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烧毁的声光电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0574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3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烧毁的声光电铃,属于矿用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按钮、信号灯、话筒、接线柱和电路板,按钮分为打点按钮和通话按钮,按钮、信号灯和话筒位于壳体上,接线柱包括A#接线柱、B#接线柱、C#接线柱和接地柱,接线柱两两对称设置于壳体侧面,电路板位于壳体内,电路板上的电路包括电源模块、打点模块和通话模块,电源模块将AC36V转化成DC12V,打点模块和通话模块进行联机打点和通话,打点模块包括防接反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防烧毁的声光电铃,能够在接线柱接反的情况下,起到自动保护的作用,避免声光电铃整个装置的损坏,减少更换声光电铃的支出,节省工时,有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矿用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烧毁的声光电铃
技术介绍
声光电铃是集按钮、打铃、接线盒及信号灯为一体的信号器。声光电铃主要应用在煤矿井下含有煤尘及爆炸性气体的工作场所,可作为提升信号系统、矿车上下山或平巷轨道运输系统、胶带运输机及刮板运输机系统中的信号联系装置。声光电铃一般有A、B、C三个接线端,A、B接电源线,C接中间联络线。当多个声光电铃组合在一起使用时,接线要求为A与A、B与B、C与C 一一对应相接,电铃内部通过双向可控硅的导通使B端电源向C端导通,因而电铃C端得电,打点电路工作,电铃打点。由于井下工作环境恶劣,光线不足,接线距离远近不同等原因,导致错接现象时有发生。若A与C错接,将造成声光电铃长响,当其中一台声光电铃进行打点时,B端电源向C端导通而造成A、B之间电源短路,瞬间短路电流将烧坏双向可控硅,使电源板损坏。凡是错接均可能损坏声光电铃,耽误工程进度,造成财力损失。这就需要一种即使接反接线端也不会烧毁的声光电铃。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烧毁的声光电铃,能避免错接接线端而导致声光电铃烧毁的情况发生,减少更换设备的支出,节省工时,有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种防烧毁的声光电铃,包括壳体、按钮、信号灯、话筒、接线柱和电路板,所述的按钮分为打点按钮和通话按钮,所述的按钮、信号灯和话筒位于壳体上,所述的接线柱包括A#接线柱、B#接线柱、C#接线柱和接地柱,接线柱两两对称设置于壳体侧面,所述的电路板位于壳体内,电路板上的电路包括电源模块、打点模块和通话模块,所述的电源模块将AC36V转化成DC12V,所述的打点模块进行联机打点,所述的通话模块进行联机通话,所述的打点模块包括防接反电路,所述的防接反电路包括二极管整流桥Q2、变压器Tl、集成电路⑶40106、三极管N7、打点按钮、场效应管Q3和三极管Q4,所述的集成电路⑶40106含有U1A、U1B、U1C、U1D、UlE和UlF等6个反相器,所述的B#接线柱与二极管整流器Q2的3端相连,所述的C#接线柱通过电阻R21与二极管整流器Q2的I端相连,所述的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二极管整流器Q2的2端相连,所述的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一路通过取样电阻Rl与二极管整流器Q2的4端相连,场效应管Q3的源极另一路通过电阻R2与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所述的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一路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整流滤波电路与变压器Tl的次级线圈I端相连,场效应管Q3的栅极另一路通过电阻R46与变压器Tl的次级线圈的2端相连,所述的整流滤波电路由整流二极管Dl、电阻R3和电容C27组成,所述的二极管整流器Q2的4端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变压器Tl的次级线圈的2端相连,所述的变压器Tl的初级线圈一端与电阻R47、电容C29和集成电路⑶40106中的2脚依次相连,另一端接地,所述的集成电路⑶40106的4、6、10脚和2脚并联,集成电路CD40106的1、3、5和11脚并联,集成电路⑶40106的14脚接12V电压,集成电路⑶40106的7脚接地,集成电路⑶40106的I脚一路与多谐振荡器相连,所述的多谐振荡器由电阻R45、电阻R9、反相器UlD和电容C5组成,集成电路CD40106的I脚另一路与开关电路输出端相连,开关电路输入端通过打点按钮与UV电压相连,所述的开关电路由二极管D24、反相器U1F、三极管N7、电阻R33、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16、电解电容E13组成;上述的按钮、信号灯、话筒、接线柱和电路板通过导线电连接。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三极管Q4和三极管N7均为NPN三极管。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信号灯为高强度发光二极管。