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移动机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0693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3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升机移动机场。该直升机移动机场中,拖车包括:拖车本体;机身容置空间,设置与拖车本体上,由底盘和外侧的厢体围成;其中,厢体的至少一段呈整体开合式构造,该整体开合式构造是指厢体段的至少一侧可向外侧打开,该侧的一平面与底盘共同构成一平台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整体开合式厢体一方面可以提高顶部打开和闭合的便利性,另一方面操作空间得到了提升,在闭合状态下,不影响为直升机提供的封闭安全的空间;厢体全部展开后,厢体与车体构成一个更大的平台区域,直升机可在该平台区域上进行日常加油、维护、修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用航空
,尤其涉及一种直升机移动机场
技术介绍
直升机作为一种为大家所熟知的工具,因其具有其他工具无法具有的优势,受到广泛应用。除了军事领域之外,直升机可主要用于观光旅游、海上急救、缉私缉毒、消防、商务运输、医疗救助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大多数应用场景下,直升机经常在野外临时起降,起降环境比较恶劣,而且飞机在野外作业时,能够作为合适的临时起降点很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为此,本申请的同一申请人在2014年I月4日提交了关于“直升机移动机场”的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201410005279.2)。如图1所示,该直升机移动机场包括:牵引车(未示出)和由牵引车牵引的拖车200。其中拖车200包括:拖车本体210 ;以及设置于拖车本体210上的塔台指挥室220和机身容置空间230。机身容置空间230的四周封闭。在机身容置空间的前部,靠近塔台指挥室220的位置设置可升降平台231。当可升降平台位于升起状态时,直升机降落于可升降平台上;当可升降平台位于降落状态时,直升机或其主体部分容置于机身容置空间内,此时,机头部分位于降落状态的可升降平台上,机尾部分容置于机身容置空间内可升降平台后部的空间内。机身容置空间230左右两侧可升降平台的对应位置具有向前、后或前后同时打开的推拉门,以使带有左拓展平台和右拓展平台的主平台可以在剪式支架的支撑作用下顺利升起。机身容置空间上方为开放式,即机身容置空间上方敞口。此外,该机身容置空间上方还可以为封闭式,其上方通过帆布覆盖或通过电动滑盖方式封闭,以防雨、防雪或防止空中颗粒物对直升机的损伤。上述直升机移动机场初步满足现阶段通航作业领域的使用需求,其全部内容纳入本申请中作为参考。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申请人发现该直升机移动机场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I)顶部打开和闭合不便利,内部可使用维修空间不足;(2)对直升机在可升降平台上的固定考虑不足;(3)未充分考虑直升机起飞和降落对拖车的冲击作用,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地面颠簸对直升机的影响,容易导致直升机或拖车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直升机移动机场,以提高顶部打开和闭合的便利性,提升容置空间。(二)技术方案本技术直升机移动机场包括:牵引车;以及由牵引车牵引的拖车。该拖车包括:拖车本体210 ;机身容置空间230,设置与拖车本体上,由底盘和外侧的厢体围成;其中,厢体的至少一段呈整体开合式构造,该整体开合式构造是指厢体段的至少一侧可向外侧打开,该侧的一平面与底盘共同构成一平台区域。优选地,本技术直升机移动机场中,呈整体开合式构造的厢体段的两侧均可向外侧打开,该两侧的相应平面与底盘共同构成平台区域。优选地,本技术直升机移动机场中,呈整体开合式构造的厢体段包括:左翼部和右翼部;该左翼部至少包括:一侧壁板;该右翼部至少包括:一侧壁板;在该厢体段合拢的状态下,左翼部的侧壁板与右翼部的侧壁板分别构成该厢体段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在该厢体段打开的状态下,左翼部的侧壁板、右翼部的侧壁板与底盘平齐,共同构成平台区域。