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气体集装膜组提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4788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3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气体集装膜组提纯装置,包括集装膜组装置、一级膜组总成、膜组、二级膜组出气口、气体回流口、二级膜组进气预留口、一级膜组排气预留口、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扣接闭合设置形成外壳,所述集装膜组装置设置于外壳内部,所述集装膜组装置包括膜组、第一孔板、第二孔板和第三孔板;所述一级膜组总成包括一级膜组进气口、一级膜组、一级膜组出气口、一级膜组废气出口、进气承压管、不承压管和出气承压管;将一级膜组、膜组同时安装于本装置中,根据不同工况可使用一个或多个膜组来满足处理工艺的要求;利用本装置可以充分发挥膜组应有的分离效率,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可用于沼气、氮气、氢气、氦气等混合气体的提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混合气体提纯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的混合气体集装膜组提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的气体分离用膜组件均为单芯单壳,在使用过程总需要用汇流排把工艺气体逐一连接到膜组件上,由于每根膜组件的回收率、压差均存在差异,所以汇流排连接的方式极易造成布气不均,使得膜组的效率下降和产品制造成本的增加;同时,在沼气提纯
,需要多级膜组对工艺气进行分离,而目前用管路连接各级膜组件的方式,会造成工艺气体的热量损失,从而造成分离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膜组件在组合使用时的回收率、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的气体集装膜组提纯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合气体集装膜组提纯装置,包括集装膜组装置、一级膜组总成、膜组、二级膜组出气口、气体回流口、二级膜组进气预留口、一级膜组排气预留口、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扣接闭合设置形成外壳,所述集装膜组装置设置于外壳内部,所述集装膜组装置包括膜组、第一孔板、第二孔板和第三孔板;所述一级膜组总成包括一级膜组进气口、一级膜组、一级膜组出气口、一级膜组废气出口、进气承压管、不承压管和出气承压管;所述进气承压管、不承压管和出气承压管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形成管体;所述一级膜组设置于管体内部;所述一级膜组进气口设置于进气承压管上端,贯穿上壳体顶部;所述一级膜组出气口设置于出气承压管下端;所述一级膜组废气出口横向设置于不承压管侧壁上端,贯穿上壳体侧壁;所述膜组设置于一级膜组总成一侧,所述膜组上端设置有第一孔板,下端设置有第二孔板;所述气体回流口横向设置于靠近膜组的上壳体侧壁底端;所述上壳体顶部靠近膜组位置设置有二级膜组出气口 ;所述第三孔板设置于下壳体内部,位于膜组下方,所述二级膜组进气预留口设置于下壳体底部。所述集装膜组装置至少设置为一个。所述一级膜组总成和膜组均至少设置一个。所述下壳体底端设置有底座支架。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一级膜组、膜组同时安装于本装置中,根据不同工况可使用一个或多个膜组来满足处理工艺的要求;利用本装置可以充分发挥膜组应有的分离效率,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可用于沼气、氮气、氢气、氦气等混合气体的提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提高膜组件在组合使用时的回收率、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技术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级膜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一级膜组进气口 2、二级膜组出气口3、第一孔板4、膜组5、气体回流口6、第二孔板7、第三孔板8、二级膜组进气预留口 9、一级膜组排气预留口10、一级膜组出气口 11、下壳体12、上壳体13、一级膜组总成 14、一级膜组废气出口 15、进气承压管16、不承压管17、出气承压管18、一级膜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混合气体集装膜组提纯装置,包括集装膜组装置、膜组4、二级膜组出气口 2、气体回流口 5、二级膜组进气预留口 8、一级膜组排气预留口9、上壳体12和下壳体11 ;所述上壳体12和下壳体11扣接闭合设置形成外壳,所述集装膜组装置设置于外壳内部,所述集装膜组装置包括一级膜组总成13、膜组4、第一孔板3、第二孔板6和第三孔板7 ;所述一级膜组总成13包括一级膜组进气口 1、一级膜组18、一级膜组出气口 10、一级膜组废气出口 14、进气承压管15、不承压管16和出气承压管17 ;所述进气承压管15、不承压管16和出气承压管17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形成管体;所述一级膜组18设置于管体内部;所述一级膜组进气口 I设置于进气承压管15上端,贯穿上壳体12顶部;所述一级膜组出气口 10设置于出气承压管17下端;所述一级膜组废气出口 14横向设置于不承压管16侧壁上端,贯穿上壳体12侧壁;所述膜组4设置于一级膜组总成13 —侧,所述膜组4上端设置有第一孔板3,下端设置有第二孔板6 ;所述气体回流口 5横向设置于靠近膜组4的上壳体12侧壁底端;所述上壳体12顶部靠近膜组4位置设置有二级膜组出气口 2 ;所述第三孔板7设置于下壳体11内部,位于膜组4下方,所述二级膜组进气预留口 8设置于下壳体11底部;所述集装膜组装置设置为一个;所述一级膜组总成13和膜组4均设置一个;根据实际工况进行增加,来满足处理工艺的要求;所述下壳体11底端设置有底座支架。