气缸13通过第一气缸连接部18设置在第一坡面6的顶部。进一步的,所述车门试验用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一端与第一大气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环5连接,通过第一大气缸与第一连接部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一车门内扶手对车门的关闭操作。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一端与第一解锁气缸13的第一活塞杆15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车门内扣手连接,通过第一解锁气缸13与第二连接部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一车门内扣手对车门的解锁、复位的操作。其中,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可选为韧性较好的绳子。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扶手夹紧座本体7上还设有第二解锁气缸14,所述第二解锁气缸14通过第二气缸连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试验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第一车门内扶手上的第一扶手夹紧座本体(1);所述第一扶手夹紧座本体(1)具有一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的一侧内壁上穿过有第一压紧螺栓(3);所述第一车门内扶手卡在所述第一压紧螺栓(3)与所述第一凹槽(2)的另一侧内壁之间;所述第一扶手夹紧座本体(1)还具有第一安装平台(4),所述第一安装平台(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环(5),所述第一安装平台(4)的上平台面形成为一第一坡面(6),与水平面(17)之间具有第一预定坡角;设置在第二车门内扶手上的第二扶手夹紧座本体(7);所述第二扶手夹紧座本体(7)具有一开口向下的第二凹槽(8);所述第二凹槽(8)的一侧内壁上穿过有第二压紧螺栓(9);所述第二车门内扶手卡在所述第二压紧螺栓(9)与所述第二凹槽(8)的另一侧内壁之间;所述第二扶手夹紧座本体(7)还具有第二安装平台(10),所述第二安装平台(1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环(11),所述第二安装平台(10)的上平台面形成为一第二坡面(12),与水平面(17)之间具有第二预定坡角;其中,所述第一预定坡角和第二预定坡角均为锐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邵锋吕昂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