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瞿祥深专利>正文

水中自救保险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917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水中自救保险带属于一种水中遇险自救器具,由产气包和气袋腰带等组成。人在水中遇险时,只要将事先系在腰间的水中自救保险带上的拉环(4)向前一拉,或顶针座部位受到腹部的压力,使塞子(12)和盖板(7)同时离开隔板通孔(9)和反应室(13),甲、乙两种药剂在反应室(13)中接触发生快速产气反应,使气袋(24)冲满气,气袋产生一定浮力把人浮出水面。(*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水中遇险自救器具,由产气包和气袋腰带等组成。为解决人在水中遇险自救问题,人们通常使用各种事先冲满气或其它轻质材料制作的救生器具,由于体积大,使用和携带都不方便,更不能使遇险沉入水底的人在水中自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当入在水上或水下作业或游泳时,事先将组装好的水中自救保险带系在腰间,产气包放在腹部位置,好象系裤腰带一样系牢,但不要系得太紧或过松。人在水中遇险时,只要将产气包上的拉环(4)用力向前一拉,(如图所示),塞子(12)和盖板(7)同时拉开,产气包内甲、乙两种药剂就会在反应室(13)中相接触,并快速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从通气孔(6)不断地进入通气管(3),再经气袋插头孔(23)进入不透气的防水气袋(24)中。使气袋(24)冲满气,产生一定的浮力,把人浮出水面。当塞子(12)和盖板(7)拉开以后,反应室(13)的产气反应在不断进行,由于产气包内甲药剂室(16)和乙药剂室(17)的药剂数量一定,产气反应进行到气袋(24)正好冲满气时就停止了。气袋(24)向上的浮力足以把人浮出水面。如果人在遇险落水前来不及或没有能力拉开塞子(12)和盖板(7),落水者在水中会大量吃水,当落水者的腹部被吃进的水胀大以后,腹部会对顶针座(11)部位产生较大的压力,由于产气包内的中隔板(15)有一定的硬度,不易变形,加之护架(18)控制了产气包不能向前移位,只有凹面(5)处有使塞子(12)向前移位的活动余地,所以顶针座(11)受压,能使顶针(10)向前顶开塞子(12)和盖板(7),使产气包内甲、乙两种药剂在反应室(13)内相接触而发生产气反应。由于产气快,能在很短时间内使气袋(24)冲满气体,使沉入水底的人仰面浮出水面。其特征在于A、产气包用透明塑料制成,由于透明,使用者能直观产气包内的产气反应和隔板通孔与塞子及反应室与盖板的开合状况,防止出现不正常情况。产气包内由中隔板(15)将其分成甲药剂室(16)和乙药剂室(17);中隔板中有一个反应室(13),反应室内有两个通气孔(6);中隔板上有两根通气管(3),通气管一端与通气孔(6)相接通,另一端引出产气包外与气袋上的气袋插头孔(23)相接通;反应室底部有一个隔板通孔(9),隔板通孔中有一个与该孔配合严密的又可以拉动的塞子(12),塞子中有—个套眼(8);塞子上有一个反应室盖板(7),盖板与反应室内臂配合严密,又可以启动;塞子(12)与塞子头(14)相接在甲药剂室外壳的凹面(5)中,该凹面受到一定外力可以变形成凸面,凸凹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反复变换;塞子头上有一个拉环(4);塞子套眼(8)内有一根顶针(10),顶针与顶针座(11)相接在乙药剂室外壳上,该外壳在受到腹部的一定压力时能变形,将顶针向前推;顶针与塞子套眼(8)成松配合,顶针上端与塞子套眼端臂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处(8),是顶针的缓冲区。向前用力拉拉环(4)或顶针座(11)部位受到一定压力,都能使塞子(12)和盖板(7)同时离开隔板通孔(9)和反应室(13),使甲、乙两种药剂进入反应室(13)中相接触,发生产气反应。甲乙药剂室外壳上各有一个注剂孔(2)、(1),便于随时更换或补充药剂。注剂孔上各有一个小塞子(33)。水中自救保险带可以多次使用。B、产气包设置在弓形护架(18)与气包护带(27)之中;弓形护架(18)有较大的抗压抗拉能力,保护产气包不移位,不变形,只有拉环(4)受到一定拉力,或顶针座(11)部位受到腹部较大压力时,才能使顶针座部位的外壳和凹面(5)变形,使塞子(12)和盖板(7)同时离开隔板通孔(9)和反应室(13)。C、气袋腰带用不透气的防水布制成气袋(24),气袋内、外有保护层(25)、(26),防止气袋(24)在平时受损。气袋(24)大的一端与弓形护架(18)相接,另一端与连接带(30)相接,组成一个环形带状,人系好水中自救保险带,气袋冲满气在水中时,腹部的浮力大于背部的浮力,所以能使人仰面浮在水面上。