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一种防烧毁的声光电铃,防接反电路能够在接线柱接反的情况下,起到自动保护的作用,避免声光电铃整个装置的损坏,减少更换声光电铃的支出,节省工时,有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2)本技术的一种防烧毁的声光电铃,防接反电路中采用二极管整流桥Q2将输入的交流电压变为直流电压,方便控制电路。(3)本技术的一种防烧毁的声光电铃,高强度发光二极管能够提高整个装置的亮度和使用寿命,节约生产成本。(4)本技术的一种防烧毁的声光电铃,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防烧毁的声光电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防烧毁的声光电铃的防接反电路的原理图。不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壳体;K2、打点按钮;Κ3、通话按钮:4、信号灯;5、话筒;A、A#接线柱;B、B#接线柱;C、C#接线柱;6、接地柱。【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防烧毁的声光电铃包括壳体1、按钮、信号灯4、话筒5、接线柱和电路板,所述的按钮分为打点按钮K2和通话按钮K3,所述的按钮、信号灯4和话筒5位于壳体I上,所述的接线柱包括A#接线柱A、B#接线柱B、C#接线柱C和接地柱6,接线柱两两对称设置于壳体I侧面,所述的电路板位于壳体I内,电路板上的电路包括电源模块、打点模块和通话模块,所述的电源模块将AC36V转化成DC12V,所述的打点模块进行联机打点,所述的通话模块进行联机通话,所述的打点模块包括防接反电路,所述的防接反电路包括二极管整流桥Q2、变压器T1、集成电路⑶40106、三极管N7、打点按钮K2、场效应管Q3和三极管Q4,所述的集成电路CD40106含有U1A、U1B、U1C、U1D、UlE和UlF等6个反相器,所述的B#接线柱B与二极管整流器Q2的3端相连,所述的C#接线柱C通过电阻R21与二极管整流器Q2的I端相连,所述的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二极管整流器Q2的2端相连,所述的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一路通过取样电阻Rl与二极管整流器Q2的4端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烧毁的声光电铃,包括壳体(1)、按钮、信号灯(4)、话筒(5)、接线柱和电路板,所述的按钮分为打点按钮(K2)和通话按钮(K3),所述的按钮、信号灯(4)和话筒(5)位于壳体(1)上,所述的接线柱包括A#接线柱(A)、B#接线柱(B)、C#接线柱(C)和接地柱(6),接线柱两两对称设置于壳体(1)侧面,所述的电路板位于壳体(1)内,电路板上的电路包括电源模块、打点模块和通话模块,所述的电源模块将AC36V转化成DC12V,所述的打点模块进行联机打点,所述的通话模块进行联机通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点模块包括防接反电路,所述的防接反电路包括二极管整流桥Q2、变压器T1、集成电路CD40106、三极管N7、打点按钮(K2)、场效应管Q3和三极管Q4,所述的集成电路CD40106含有U1A、U1B、U1C、U1D、U1E和U1F等6个反相器,所述的B#接线柱(B)与二极管整流器Q2的3端相连,所述的C#接线柱(C)通过电阻R21与二极管整流器Q2的1端相连,所述的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二极管整流器Q2的2端相连,所述的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一路通过取样电阻R1与二极管整流器Q2的4端相连,场效应管Q3的源极另一路通过电阻R2与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所述的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一路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整流滤波电路与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1端相连,场效应管Q3的栅极另一路通过电阻R46与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2端相连,所述的整流滤波电路由整流二极管D1、电阻R3和电容C27组成,所述的二极管整流器Q2的4端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2端相连,所述的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一端与电阻R47、电容C29和集成电路CD40106中的2脚依次相连,另一端接地,所述的集成电路CD40106的4、6、10脚和2脚并联,集成电路CD40106的1、3、5和11脚并联,集成电路CD40106的14脚接12V电压,集成电路CD40106的7脚接地,集成电路CD40106的1脚一路与多谐振荡器相连,所述的多谐振荡器由电阻R45、电阻R9、反相器U1D和电容C5组成,集成电路CD40106的1脚另一路与开关电路输出端相连,开关电路输入端通过打点按钮(K2)与12V电压相连,所述的开关电路由二极管D24、反相器U1F、三极管N7、电阻R33、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16、电解电容E13组成;上述的按钮、信号灯(4)、话筒(5)、接线柱和电路板通过导线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辉陈云江权循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诗昂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