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减震结构及包含该减震结构的减震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607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6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鞋底减震结构,包括形成在鞋底前掌和/或后掌区域的若干个减震元件,每一减震元件均具有减震主体以及包覆在减震主体侧缘的外包缘,该减震主体和外包缘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以支撑鞋子所需承受的踩踏力,该减震主体采用第一弹性材料制成,该外包缘采用第二弹性材料制成,该第一弹性材料的弹性强于第二弹性材料,该第二弹性材料的抗老化性能强于第一弹性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满足鞋底减震所需较佳弹性的条件下,还具有耐折性、抗老化性强的特点,从而能在很长的使用寿命期间保证较佳的减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鞋子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鞋底减震结构及包含该减震结构的减震祜十粧。
技术介绍
为了减少行走、跑、跳对人体产生的不良震动,在运动时增加弹性,防止脚踝受伤,鞋的生产制造商往往会在鞋底上增加减震结构。目前市场上所推崇的较佳减震方案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设置气垫,另一种是采用新研发出来的弹性材料所制成的弹性体,但是经本申请人多年的生产制造经验,国内所加工出来的气垫或者弹性体在满足耐折性或抗老化性的前提下,其实际减震效果始终无法达到满意的结果。诸如中国专利CN102823992A公开一种减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的前掌和后掌设有多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减震元件,所述减震元件为圆柱形,该减震元件的外壁形成有螺纹,该减震元件内部呈中空状态,并优选地,所述减震元件与所述鞋底本体一体成形。其核心是通过在外壁上成型有螺纹以及让减震元件内部中空两个手段,增加减震元件在受压时的变形量,进而提升减震鞋底的减震效果。上述专利文献指出,其减震元件可以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并通过设置螺纹以及中空结构,确实在减震性能上能有较佳的表现,但是在耐折性、抗老化性,即使用寿命这个角度,其往往无法达到相应指标,即上述专利文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橡胶弹性容易老化,达不到实际减震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宄,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减震结构,其在满足鞋底减震所需较佳弹性的条件下,还具有耐折性、抗老化性强的特点,从而能在很长的使用寿命期间保证较佳的减震性能。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鞋底减震结构,其中,包括形成在鞋底前掌和/或后掌区域的若干个减震元件,每一减震元件均具有减震主体以及包覆在减震主体侧缘的外包缘,该减震主体和外包缘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以支撑鞋子所需承受的踩踏力,该减震主体采用第一弹性材料制成,该外包缘采用第二弹性材料制成,该第一弹性材料的弹性强于第二弹性材料,该第二弹性材料的抗老化性能强于第一弹性材料。进一步,该外包缘的厚度小于减震主体的厚度。进一步,该第一弹性材料选用EVA、TPE或橡胶,该第二弹性材料选用TPU或尼龙。进一步,该外包缘与减震主体具有处于同一平面的上底面和处于同一平面的下底面。进一步,该外包缘外壁面呈由上至下的波纹状,该外包缘内壁面为一圆柱形内壁面,该减震主体呈圆柱体形并与外包缘的内壁面紧贴相连。进一步,该外包缘外壁面与内壁面之间在外壁面波纹处底部处仍存在一定厚度的第二弹性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该减震结构的减震鞋,该减震鞋包括鞋底以及与鞋底连接的鞋帮,该鞋底上设置有上述鞋底减震结构。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鞋底减震结构以及包含该减震结构的减震鞋,其通过减震主体的设置,让每一减震元件能够具有足够的弹性;再通过在减震主体外设置外包缘,让每一减震元件能够具有足够的抗老化性,即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减震主体外侧包覆成型外包缘,利用此结构特点,进而在减震弹性以及抗老化性两技术点上实现了平衡。