该保险带的各部件都有较大的抗拉能力,落水者吃饱水后,不会断裂。综上所述使用水中自救保险带,不但能使水中遇险的人安全地浮在水面上,而且能使遇险沉入水底的人,只要落水者腹部能被水胀起来,就可使其仰面浮出水面。水中自救保险带体积小,使用和携带都方便,造价低,适应性广,充分利用了人落水遇险中出现的症状和特点,较好地解决了人在水中遇险自救的许多问题。图面说明1、乙注剂孔2、甲注剂孔3、通气管 4、拉环5、凹面6、通气孔 7、盖板 8、套眼及空间处9、隔板通孔10、顶针 11、顶针座 12、塞子13、反应室 14、塞子头 15、中隔板 16、甲药剂室17、乙药剂室 18、护架 19、气包外壳20、引出通气管21、护架连销 22、连销勾扣 23、气袋插头孔 24、气袋25、内保护层 26、外保护层 27、气包护带28、气管插头29、连接处 30、连接带 31、带扣32、带扣销33、小塞子 A—A、气袋开、合横切面权利要求1.水中自救保险带,由产气包和气袋腰带等组成,其特征在于A、产气包用透明塑料制成。产气包内由中隔板(15)将其分为甲药剂室(16)和乙药剂室(17);中隔板中有一个反应室(13);反应室内有两个通气孔(6);中隔板上有两根通气管(3),通气管一端与通气孔(6)相接通,另一端引出产气包外与气袋上的气袋插头孔(23)相接通;反应室底部有一个隔板通孔(9);隔板通孔中有一个与该孔配合严密的又可以拉动的塞子(12);塞子中有一个套眼(8);塞子上有一个与反应室内壁配合严密的又可以启动的反应室盖板(7);塞子与塞子头相接在甲药剂室外壳上的凹面(5)中,塞子头上有一个拉环(4);塞子套眼(8)内有一根顶针(10),顶针与顶针座(11)相接在乙药剂室外壳上;顶针与塞子套眼(8)成松配合;顶针上端与塞子套眼端壁之间有一个空间处(8);甲、乙药剂室外壳上各有一个注剂孔(2)、(1);注剂孔上各有一个小塞子(33)。B、产气包设置在弓形护架(18)与气包护带(27)之中。C、气袋腰带用不透气的防水布制成气袋(24);气袋内外有保护层(25)、(26);气袋大的一端与弓形护架(18)相接,另一端与连接带(30)相接,组成一个环形带状。向前用力拉拉环(4)或顶针座(11)部位受到一定压力,都能使塞子(12)和盖板(7)同时离开隔板通孔(9)和反应室(13),使甲、乙两种药剂进入反应室(13)中相接触,发生产气反应。使用水中自救保险带,不但能使水中遇险的人安全地浮在水面上,而且能使遇险沉入水底的人,只要落水者腹部能被水胀起来,就可使其仰面浮出水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中自救保险带可以多次使用。全文摘要水中自救保险带属于一种水中遇险自救器具,由产气包和气袋腰带等组成。人在水中遇险时,只要将事先系在腰间的水中自救保险带上的拉环(4)向前一拉,或顶针座部位受到腹部的压力,使塞子(12)和盖板(7)同时离开隔板通孔(9)和反应室(13),甲、乙两种药剂在反应室(13)中接触发生快速产气反应,使气袋(24)冲满气,气袋产生一定浮力把人浮出水面。文档编号B63C9/18GK1121884SQ9411591公开日1996年5月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中自救保险带,由产气包和气袋腰带等组成,其特征在于:A、产气包用透明塑料制成。产气包内由中隔板(15)将其分为甲药剂室(16)和乙药剂室(17);中隔板中有一个反应室(13);反应室内有两个通气孔(6);中隔板上有两根通气管(3),通 气管一端与通气孔(6)相接通,另一端引出产气包外与气袋上的气袋插头孔(23)相接通;反应室底部有一个隔板通孔(9);隔板通孔中有一个与该孔配合严密的又可以拉动的塞子(12);塞子中有一个套眼(8);塞子上有一个与反应室内壁配合严密的又可以启动的反应室盖板(7);塞子与塞子头相接在甲药剂室外壳上的凹面(5)中,塞子头上有一个拉环(4);塞子套眼(8)内有一根顶针(10),顶针与顶针座(11)相接在乙药剂室外壳上;顶针与塞子套眼(8)成松配合;顶针上端与塞子套眼端壁之间有一个空间处(8);甲、乙药剂室外壳上各有一个注剂孔(2)、(1);注剂孔上各有一个小塞子(33)。B、产气包设置在弓形护架(18)与气包护带(27)之中。C、气袋腰带用不透气的防水布制成气袋(24);气袋内外有保护层(25)、(26);气袋 大的一端与弓形护架(18)相接,另一端与连接带(30)相接,组成一个环形带状。向前用力拉拉环(4)或顶针座(11)部位受到一定压力,都能使塞子(12)和盖板(7)同时离开隔板通孔(9)和反应室(13),使甲、乙两种药剂进入反应室(13)中相接触,发生产气反应。使用水中自救保险带,不但能使水中遇险的人安全地浮在水面上,而且能使遇险沉入水底的人,只要落水者腹部能被水胀起来,就可使其仰面浮出水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祥深
申请(专利权)人:瞿祥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