优选地,本技术直升机移动机场中,左翼部还包括:顶壁板;右翼部还包括:顶壁板;在厢体段处于合拢的状态下,左翼部与右翼部的顶壁板共同构成该厢体段的顶壁。优选地,本技术直升机移动机场中,左翼部和右翼部仅有其中之一具有顶壁板;在厢体段处于合拢的状态下,该顶壁板单独构成该厢体段的顶壁。优选地,本技术直升机移动机场中,处于厢体最末端的厢体后段呈整体开合式构造;在该后厢体段中,左翼部还包括:一后壁板;右翼部还包括:一后壁板;在该厢体后段处于合拢状态时,左翼部与右翼部的后壁板共同构成厢体的后壁。优选地,本技术直升机移动机场中,处于厢体最前端的厢体前段呈整体开合式构造;在该厢体前段中,左翼部还包括:一前壁板;右翼部还包括:一前壁板;在该厢体前段处于合拢状态时,左翼部与右翼部的前壁板共同构成厢体的前壁。优选地,本技术直升机移动机场还包括:若干个液压机构,安装于呈整体开合式构造的厢体段向外侧打开一侧的底盘上,其活动端固定于该厢体段的该侧,其依据指令推动该厢体段的该侧打开或拉回。优选地,本技术直升机移动机场中,呈整体开合式构造的厢体段向外侧打开的一侧由具有预设刚度的金属板制备。优选地,本技术直升机移动机场中,拖车还包括:可升降平台(231),设置于机身容置空间前部或后部的底盘上,供直升机落地;其中,至少厢体对应于该可升降平台的厢体段呈整体开合式构造。优选地,本技术直升机移动机场中,可升降平台下方的底盘被设置为两层,两层之间具有减震部件。优选地,本技术直升机移动机场中,减震部件为钢丝绳螺旋弹簧减震器、气囊减震器或液压缓冲支柱减震器。优选地,本技术直升机移动机场中,可升降平台231包括:可升降支架231a,其下部固定于底盘上;以及主平台231b,其下部固定在可升降支架231上。其中,主平台231b上部开设有固定孔,卡板安装于该固定孔内,该卡板配合相应的卡箍共同固定直升机滑撬,主平台四周设置系留座,以通过拉紧器对直升机进行辅助固定。(三)有益效果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直升机移动机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整体开合式厢体一方面可以提高顶部打开和闭合的便利性,另一方面操作空间得到了提升,在闭合状态下,不影响为直升机提供的封闭安全的空间;厢体全部展开后,厢体与车体构成一个更大的平台区域,直升机可在该平台区域上进行日常加油、维护、修理;(2)厢体由厢体前段和厢体后段组成,厢体前段和厢体后段可以同时打开和闭合,也可以分别控制打开和闭合,灵活性更高;(3)通过升降平台底部弹簧减震装置,可以减小直升机起飞和降落对拖车的冲击,以及减少运输过程中的颠簸对直升机的影响,这样更好的保护直升机以及拖车;(4)在升降平台上增加系留固定装置以对降落于其上的直升机起到稳固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I直升机移动机场的结构示意图;图2A?图2C分别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直升机移动机场的主视图、俯视图和45°斜视图,其中,各厢体段均处于合拢状态;图3A?图3C分别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直升机移动机场的主视图、俯视图和45°斜视图,其中,各厢体段均处于打开状态;图4A?图4C分别为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直升机移动机场的主视图、俯视图和45 °斜视图,其中,厢体前段处于打开状态,厢体后段处于合拢状态。【主要元件】210 一拖车本体;220-移动塔台指挥室;230-机身容置空间;231 一可升降平台;231a—可升降支架;231b_主平台;232-厢体前段232a-左翼部;232b_右翼部;233 一厢体后段233a-左翼部;233b_右翼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虽然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应了解,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升机移动机场,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车;以及拖车,由所述牵引车牵引,包括:拖车本体(210);机身容置空间(230),设置与所述拖车本体上,由底盘和外侧的厢体围成;其中,所述厢体的至少一段呈整体开合式构造,该整体开合式构造是指厢体段的至少一侧可向外侧打开,该侧的一平面与所述底盘共同构成一平台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强谭玮蒋详玉魏丹
申请(专利权)人:海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