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驱动结构,解决了大面积的电致变色玻璃两边有效驱动电压太高,中间有效驱动电压不足,致使电致变色玻璃变色不均匀的技术缺陷,底层导电层设置下电极导电条,顶层导电层上设置上电极导电条,上电极导电条和下电极导电条分别设置于电致变色玻璃长边的两侧,上电极导电条的端部和下电极导电条的端部分别设置折弯部,上电极导电条与下电极导电条对应的两端之间的电效应距离小于电致变色玻璃的短边长度,或者导电条为四条分两组,每一组均包括一上电极导电条和一下电极导电条。这样的布置可缩短两导电条端部之间的电效应距离,改善电致变色玻璃上的有效驱动电压分布,从而使得大面积电致变色玻璃的变色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节能玻璃领域,尤其是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材料的变革与发展日新月异。每一次材料的革新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对功能性材料,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变色现象是指物质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对光的反应的改变,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可逆变色现象就是物质可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改变颜色或复原。根据导致变色条件的不同,变色材料大致可分为三类:光致变色、电致变色、热致变色和溶剂致变色。电致变色就属于变色现象的一种,它具有广泛的用途。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极性和强度变化作用下,材料发生可逆的氧化或还原反应,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的稳定的变化。利用该性能制备的电致变色玻璃在电场作用下具有光吸收透过的可调节性,可选择性地吸收或反射外界的热辐射和内部的热的扩散,减少办公大楼和民用住宅在夏季保持凉爽和冬季保持温暖而必须消耗的大量能源。同时起到改善自然光照程度、防窥的目的。电致变色玻璃一般由底层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离子传导层、离子存储层以及顶层导电层所构成,其结构也可以是底层导电层、离子存储层、离子传导层、电致变色层和顶层导电层。在电场作用下,离子存储层的离子经离子传导层进入电致变色层实现变色效应;加上反向电场,离子会离开电致变色层经离子传导层回到离子存储层从而实现褪色。随着电致变色玻璃在建筑材料上的应用,大面积电致变色玻璃的需求越来越突显。但是对于大面积电致变色玻璃,由于顶层导电层和底层导电层会消耗一定的电压降,故而存在着中间有效驱动电压不足而两边有效驱动电压太高的问题,使得电致变色玻璃的变色不均匀,整体变色速度缓慢,而且两边过高的有效驱动电压还会影响器件的使用寿命;电致变色玻璃的面积越大,这个问题就越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大面积的电致变色玻璃两边有效驱动电压太高,中间有效驱动电压不足,致使电致变色玻璃变色不均匀。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驱动结构,通过缩短上电极导电条与下电极导电条端部之间的电效应距离,改善电致变色玻璃上的有效驱动电压分布,从而使得大面积电致变色玻璃的变色均匀。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解决现有电致变色玻璃整体变色速度缓慢,两边过高的有效驱动电压会影响器件的使用寿命的缺陷,通过缩短上电极导电条与下电极导电条端部之间的电效应距离,改善电致变色玻璃上的有效驱动电压分布,极大地缩短了整体变色需要的时间,确保器件具有足够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驱动结构,依次包括底层透明基底、底层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离子传导层、离子存储层、顶层导电层,底层导电层设置下电极导电条,顶层导电层上设置上电极导电条,上电极导电条和下电极导电条分别设置于电致变色玻璃两侧的长边上,上电极导电条和下电极导电条相互对应;上电极导电条的端部和下电极导电条的端部分别设置折弯部,折弯部布置于电致变色玻璃两侧的短边上,上电极导电条的两端与下电极导电条对应的两端之间的电效应距离小于电致变色玻璃的短边长度;或者导电条为四条分两组,每一组导电条均包括一上电极导电条和一下电极导电条。