本实例的工作过程:混合气体从一级膜组进气口 I进入一级膜组总成13,在一级膜组总成13中进行分离,含有一定浓度的有用气体从一级膜组出气口 10排出,废气从一级膜组废气出口 14排出;有用气体经过第三孔板7布气后进入膜组4,经膜组4分离后的混合气体中,高纯度的气体从二级膜组出气口 2排出,低浓度的气体从气体回流口 5排出。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混合气体集装膜组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膜组装置、一级膜组总成、膜组、二级膜组出气口、气体回流口、二级膜组进气预留口、一级膜组排气预留口、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扣接闭合设置形成外壳,所述集装膜组装置设置于外壳内部,所述集装膜组装置包括膜组、第一孔板、第二孔板和第三孔板;所述一级膜组总成包括一级膜组进气口、一级膜组、一级膜组出气口、一级膜组废气出口、进气承压管、不承压管和出气承压管;所述进气承压管、不承压管和出气承压管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形成管体;所述一级膜组设置于管体内部;所述一级膜组进气口设置于进气承压管上端,贯穿上壳体顶部;所述一级膜组出气口设置于出气承压管下端;所述一级膜组废气出口横向设置于不承压管侧壁上端,贯穿上壳体侧壁;所述膜组设置于一级膜组总成一侧,所述膜组上端设置有第一孔板,下端设置有第二孔板;所述气体回流口横向设置于靠近膜组的上壳体侧壁底端;所述上壳体顶部靠近膜组位置设置有二级膜组出气口 ;所述第三孔板设置于下壳体内部,位于膜组下方,所述二级膜组进气预留口设置于下壳体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气体集装膜组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膜组装置至少设置为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气体集装膜组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膜组总成和膜组均至少设置一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气体集装膜组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底端设置有底座支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气体集装膜组提纯装置,包括集装膜组装置、一级膜组总成、膜组、二级膜组出气口、气体回流口、二级膜组进气预留口、一级膜组排气预留口、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扣接闭合设置形成外壳,所述集装膜组装置设置于外壳内部,所述集装膜组装置包括膜组、第一孔板、第二孔板和第三孔板;所述一级膜组总成包括一级膜组进气口、一级膜组、一级膜组出气口、一级膜组废气出口、进气承压管、不承压管和出气承压管;将一级膜组、膜组同时安装于本装置中,根据不同工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气体集装膜组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膜组装置、一级膜组总成、膜组、二级膜组出气口、气体回流口、二级膜组进气预留口、一级膜组排气预留口、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扣接闭合设置形成外壳,所述集装膜组装置设置于外壳内部,所述集装膜组装置包括膜组、第一孔板、第二孔板和第三孔板;所述一级膜组总成包括一级膜组进气口、一级膜组、一级膜组出气口、一级膜组废气出口、进气承压管、不承压管和出气承压管;所述进气承压管、不承压管和出气承压管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形成管体;所述一级膜组设置于管体内部;所述一级膜组进气口设置于进气承压管上端,贯穿上壳体顶部;所述一级膜组出气口设置于出气承压管下端;所述一级膜组废气出口横向设置于不承压管侧壁上端,贯穿上壳体侧壁;所述膜组设置于一级膜组总成一侧,所述膜组上端设置有第一孔板,下端设置有第二孔板;所述气体回流口横向设置于靠近膜组的上壳体侧壁底端;所述上壳体顶部靠近膜组位置设置有二级膜组出气口;所述第三孔板设置于下壳体内部,位于膜组下方,所述二级膜组进气预留口设置于下壳体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家刘春生赵宇坤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凯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