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鸭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52786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6 1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鸭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马勃、桑叶、金银花、升麻、柴胡、草果、青蒿、常山、豆卷、生地、赤芍、麦冬、白茅根、侧柏叶、玄参、紫草、连翘、山慈菇、石见穿、漏芦、四季青、乌蔹莓、虎耳草、马齿苋、凤尾草和甘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以清热解毒、活血凉血为主,益气固表为辅,可提高患病鸭的机体免疫力,疗效较好,无耐药性,无药物残留,成本价格低廉,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其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马勃、桑叶、金银花、升麻、柴胡、草果、青蒿、常山、豆卷、生地、赤芍、麦冬、白茅根、侧柏叶、玄参、紫草、连翘、山慈菇、石见穿、漏芦、四季青、乌蔹莓、虎耳草、马齿苋、凤尾草和甘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以清热解毒、活血凉血为主,益气固表为辅,可提高患病鸭的机体免疫力,疗效较好,无耐药性,无药物残留,成本价格低廉,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兽药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鸭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组合物 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 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1945年在美国首次发现本病,并命名为I型鸭病毒性 肝炎,1965年在英国发现了鸭病毒性肝炎II型,1969年在美国发现了鸭病毒性肝炎III 型。目前,I型呈世界性分布,并曾报道在印度、埃及和美国发现I型鸭肝炎病毒的变异株。 II型和III型鸭病毒性肝炎分别局限于英国和美国,未发现变异毒株。在国内,鸭病毒性肝 炎的初次流行,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本病在我国再次流行,此后,各地疫情此起彼伏,疫情 能够被鸭病毒性肝炎I型弱毒疫苗的免疫所控制;1997年以来,本病在某些地区出现较严 重的流行,其疫情不能被标准鸭病毒性肝炎I型弱毒疫苗完全地控制,怀疑有I型鸭病毒性 肝炎病毒变异株出现。鸭肝炎I型引起雏鸭的严重死亡,死亡率高达90%,中成鸭一般不发 病,病雏鸭的特征是意识紊乱,频频抽搐,肝脏呈斑点状出血,胆囊肿大,胆汁颜色变淡。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I型属于小RNA病毒科,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在20-40NM,无 囊膜,无血凝性,可在鸭、鸡、鹅胚尿囊腔增殖。病毒抵抗力强,在自然环境中可较长时间存 活。DVH病毒II型属于星状病毒,DVH-III属于小RNA病毒。DVH病毒三种血清型之间无 交叉保护作用。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与鸭乙型肝炎病毒无任何相关性。 目前,我国只发现鸭肝炎I型,本病型多见于20日龄内的雏鸭群,发病急,传播快, 病程短,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肝脏严重出血等特征,均有助于作出初步判断。值得注意的 是,近年来临床上在较大日龄鸭群或已作免疫接种的鸭群发生本病时,病例常缺乏典型的 病理变化,仅见肝脏肿大、淤血,表面有末梢毛细血管扩张破裂而无严重的斑点状出血,易 造成误诊漏诊,必须经病原分离与鉴定确诊。临床上诊断鸭病毒性肝炎还应注意与鸭疫里 氏杆菌病、雏鸭副伤寒、禽霍乱、曲霉菌病等作鉴别。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4?20日龄雏鸭,成年鸭有抵抗力,鸡和鹅不能自然发 病。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缺乏维生 素和矿物质,鸭舍潮湿、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本病发生于孵化雏鸭的季节,一旦发生, 在雏鸭群中传播很快,发病率可达100% 病理变化:本病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病初精神萎靡,不食,行动呆滞, 缩颈,翅下垂,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腹泻。不久,病鸭出现神经症状,不安,运动失 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数小时后死亡。死前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姿势。本病的 死亡率因年龄而有差异,1周龄以内的雏鸭可高达95%,1?3周龄的雏鸭不到50% ;4?5周 龄的幼鸭基本上不死亡。剖析可见特征性病变在肝脏。