另外,本专利技术让外包缘具有较薄的厚度,再在其外壁面成型出由上至下的波纹状结构,如此弥补了外包缘基于材料选择而在减震弹性的弱项,进而造就了减震性能佳且耐久的鞋底减震结构及减震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底减震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底减震结构应用在减震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鞋底-1 ;鞋帮-2 ; 减震兀件_3 ;外包缘-31 ;减震主体-3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底I减震结构,包括形成在鞋底I前掌和/或后掌区域的若干个减震元件3,此若干减震元件3可以单独形成在前掌区域,也可以单独形成在后掌区域,也可以同时形成在前掌区域和后掌区域。本专利技术的核心专利技术点是在于对减震元件3的改进,每一减震元件3均具有减震主体32以及包覆在减震主体32侧缘的外包缘31,该减震主体32和外包缘31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以支撑鞋子所需承受的踩踏力。该减震主体32采用第一弹性材料制成,该外包缘31采用第二弹性材料制成,该第一弹性材料的弹性强于第二弹性材料,该第二弹性材料的抗老化性能强于第一弹性材料。在具体实施时,该第一弹性材料选用EVA、TPE或橡胶,该第二弹性材料选用TPU或尼龙,该!PU是指热塑性聚氨酯,其是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出所述外包缘31。由于该外包缘31需要和减震主体32 —起承担踩踏力,如此该外包缘31与减震主体32具有处于同一平面的上底面和处于同一平面的下底面。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让外包缘31在收到踩踏力时仍然会有较佳的弹性,其采用如下技术点进行弥补: 第一点是:尽量让外包缘31的厚度薄一些,即让该外包缘31的厚度小于减震主体32的厚度。第二点是:让该外包缘31的外壁面呈由上至下的波纹状,如图1所示,这样由于呈波纹状,能让外包缘31能进一步增加弹性;具体地,该外包缘31内壁面为一圆柱形内壁面,该减震主体32呈圆柱体形并与外包缘31的内壁面紧贴相连。更优选地,为了保证外包缘31能起到其最基本的抗老化作用,该外包缘31的外壁面与内壁面之间在外壁面波纹处底部处仍存在一定厚度的第二弹性材料,即确保外包缘31能呈连续状态。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还保护由此减震结构所形成的减震鞋,该减震鞋包括鞋底I以及与鞋底I连接的鞋帮2,该鞋底I上设置有上述鞋底I减震结构,在图2所示的附图中,该鞋底I减震结构仅设置在鞋底I的后掌区域,对于其前掌区域则并未设置,但是在实际设置时可以任意选择设置部位,并不受此实施例的限制。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减震主体32的设置,让每一减震元件3能够具有足够的弹性;再通过在减震主体32外设置外包缘31,让每一减震元件3能够具有足够的抗老化性,即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减震主体32外侧包覆成型外包缘31,利用此结构特点,进而在减震弹性以及抗老化性两技术点上实现了平衡。接着,本专利技术让外包缘31具有较薄的厚度,再在其外壁面成型出由上至下的波纹状结构,如此弥补了外包缘31基于材料选择而在减震弹性的弱项,进而造就了减震性能佳且耐久的鞋底I减震结构及减震鞋。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畴。【主权项】1.一种鞋底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在鞋底前掌和/或后掌区域的若干个减震元件,每一减震元件均具有减震主体以及包覆在减震主体侧缘的外包缘,该减震主体和外包缘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以支撑鞋子所需承受的踩踏力,该减震主体采用第一弹性材料制成,该外包缘采用第二弹性材料制成,该第一弹性材料的弹性强于第二弹性材料,该第二弹性材料的抗老化性能强于第一弹性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包缘的厚度小于减震主体的厚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材料选用EVA、TPE或橡胶,该第二弹性材料选用TPU或尼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包缘与减震主体具有处于同一平面的上底面和处于同一平面的下底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包缘外壁面呈由上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底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在鞋底前掌和/或后掌区域的若干个减震元件,每一减震元件均具有减震主体以及包覆在减震主体侧缘的外包缘,该减震主体和外包缘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以支撑鞋子所需承受的踩踏力,该减震主体采用第一弹性材料制成,该外包缘采用第二弹性材料制成,该第一弹性材料的弹性强于第二弹性材料,该第二弹性材料的抗老化性能强于第一弹性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海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玖富隆鞋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