上电极导电条可以是正极,也可以是负极,下电极导电条可以是负极,也可以是正极,根据电致变色玻璃的结构,在上电极导电条和下电极导电条上加正向电压来驱动电致变色玻璃变色,加反向电压驱动电致变色玻璃褪色;本申请通过在导电条端部设置折弯部,并将折弯部布置到电致变色玻璃的短边上的方式,或者将导电条的数量改为四条的方式,来缩短上电极导电条与下电极导电条端部之间的电效应距离,从而改善电致变色玻璃上的有效驱动电压分布,使得大面积电致变色玻璃的变色更均匀地进行;电极导电条设置方式可以是焊接、粘帖、印刷等方式。作为优选,顶层导电层有效面积的宽度略小于底层导电层有效面积的宽度,底层导电层上的导电条布置于顶层导电层有效面积在底层导电层上投影的外部。作为优选,折弯部垂直于导电条的主体部,折弯部的长度小于电致变色玻璃的短边的长度。折弯部是导电条端部向电致变色玻璃短边延伸的延伸段,经过折弯部的延伸,缩短上电极导电条与下电极导电条之间的电效应距离,使得大面积电致变色玻璃均匀变色,极大地缩短了整体变色需要的时间。作为优选,上电极导电条和下电极导电条均只有一条,两导电条均具有折弯部,每一条导电条有且只有一端具有折弯部,整体呈L形,上电极导电条的折弯部与下电极导电条的折弯部分别布置于电致变色玻璃两侧的短边上。作为优选,电致变色玻璃上与已有的一组导电条以中心对称的方式新增一条下电极导电条和一条上电极导电条,其中新增的上电极导电条与原下电极导电条布置在电致变色玻璃同侧的长边上,新增的下电极导电条与原上电极导电条布置在电致变色玻璃同侧的长边上;新增电极导电条的折弯部也根据对称的方式做相应的布置。作为优选,上电极导电条和下电极导电条均只有一条,两导电条均具有折弯部,每一条导电条的两端均具有折弯部,整体呈C形,上电极导电条的折弯部长度与下电极导电条的折弯部长度之和小于电致变色玻璃的短边长度。作为优选,电致变色玻璃上与已有的一组导电条以中心对称的方式新增一条下电极导电条和一条上电极导电条,其中新增的上电极导电条与原下电极导电条布置在电致变色玻璃同侧的长边上,新增的下电极导电条与原上电极导电条布置在电致变色玻璃同侧的长边上;新增电极导电条的折弯部也根据对称的方式做相应的布置。作为优选,上电极导电条和下电极导电条均只有一条,两导电条中只有一种导电条的两端具有折弯部,带折弯部的导电条整体呈C形,另一种导电条为直线形。作为优选,电致变色玻璃上与已有的一组导电条以中心对称的方式新增一条下电极导电条和一条上电极导电条,其中新增的上电极导电条与原下电极导电条布置在电致变色玻璃同侧的长边上,新增的下电极导电条与原上电极导电条布置在电致变色玻璃同侧的长边上;新增电极导电条的折弯部也根据对称的方式做相应的布置。作为优选,导电条共四条并分为两组,两组导电条相对电致变色玻璃中心对称,四条导电条整体均为直线形,每一组均包括一条上电极导电条和一条下电极导电条,同一组的上电极导电条和下电极导电条分别布置于电致变色玻璃两侧的长边上,不同组的上电极导电条和下电极导电条分别布置于电致变色玻璃同侧的长边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导电条端部设置折弯部,并将折弯部布置到电致变色玻璃的短边上的方式,或者将导电条的数量改为四条的方式,来缩短上电极导电条与下电极导电条端部之间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驱动结构,依次包括底层透明基底、底层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离子传导层、离子存储层以及顶层导电层,其特征在于底层导电层设置下电极导电条,顶层导电层上设置上电极导电条,上电极导电条和下电极导电条分别设置于电致变色玻璃两侧的长边上,上电极导电条和下电极导电条相互对应;上电极导电条的端部和下电极导电条的端部分别设置折弯部,折弯部布置于电致变色玻璃两侧的短边上,上电极导电条的两端与下电极导电条对应的两端之间的电效应距离小于电致变色玻璃的短边长度;或者导电条为四条分两组,每一组导电条均包括一上电极导电条和一下电极导电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倩斐,石若辉,吴赵盛,赵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方能源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