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救生衣进气装置,涉及救生衣,包含有气管,供气连接座的下部通过扎带连通气管,供气连接座前端位于气管上方设有进气接头,其后上端设有咬嘴,所述进气接头内设供气管,供气连接座前上端设有A控制阀,所述咬嘴内设吹气通道,其下端设有B控制阀,可同时采用气泵与人工嘴吹方式供气。本技术方案弥补了现有救生衣进气方式唯一性的缺点,使救生衣具备多种充气方式,使用方便灵活,有推广的价值。(*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救生衣,特别是一种可充气型救生衣的进气 装置。
技术介绍
救生衣作为安全救生预备用品,其使用的灵活性很关键,尤其是 救生衣的充气方式及其重要。市场上现有救生衣的充气方式普遍采用 单一的充气方式,即只提供一个给救生衣充气的进气装置结构,比如 吹起充气式救生衣,如果使用者遇到身体不适的情况,就很难完成救 生衣充气的动作;比如自动充气式救生衣,如果救生衣自动充气装置 遇到故障,救生衣就无法使用了;等等类似以上所述救生衣在使用上 不够灵活,难以应付偶然事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 提供一种使用性灵活、采用多种充气方式的救生衣进气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救生衣进气装置,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救生衣进气装置,包含有气管,供气连接座的下部通过扎带 连通气管,供气连接座前端位于气管上方设有进气接头,其后上端设 有咬嘴,所述进气接头内设供气管,供气连接座前上端设有A控制阀, A控制阀顶端设有A控制阀盖,A复位弹簧上端连接A控制阀盖,其 下端连接A控制阀内底端,A控制阀内设有气泵进气通道,气泵进气通道穿过A控制阀及供气连接座内连通气管,供气管通过供气连接座 及A控制阀内连通气泵进气通道,所述咬嘴内设吹气通道,其下端设 有B控制阀,B控制阀顶端设有B控制阀盖,B复位弹簧上连B控制 阀盖下连B控制阀内底端,B控制阀内设有人工进气通道,人工进气 通道通过供气连接座内连通气管,吹气通道内连人工进气通道。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接头与连接座之间设有B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气泵进气通道上端以螺丝固定于A控制阀盖,A 控制阀盖与气泵进气通道之间设有A密封圈,气泵进气通道的下端穿 过供气连接座内连通气管,在气泵进气通道与供气连接座之间设有C 密封圈,在C密封圈的下面还设有B垫片;进一步地,所述人工进气通道一端以螺丝固定于B控制阀盖上, B控制阀盖与人工进气通道间设有E密封圈,人工进气通道下端穿过 供气连接座内连通气管,在人工进气通道与供气连接座之间设有D密 封圈,D密封圈的内侧设有A垫片。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本技术救生衣进气装置同时采取了人工吹起进气装置和气 泵充气进气装置的双进气方式的技术方案,此方案弥补了现有救生衣 进气方式唯一性的缺点,使救生衣具备多种充气方式,使用方便灵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 目的、功能,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 细描述。 本技术相关结构主要包括以下零部件(或装置)气管1、 供气连接座2、进气接头3、供气管31、 A控制阀6、 A控制阀盖61、 气泵进气通道62、 A复位弹簧7、咬嘴8、吹气通道81、 B控制阀9、 B控制阀盖91、人工进气通道11、 B复位弹簧14。 如图1至图2所示 一种救生衣进气装置,包含有气管1,供气 连接座2的下部通过扎带13连通气管1 ,供气连接座2前端位于气管 1上方设有进气接头3,其后上端设有咬嘴8,所述进气接头3内设供 气管31,供气连接座2前上端设有A控制阀6, A控制阀6顶端设有 A控制阀盖61,复位弹簧7上端连接A控制阀盖61,其下端连接A 控制阀6内底端,A控制阀6内设有气泵进气通道62,气泵进气通道 62穿过A控制阀6及供气连接座2内连通气管1 ,供气管31通过供 气连接座2及A控制阀6内连通气泵进气通道62,所述咬嘴22内设 吹气通道81,其下端设有B控制阀9, B控制阀9顶端设有B控制阀 盖91, B复位弹簧14上连B控制阀盖91下连B控制阀9内底端,B 控制阀9内设有人工进气通道11 ,人工进气通道11通过供气连接座2 内连通气管1,吹气通道81内连人工进气通道11。 