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模式的音频带宽扩展装置与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52988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6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切换模式的音频带宽扩展编解码装置与方法,将输入的带宽信号进行语音信号、音频信号的分类并根据分类进行变换域带宽扩展编码或线性预测带宽扩展编码的选择,对高频信号或低频信号进行编码;根据不同的编码方式选择解码方式,合成高频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综合考虑了语音和音频信号的类型差异,针对不同信号采用不同的带宽扩展策略。与AVS-P10编码器相比,主观听力MOS分略有提升,客观质量信噪比提升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切换模式的音频带宽扩展编解码装置与方法,将输入的带宽信号进行语音信号、音频信号的分类并根据分类进行变换域带宽扩展编码或线性预测带宽扩展编码的选择,对高频信号或低频信号进行编码;根据不同的编码方式选择解码方式,合成高频信号。本专利技术综合考虑了语音和音频信号的类型差异,针对不同信号采用不同的带宽扩展策略。与AVS-P10编码器相比,主观听力MOS分略有提升,客观质量信噪比提升明显。【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音频编码
,尤其涉及切换模式的音频带宽扩展编解码装置与 方法。
技术介绍
相对于音频信号的高频信息,人耳对音频信号的低频信息更敏感。大多低比特率 音频编码为提高编码效率,高频信息几乎被截去,而只对低频信息编码,因此重建的音频 信号丧失了明亮度与自然度,导致整体音频质量下降。为了还原音频信号的带宽,提高音 频解码质量,带宽扩展技术被引入到音频解码器中以恢复截去的高频信息。但现有带宽扩 展技术对于音频类型的考虑不周,导致高频信息重建音质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切换模式的音频带宽扩展 编解码装置与方法,以提高音频带宽扩展中高频信息的重建音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切换模式的音频带宽扩展编解 码的方法,包括具体以下的步骤: S1、输入的带宽信号由分析滤波得到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 S2、将输入的带宽信号进行语音信号、音频信号的分类并根据分类进行编码模式 的选择,若为音频信号,模式位输出1,执行步骤S3 ;若为语音信号,模式位输出0,执行步骤 S4; S3、若步骤S2的模式位为1,进行变换域带宽扩展编码,将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依 次快速傅立叶变换、子带划分、增益计算、增益编码,最后输出码流; S4、若步骤S2的模式位为0,进行线性预测带宽扩展编码,对分频得到的高频信号 进行LPC分析、LPC编码、合成滤波冲击响应;对分频得到的低频信号进行残差提取、快速傅 立叶变换;所述冲击响应信号与进行残差提取、快速傅立叶变换后的低频信号进行相乘运 算,该运算结果与经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后的高频信号进行增益计算,最后对增益编码并输 出到码流; S5、根据步骤S2的语音信号、音频信号的分类进行解码模式的选择,步骤S2的模 式位为1时执行步骤S6,步骤S2模式位为0时则执行步骤S7 ; S6、将步骤S3所输出的码流解码,通过低频解码后的低频信号与解码后的高频增 益参数进行相乘得到合成后的高频信号; S7、将步骤S4所输出的码流解码,对解码后的低频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对 高频LPC系数解码,同时生成高频冲击响应,对增益解码及平滑处理得到增益因子,将解码 后快速傅立叶变换的低频信号与高频冲击响应信号进行相乘运算得到基础信号,将基础信 号与增益因子进行相乘运算得到生成的高频信号; S8、将步骤S6得到的高频信号与解码后的低频信号通过合成滤波器合成解码信 号或将步骤S7得到的高频信号与解码后的低频信号通过合成滤波器合成解码信号。 所述步骤S2对输入信号进行残差能量计算并预设一个阈值,若残差能量大于预 设的阈值,分类为音频信号,模式位输出1 ;反之,若残差能量小于预设的阈值,分类为语音 信号,模式位输出〇。 所述步骤S2预设的阀值为0. 18。 一种切换模式的音频带宽扩展编解码装置,包括编码单元和解码单元,所述编码 单元包括分析滤波模块、编码模式选择模块、变换域带宽扩展编码模块、线性预测带宽扩展 编码模块;所述解码单元由解码模式选择模块、变换域带宽扩展解码模块、线性预测带宽扩 展解码模块、高频信号合成滤波模块; 所述分析滤波模块,用于将输入的带宽信号分频成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 所述编码模式选择模块,用于将输入的带宽信号进行语音信号、音频信号的分类 并根据分类进行编码模式的选择; 所述变换域带宽扩展编码模块,用于将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依次快速傅立叶变 换、子带划分、增益计算、增益编码,最后输出码流; 所述线性预测带宽扩展编码模块,用于对分频得到的高频信号进行LPC分析、LPC 编码、合成滤波冲击响应;对分频得到的低频信号进行残差提取、快速傅立叶变换;所述冲 击响应信号与进行残差提取、快速傅立叶变换后的低频信号进行相乘运算,该运算结果与 经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后的高频信号进行增益计算,最后对增益编码并输出到码流; 