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容量型叶片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9553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7 09:44
一种与第一或第二控制压室的控制压状态无关、密封部件不乱动的密封构造的可变容量型叶片泵,具有:第一及第二密封槽,其为在驱动轴的旋转轴径向朝向凸轮环的外周面开口地形成于泵单元容纳部,设置为相对于驱动轴配置在吸入口侧并在周向相互分离;第一及第二密封部件,其分别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密封槽;第一及第二流体压室,其在径向形成于泵单元容纳部和凸轮环之间,被第一及第二密封部件隔成,第一流体压室设置于凸轮环向凸轮环的偏心量增大一侧移动时容积减少的一侧,被导入从排出口排出的排出压,第二流体压室设置于凸轮环向凸轮环的偏心量增大一侧移动时容积增大的一侧,被导入从排出口排出的排出压;控制阀,其控制第一或第二流体压室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改变排出容量的可变容量型叶片泵
技术介绍
目前,将叶片可进出地容纳于转子的槽内,通过凸轮环的摆动使在凸轮环内周面、转子外周面、叶片之间所形成的泵室的容积变化的可变容量型的叶片泵是公知的。例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叶片泵,为了使排出流量成为所要求的值,设置对控制凸轮环的偏心量的控制阀付与作用力的螺线管,通过付与规定的作用力而控制排出流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 87777号公报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专利文献I记载的叶片泵,第一控制压室及第二控制压室的压力差的大小关系频繁地替换时,密封就会左右乱动,密封的边缘部的耐久性有可能降低。另外,当第一控制压室及第二控制压室通过凸轮环8的摇摆而产生控制室内的容积变动时,由于进一步招致压力变动,密封左右乱动的现象变得更加明显。另外,在第一控制压室及第二控制压室的绝对压高的状态下从密封部起发生泄漏的情况下,产生工作油中的空气引起的气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还考虑将密封的材料设定为高硬度、高强度材料,但密封因第一控制压室和第二控制压室的压力差变动而乱动时,会攻击设置有密封的接合环,接合环的耐久性有可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第一控制压室及第二控制压室的控制压的状态无关,密封部件不会乱动的密封构造。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变容量形叶片泵,其特征为,具有:泵壳,其具有泵单元容纳部;驱动轴,其轴支承于所述泵壳;转子,其设置于所述泵壳内,由所述驱动轴驱动旋转,并且沿周向具有许多槽;多个叶片,其设置为在所述槽内进出自如;凸轮环,其设置为在所述泵单元容纳部内能够移动,形成为环状,在内周侧与所述转子及所述叶片一起形成多个泵室;吸入口,其形成在所述泵壳,伴随所述转子旋转,在所述多个泵室中容积增大的吸入区域开口 ;排出口,其设置于所述压板,伴随所述转子的旋转,在所述多个泵室中容积减少的排出区域开口 ;第一密封槽及第二密封槽,其为将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轴的放射方向设定为径向、将围绕所述旋转轴的方向设定为周向时,在所述径向以朝向所述凸轮环的外周面开口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泵单元容纳部的一对密封槽,设置为相对于所述驱动轴配置于所述吸入口侧,并在所述周向相互分离;第一密封部件及第二密封部件,其为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槽的一对密封部件;第一流体压室及第二流体压室,其为在所述径向形成于所述泵单元容纳部和所述凸轮环之间,由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及所述第二密封部件隔成的一对压力室,所述第一流体压室设置于所述凸轮环向所述凸轮环的偏心量增大的一侧移动时容积减少的一侧,被导入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排出压,以使所述第一流体压室比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件之间形成的压力室即低压室成为高压,所述第二流体压室设置于所述凸轮环向所述凸轮环的偏心量增大的一侧移动时容积增大的一侧,被导入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排出压,以使所述第二流体压室比所述低压室成为高压;控制阀,其控制所述第一流体压室或所述第二流体压室的压力。专利技术效果因此,由于周向两侧与第一流体压室和第二流体压室双方都不邻接,因此,抑制了随着与凸轮环的振动相伴的第一、第二流体压室内的压力变化的密封部件的乱动,能够抑制密封部件、密封槽产生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从旋转轴向观察实施例1的叶片泵的内部的剖视图;图2是将实施例1的接合环内部的构成放大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从z轴正方向侧观察实施例1的压板41的俯视图;图4是从z轴负方向侧观察实施例1的前体的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控制部及控制室的关系的概要图;图6是实施例1的第四平面部的放大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2的凸轮环8的构成的主视图;图8是实施例3的第四平面部的放大图;图9是表示实施例4的可变容量型叶片泵的构成的概略剖视图;图10是将实施例5的接合环内部的构成放大的局部放大图。