进气接头3与连接座2之间设有B密封圈41 ,气泵进气通道62 上端以螺丝5固定于A控制阀盖61, A控制阀盖61与气泵进气通道 62之间设有A密封圈4,气泵进气通道62的下端穿过供气连接座2内连通气管1,在气泵进气通道62与供气连接座2之间设有C密封圈 42,在C密封圈42的下面还设有B垫片15。人工进气通道11 一端以螺丝5固定于B控制阀盖91上,B控制 阀盖91与人工进气通道11间设有E密封圈10,人工进气通道11下 端穿过供气连接座2内连通气管1,在人工进气通道11与供气连接座 2之间设有D密封圈43, D密封圈43的内侧设有A垫片12。救生衣的进气结构同时采取了人工吹起进气装置和气泵充气进气 装置的双进气方式的技术方案,当有需要穿上救生衣时,可采用气泵 与人工两种方式给救生衣充气,在有气泵的条件下,进气接头3连通 供气泵,按下A控制阀盖61,自动给救生衣充气,此时B控制阀盖9 在B复位弹簧14复位时,D密封圈43密闭,使气体不会外流。气体 通过供气管31 、气泵进气通道62及供气连接座2到气管1再到救生 衣;在没有气泵情况时,可人工用嘴给救生衣供气,用嘴对准咬嘴8, 同时按下B控制阀盖9,用嘴吹气,此时A控制阀盖6在A复位弹簧 7复位时,C密封圈42密闭,使气体不会外流。气体通过吹气通道81、 人工进气通道11及供气连接座2到气管1再到救生衣。在使用本救生 衣时可先将救生衣穿在人体后再充气,使救生衣与人体配合更加贴体、 舒适,便于人的运动。权利要求1、一种救生衣进气装置,包含有气管(1),供气连接座(2)的下部通过扎带(13)连通气管(1),其特征在于供气连接座(2)前端位于气管(1)上方设有进气接头(3),其后上端设有咬嘴(8),所述进气接头(3)内设供气管(31),供气连接座(2)前上端设有A控制阀(6),A控制阀(6)顶端设有A控制阀盖(61),A复位弹簧(7)上端连接A控制阀盖(61),其下端连接A控制阀(6)内底端,A控制阀(6)内设有气泵进气通道(62),气泵进气通道(62)穿过A控制阀(6)及供气连接座(2)内连通气管(1),供气管(31)通过供气连接座(2)及A控制阀(6)内连通气泵进气通道(62),所述咬嘴(22)内设吹气通道(81),其下端设有B控制阀(9),B控制阀(9)顶端设有B控制阀盖(91),B复位弹簧(14)上连B控制阀盖(91)下连B控制阀(9)内底端,B控制阀(9)内设有人工进气通道(11),人工进气通道(11)通过供气连接座(2)内连通气管(1),吹气通道(81)内连人工进气通道(1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衣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头(3)与连接座(2)之间设有B密封圈(4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衣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 泵进气通道(62)上端以螺丝(5)固定于A控制阀盖(61), A控 制阀盖(61)与气泵进气通道(62)之间设有A密封圈(4),气泵 进气通道(62)的下端穿过供气连接座(2)内连通气管(1),在 气泵进气通道(62)与供气连接座(2)之间设有C密封圈(42),在C密封圈(42)的下面还设有B垫片(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衣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 工进气通道(11) 一端以螺丝(5)固定于B控制阀盖(91)上,B 控制阀盖(91)与人工进气通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救生衣进气装置,包含有气管(1),供气连接座(2)的下部通过扎带(13)连通气管(1),其特征在于:供气连接座(2)前端位于气管(1)上方设有进气接头(3),其后上端设有咬嘴(8),所述进气接头(3)内设供气管(31),供气连接座(2)前上端设有A控制阀(6),A控制阀(6)顶端设有A控制阀盖(61),A复位弹簧(7)上端连接A控制阀盖(61),其下端连接A控制阀(6)内底端,A控制阀(6)内设有气泵进气通道(62),气泵进气通道(62)穿过A控制阀(6)及供气连接座(2)内连通气管(1),供气管(31)通过供气连接座(2)及A控制阀(6)内连通气泵进气通道(62),所述咬嘴(22)内设吹气通道(81),其下端设有B控制阀(9),B控制阀(9)顶端设有B控制阀盖(91),B复位弹簧(14)上连B控制阀盖(91)下连B控制阀(9)内底端,B控制阀(9)内设有人工进气通道(11),人工进气通道(11)通过供气连接座(2)内连通气管(1),吹气通道(81)内连人工进气通道(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有义,
申请(专利权)人:郭有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