所述解码模式选择模块,用于根据编码模式选择模块确定的编码模式进行解码模 式模式的选择; 所述变换域带宽扩展解码模块,用于接收由变换域带宽扩展编码模块输入的码 流,并将通过低频解码后的低频信号与解码后的高频增益参数进行相乘得到合成后的高频 信号; 所述线性预测带宽扩展解码模块,用于接收由线性预测带宽扩展编码模块输入的 码流,并对解码后的低频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对高频LPC系数解码,同时生成高频冲 击响应,对增益解码及平滑处理得到增益因子,将解码后快速傅立叶变换的低频信号与高 频冲击响应信号进行相乘运算得到基础信号,将基础信号与增益因子进行相乘运算得到生 成的高频信号; 所述合成滤波模块,用于将变换域带宽扩展解码模块得到的高频信号与解码后的 低频信号合成解码信号或者用于将线性预测带宽扩展解码模块得到的高频信号与解码后 的低频信号合成解码信号。 所述编码模式选择模块依据带宽输入信号计算预测残差能量并预设一个阈值,若 残差能量大于预设的阈值,分类为音频信号,模式位输出1,选择变换域带宽扩展编码;反 之,若残差能量小于预设的阈值,分类为语音信号,模式位输出〇,选择线性预测带宽扩展编 码。 所述编码模式选择模块预设的阀值为0. 18。 所述解码模式选择模块在编码模式选择模块输出位为1时则选择变换域带宽扩 展解码模式,输出位为〇时则进行线性预测带宽扩展解码模式。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综合考虑了语音和音频信号的类型 差异,针对不同信号采用不同的带宽扩展策略。与AVS-P10编码器相比,主观听力MOS分略 有提升,客观质量信噪比提升明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编解码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换域带宽扩展编码流程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线性预测带宽扩展编码流程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换域带宽扩展解码流程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线性预测带宽扩展解码流程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编解码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 一步介绍和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切换模式的音频带宽扩展编解码的方法,包括具体以下的步骤: 编码工作部分 在步骤S1中,输入的带宽信号由分析滤波得到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 在步骤S2中,将输入的带宽信号进行语音信号、音频信号的分类并根据分类进行 编码模式的选择,若为音频信号,模式位输出1,执行步骤S3 ;若为语音信号,模式位输出0, 执行步骤S4。 在步骤S3中,若步骤S2的模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1/201410524839.html" title="切换模式的音频带宽扩展装置与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切换模式的音频带宽扩展装置与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换模式的音频带宽扩展编解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体以下的步骤:S1、输入的带宽信号由分析滤波得到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S2、将输入的带宽信号进行语音信号、音频信号的分类并根据分类进行编码模式的选择,若为音频信号,模式位输出1,执行步骤S3;若为语音信号,模式位输出0,执行步骤S4;S3、若步骤S2的模式位为1,进行变换域带宽扩展编码,将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依次快速傅立叶变换、子带划分、增益计算、增益编码,最后输出码流;S4、若步骤S2的模式位为0,进行线性预测带宽扩展编码,对分频得到的高频信号进行LPC分析、LPC编码、合成滤波冲击响应;对分频得到的低频信号进行残差提取、快速傅立叶变换;所述冲击响应信号与进行残差提取、快速傅立叶变换后的低频信号进行相乘运算,该运算结果与经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后的高频信号进行增益计算,最后对增益编码并输出到码流;S5、根据步骤S2的语音信号、音频信号的分类进行解码模式的选择,步骤S2的模式位为1时执行步骤S6,步骤S2模式位为0时则执行步骤S7;S6、将步骤S3所输出的码流解码,通过低频解码后的低频信号与解码后的高频增益参数进行相乘得到合成后的高频信号;S7、将步骤S4所输出的码流解码,对解码后的低频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对高频LPC系数解码,同时生成高频冲击响应,对增益解码及平滑处理得到增益因子,将解码后快速傅立叶变换的低频信号与高频冲击响应信号进行相乘运算得到基础信号,将基础信号与增益因子进行相乘运算得到生成的高频信号;S8、将步骤S6得到的高频信号与解码后的低频信号通过合成滤波器合成解码信号或将步骤S7得到的高频信号与解码后的低频信号通过合成滤波器合成解码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瑞敏张茂胜姚雪春王晓晨姜林涂卫平王松杨乘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