标记说明I叶片泵、6转子、7叶片、8凸轮环、Ila第一密封部件、Ilb第二密封部件、30控制阀、40后体、41压板、42前体、43排出口、44吸入侧背压口、45排出侧背压口、51吸入口、52排出口、53吸入侧背压口、54排出侧背压口、61槽、400容纳孔、941第一密封槽、942第二密封槽、439连通路、Rl第一流体压室、R2第二流体压室、R4、R6低压室、R5中间压室、r泵室【具体实施方式】〔叶片泵的概要〕说明实施例1的叶片泵I的概要。叶片泵I被用作向机动车的液压式促动器的液压供给源。具体地说,被用作带式的连续可变变速器CVT的液压供给源。此外,也可以用作其它液压式促动器、例如,动力转向系统的液压供给源。叶片泵I通过内燃机的曲轴来驱动,吸入、排出工作流体。作为工作流体使用工作油,具体地说,使用CVT油。工作油具有弹性系数比较大、相对于稍微的容积变化,压力大幅变化的性质。叶片泵I是可改变排出容量(每旋转一转而排出的流体量。以下称为泵容量。)的可变容量型,作为一体的单元具有吸入、排出工作油的泵部2和控制排出容量的控制部3。〔泵部的构成〕图1是从旋转轴向观察叶片泵I的内部的局部剖视图。为了方便说明,设置三维直角坐标系,在叶片泵I的径向设定X轴及y轴,在叶片泵I的旋转轴向设定z轴。在叶片泵I的旋转轴O上设置z轴,凸轮环8的中心轴P相对于旋转轴O进行摆动的方向设置X轴,沿与X轴及z轴正交的方向设置y轴。将图1的纸面上方设为z轴正方向、将P相对于O离开的一侧(相对于第二封闭区域的第一封闭区域的这一侧。参照图2。)设为X轴正方向,相对于吸入区域将排出区域这一侧设为I轴正方向。泵部2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具有:由曲轴驱动的驱动轴5、由驱动轴5驱动旋转的转子6、分别可进出地被容纳于形成在转子6的外周的多个槽61的叶片7、围绕转子6而配置的凸轮环8、围绕凸轮环8而配置的接合环9、配置于凸轮环8及转子6的轴向侧面,并与凸轮环8、转子6及叶片7—起形成多个泵室r的压板41、具有容纳孔400,将压板41容纳在容纳孔400的底部,并且将接合环9、凸轮环8、转子6及叶片7容纳在容纳孔400内的后体40、闭塞后体40的容纳孔400,并且与凸轮环8、转子6及叶片7—起形成多个泵室r的前体42。将这些后体40及前体42统称并记载为泵壳。(接合环的构成)图2是将实施例1的接合环内部的构成放大的局部放大图。在后体40上形成有沿z轴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容纳孔400。在该容纳孔400中设置有圆环状的接合环9。接合环9的内周面构成沿z轴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容纳孔90。在容纳孔90的X轴正方向侧,形成有与yz平面大致平行的第一平面部91。在容纳孔90的X轴负方向侧形成有与yz平面大致平行的第二平面部92。在第二平面部92的z轴向大致中央,在X轴负方向侧形成有台阶部920。在容纳孔90的Y轴正方向侧,即相对于旋转轴O靠X轴正方向一些,形成有与z轴大致平行的第三平面部93。在第三平面部93形成有从z轴方向看为半圆状的槽(凹部930)。在隔着凹部930的两侧形成有沿径向贯通接合环9的连通路931、932。在凹部930的X轴正方向侧的第三平面部93开设第一连通路931,与第三平面部93的x轴负方向侧邻接地开设第二连通路932。在容纳孔90的y轴负方向侧形成有与xz平面大致平行的第四平面部9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变容量型叶片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容量形叶片泵,其特征为,具有:泵壳,其具有泵单元容纳部;驱动轴,其轴支承于所述泵壳;转子,其设置于所述泵壳内,由所述驱动轴驱动旋转,并且沿周向具有许多槽;多个叶片,其设置为在所述槽内进出自如;凸轮环,其设置为在所述泵单元容纳部内能够移动,形成为环状,在内周侧与所述转子及所述叶片一起形成多个泵室;吸入口,其形成在所述泵壳,伴随所述转子旋转,在所述多个泵室中容积增大的吸入区域开口;排出口,其设置于所述压板,伴随所述转子的旋转,在所述多个泵室中容积减少的排出区域开口;第一密封槽及第二密封槽,其为将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轴的放射方向设定为径向、将围绕所述旋转轴的方向设定为周向时,在所述径向以朝向所述凸轮环的外周面开口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泵单元容纳部的一对密封槽,设置为相对于所述驱动轴配置于所述吸入口侧,并在所述周向相互分离;第一密封部件及第二密封部件,其为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槽的一对密封部件;第一流体压室及第二流体压室,其为在所述径向形成于所述泵单元容纳部和所述凸轮环之间,由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及所述第二密封部件隔成的一对压力室,所述第一流体压室设置于所述凸轮环向所述凸轮环的偏心量增大的一侧移动时容积减少的一侧,被导入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排出压,以使所述第一流体压室比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件之间形成的压力室即低压室成为高压,所述第二流体压室设置于所述凸轮环向所述凸轮环的偏心量增大的一侧移动时容积增大的一侧,被导入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排出压,以使所述第二流体压室比所述低压室成为高压;控制阀,其控制所述第一流体压室或所述第二流体压室的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城户良晃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转向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