肝肿大,呈黄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 出血点和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有时肿大,外观也类似肝脏的花斑。多数肾脏充 血、肿胀。心肌如煮熟状。有些病例有心包炎、气囊中有微黄色渗出液和纤维素絮片。肝 脏水肿,并有许多针尖大至黄豆粒大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胆汁。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 在感染初期呈空泡化,后期则出现病灶性坏死,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血管套现象。脾肿大, 呈斑驳状。肾肿胀,血管明显,呈暗紫色树枝状。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感染鸭,不感染鸡鹅,一年四季、不同品种、性别的鸭均可 感染,健康鸭通过接触被患病毒性肝炎鸭和带毒鸭污染的饲料、水、垫草、车辆等传染而流 行发病,也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雏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1周龄内的雏鸭病死 率可高达95%,而1月龄以上的鸭则很少发病死亡。因饲养管理不善,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 鸭舍阴湿,鸭群拥挤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 西医治疗:对鸭肝炎I型的防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从健康鸡群引进种苗,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2)免疫防治:用鸭病毒性肝炎I型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成鸭于产 蛋前半个月,肌注1-2头份/只,产蛋中期,肌注2-4头份/只。雏鸭出壳后1日龄或7日 龄皮下注射1头份/只。在疫区对雏鸡也可于1-2日龄皮下注射DVH-1高免卵黄液或高免 血清作被动免疫预防。(3) -旦暴发本病,立即隔离病鸭,并对鸭舍或水域进行彻底消毒。 对发病雏鸭群用标准DVH-1高免卵黄抗体注射治疗,1-1. 5头份/只,同时注意控制继发感 染。(4)对采用标准DVH-1弱毒疫苗或抗体控制不良的病鸭群,在排除该疫苗与抗体质量不 良和合并感染等前提下,应分离鉴定病毒,探讨有关DVH-II型、III型感染及DVH-1型变异 株感染的情况,尝试使用本地毒株制备疫苗与抗体,用于防治。但是,西医治疗鸭病毒性肝 炎方案单一,药物品种有限,并且疗程较长、药物残留量较大、不良反应较多,临床疗效不理 想。 中兽医认为,鸭病毒性肝炎外感六淫邪气,内伤肝胆脾胃,累及心、肾,导致卫外不 固、热邪内蕴,营阴失调发为此病。中医治疗鸭病毒性肝炎,从整体出发、进行辨证论治,可 针对同一证型的鸭病毒性肝炎统一治疗,具有药效直达病灶、疗程短、疗效显著、无药物残 留、低毒副作用,价格低廉,并且能增加鸭子的机体免疫力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鸭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组合 物,能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中药和西药的各种缺陷,具有以清热解毒、活血凉血为主,益气固 表为辅的作用,提高患病鸭的机体免疫力,疗效较好,长期应用无耐药性,无药物残留,成本 价格低廉,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 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鸭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组合 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马勃、桑叶、金银花、升麻、柴胡、草果、青蒿、常山、 豆卷、生地、赤芍、麦冬、白茅根、侧柏叶、玄参、紫草、连翘、山慈菇、石见穿、漏芦、四季青、乌 蔹莓、虎耳草、马齿苋、凤尾草和甘草。 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为:马勃10-30重量份、桑叶15-35重量 份、金银花12-35重量份、升麻10-25重量份、柴胡12-30重量份、草果10-32重量份、青蒿 10-28重量份、常山7-13重量份、豆卷15-38重量份、生地10-25重量份、赤芍12-26重量 份、麦冬10-24重量份、白茅根10-26重量份、侧柏叶10-25重量份、玄参12-38重量份、紫 草10-25重量份、连翘13-28重量份、山慈菇8-12重量份、石见穿12-28重量份、漏芦13-26 重量份、四季青10-28重量份、乌蔹莓12-28重量份、虎耳草6-14重量份、马齿苋10-20重 量份、凤尾草12-26重量份和甘草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治疗鸭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马勃、桑叶、金银花、升麻、柴胡、草果、青蒿、常山、豆卷、生地、赤芍、麦冬、白茅根、侧柏叶、玄参、紫草、连翘、山慈菇、石见穿、漏芦、四季青、乌蔹莓、虎耳草、马齿苋、凤尾草和甘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志伟秦立廷燕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