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管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609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6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管结构及汽车,其中所述油管结构包括:进油管、出油管以及位于所述进油管与所述出油管之间、分别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连通的扩张腔,其中,所述扩张腔包括:腔体,位于所述腔体内、将所述腔体内的空间划分为两部分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且所述腔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进油管的进油管连接孔和用于连接所述出油管的出油管连接孔,所述进油管连接孔与所述出油管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油管结构通过在油管上设计一个扩张腔,腔体内设置带通孔的隔板,以达到消除燃油脉动,进而改善车内振动噪声性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油管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油泵把高压脉动的燃油输送到油管,通过油管输送给发动机,油管一般通过管夹固定在车身上,油管内的燃油为高压油,产生脉动,脉动一方面产生噪声,一方面通过油管固定管夹传递给车身,进而传递到车内,影响车内乘客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管结构及汽车,可以降低振动噪声,获得良好的降低脉动效果。依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油管结构,所述油管结构包括:进油管、出油管以及位于所述进油管与所述出油管之间、分别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连通的扩张腔,其中,所述扩张腔包括:腔体,位于所述腔体内、将所述腔体内的空间划分为两部分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且所述腔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进油管的进油管连接孔和用于连接所述出油管的出油管连接孔,所述进油管连接孔与所述出油管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可选的,所述腔体形成为圆柱体,所述隔板平行于所述腔体的轴心、位于所述腔体纵截面的直径位置处,且高度与所述腔体的高度相同。可选的,所述进油管连接孔和所述出油管连接孔关于所述隔板对称地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外壁上。可选的,所述腔体采用钢板材质制成。可选的,所述隔板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可选的,所述隔板上通孔的总面积占所述隔板面积的10% -30%。依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油管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油管上设计一个扩张腔,腔体内设置带通孔的隔板,油管内燃油进入扩张腔,截面突然变大,燃油通过隔板上的各个通孔,燃油分流,再由各分液流相互冲击,使液流流速减缓,流出扩张腔的燃油脉动降低,以达到降低振动噪声的目的,进而改善车内振动噪声性能。【附图说明】图1表不本技术实施例油管结构不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油管结构的扩张腔结构示意图;图3a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油管结构的扩张腔正视图;图3b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油管结构的扩张腔侧视图;图3c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油管结构的扩张腔俯视图。其中图中:1、进油管;2、出油管;3、扩张腔;4、腔体;5、隔板;6、通孔;7、进油管连接孔;8、出油管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油管结构,包括:进油管1、出油管2以及位于进油管I与出油管2之间、分别与进油管I和出油管2连通的扩张腔3,其中,扩张腔3包括:腔体4,位于腔体4内、将腔体4内的空间划分为两部分的隔板5,隔板5上设置有多个通孔6,且腔体4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进油管I的进油管连接孔7和用于连接出油管2的出油管连接孔8,进油管连接孔7与出油管连接孔8分别位于隔板5的两侧。具体的,通过在进油管I与出油管2之间设计一个扩张腔3,腔体4内设置带通孔6的隔板5,以达到消除燃油脉动,进而改善车内振动噪声性能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扩张腔3为一个封闭结构,通过进油管连接孔7和出油管连接孔8与进油管I和出油管2连通,扩张腔3的直径大于进油管I和出油管2的直径。隔板5将腔体4划分为两部分,其中腔体4的一部分与进油管I通过进油管连接孔7连通,腔体4的另一部分与出油管2通过出油管连接孔8连通。腔体4的一部分与进油管连接孔7位于隔板5的一侧;腔体4的另一部分与出油管连接孔8位于隔板5的另一侧。进油管I内燃油通过进油管连接孔7进入扩张腔3后,截面突然变大,燃油通过隔板5上的各个通孔6,燃油分流,再由各分液流相互冲击,使液流流速减缓,流出扩张腔3的燃油脉动降低,以达到降低振动噪声的目的。在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腔体4形成为圆柱体,隔板5平行于腔体4的轴心、位于腔体4纵截面的直径位置处,且高度与腔体4的高度相同。腔体4的纵截面为腔体4竖直高度方向的截面,且这里所指的纵截面与进油管连接孔7和出油管连接孔8轴心的连线相垂直。隔板5与腔体4的高度相同,可以保障燃油通过隔板5上的各个通孔6,且腔体4的直径大于进油管I和出油管2的直径,进而保证燃油的分流,使液流流速减缓,流出扩张腔3的燃油脉动降低。如图3a所示,扩张腔3的正视图为:矩形上开有进油管连接孔7或出油管连接孔8,通过进油管连接孔7或出油管连接孔8观测到隔板5上的通孔6。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正视图是指从进油管I或出油管2的方向所观测的图形。如图3b所示,扩张腔3的侧视图为矩形,矩形的相对的两边向内凹陷,这里的凹陷是指从侧面观测的进油管连接孔7和出油管连接孔8。如图3c所示,扩张腔3的腔体4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大小可根据进油管I和出油管2的直径确定,一般设计成进油管I和出油管2直径的10倍左右,进油管I和出油管2的直径相同。选择不同的腔体4的体积,可以控制扩张腔3的频谱特性,使其在需要的频率范围内获得良好的降低脉动效果。腔体4的壁厚可视油压大小,需承受燃油压力设定,一般厚度为1_即可。在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进油管连接孔7和出油管连接孔8关于隔板5对称地设置于腔体4的外壁上。进油管连接孔7和出油管连接孔8设置于腔体4的外壁上,且关于隔板5对称,便于进油管I和出油管2与扩张腔3的连通。在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腔体4采用钢板材质制成,扩张腔3外壁要求为耐腐蚀、不易生锈的钢板,用于保障扩张腔3的使用时间。在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隔板5采用金属材质制成,隔板5 —般用厚度1_的纯金属薄板制作,在薄板上用孔径小于1_的钻头穿射通孔6。在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隔板5上通孔6的总面积占隔板5面积的10% -30%。隔板5上通孔6的总面积与隔板5总面积的比值称为穿孔率,选择不同的穿孔率,可以控制扩张腔3的频谱特性,使其在需要的频率范围内获得良好的降低脉动效果。依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油管结构。以上所述的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油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结构包括:进油管、出油管以及位于所述进油管与所述出油管之间、分别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连通的扩张腔,其中,所述扩张腔包括:腔体,位于所述腔体内、将所述腔体内的空间划分为两部分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且所述腔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进油管的进油管连接孔和用于连接所述出油管的出油管连接孔,所述进油管连接孔与所述出油管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形成为圆柱体,所述隔板平行于所述腔体的轴心、位于所述腔体纵截面的直径位置处,且高度与所述腔体的高度相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连接孔和所述出油管连接孔关于所述隔板对称地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外壁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采用钢板材质制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采用金属材质制成。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通孔的总面积占所述隔板面积的10% -30%。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结构包括:进油管、出油管以及位于所述进油管与所述出油管之间、分别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连通的扩张腔,其中,所述扩张腔包括:腔体,位于所述腔体内、将所述腔体内的空间划分为两部分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且所述腔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进油管的进油管连接孔和用于连接所述出油管的出油管连接孔,所述进油管连接孔与所述出油管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雪强郑佳杰袁荣周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