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兜与睡篮相互转换机构,包括围框和首尾依次转动相连的顶撑板、上撑板、中撑板、下撑板及底撑板,顶撑板、底撑板的另一侧分别与围框的顶端和底端转动连接,中撑板与上撑板之间的转动轴上同轴销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与围框转动连接,连杆与上撑板、中撑板之间设有连动机构,该机构处于睡篮状态时,上、中、下撑板构成了睡篮的底板,顶撑板和底撑板构成了睡篮的侧板,顶撑板和上撑板间的转动连接处与围框之间、中撑板和下撑板间的转动连接处与围框之间、中撑板和下撑板之间、上撑板和中撑板之间可任意设置一锁定机构或同时任意设置多个锁定机构,该转换机构通过锁定机构的锁定与否,实现座兜与睡篮之间的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兜与睡篮相互转换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款式新颖、时尚美观的童车,但由于其底座是固定在车架上不可拆卸的,例如一种童车上安装的是睡篮,而另一种童车上安装的是座兜,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婴儿都只能使用同一个座兜而不可替换,因此在婴幼儿成长的不同阶段,随着孩子身高和需求的不断变化,每户家庭必须更换不同功能的童车来满足孩子的需求。这不仅是对原材料和资源的一种浪费,不利于环保,同时也为家庭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一些童车将座兜和睡篮均设计成可与车架插接安装的结构,通过更换座兜或睡篮实现两种功能的转换,这种设计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但是还是需要为一个车架配备一个座兜及一个睡篮,成本仍然不低,而且也无法根据需要实时更换,必须在两配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更换,换句话说,如果在童车推行外出时需要将睡篮更换成座兜或者将座兜更换成睡篮,显然是不实际的,因此即使配备了两种配件,但无法随时更换,因此也无法较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座兜与睡篮相互转换机构,其通过两横杆与围框的锁定与否实现座兜与睡篮之间的转换,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便于转换的同时,又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组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座兜与睡篮相互转换机构,包括围框,还包括首尾依次转动相连的顶撑板、上撑板、中撑板、下撑板及底撑板,所述顶撑板远离上撑板的一侧与围框的顶端部转动连接,所述底撑板远离下撑板的一侧与围框的底端部转动连接,所述中撑板与上撑板之间的转动轴上同轴销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围框中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与上撑板、中撑板之间设有连动机构,所述顶撑板和上撑板间的转动连接处与围框之间、中撑板和下撑板间的转动连接处与围框之间、中撑板和下撑板之间、上撑板和中撑板之间可任意设置一锁定机构或同时任意设置多个锁定机构,该转换机构通过锁定机构的锁定与否,实现座兜与睡篮之间的转换,当转换机构处于睡篮状态时,锁定机构处于未锁定状态,此时上撑板、中撑板与下撑板构成了睡篮的底板,而顶撑板和底撑板构成了睡篮的侧板。进一步的,所述连动机构包括同轴销接在连杆中下部的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中撑板的上部及上撑板的下部销接连接,所述连杆上具有供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间的销轴穿设且上下滑动的导向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所述顶撑板与上撑板之间的转动连接处、中撑板与下撑板之间的转动连接处分别具有一横杆,所述围框两侧分别具有上、下两对锁定套筒,所述横杆两侧分别具有用于锁定锁定套筒的锁定机构,该转换机构通过锁定机构对锁定套筒的锁定与否实现座兜与睡篮之间的转换,当转换机构处于座兜状态时,顶撑板与上撑板之间的转动连接处、中撑板与下撑板之间的转动连接处均被锁定于围框上,此时顶撑板设于围框内侧,中撑杆为坐垫部,上撑板为靠背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所述顶撑板与上撑板之间的转动连接处具有一横杆,所述围框两侧分别具有于横杆对应的锁定套筒,所述横杆两侧分别具有用于锁定锁定套筒的锁定机构,该转换机构通过锁定机构对锁定套筒的锁定与否实现座兜与睡篮之间的转换,当转换机构处于座兜状态时,顶撑板与上撑板之间的转动连接处被锁定于围框上,此时顶撑板设于围框内侧,下撑板和底撑杆为坐垫部,上撑板和中撑板为靠背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三是:所述中撑板与下撑板之间的转动连接处具有一横杆,所述围框两侧分别具有于横杆对应的锁定套筒,所述横杆两侧分别具有用于锁定锁定套筒的锁定机构,该转换机构通过锁定机构对锁定套筒的锁定与否实现座兜与睡篮之间的转换,当转换机构处于座兜状态时,中撑板与下撑板之间的转动连接处被锁定于围框上,此时中撑杆为坐垫部,上撑板和顶撑板为靠背部。上述三个技术方案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横杆两端的固定套、设置在固定套内且可横向移动的锁定销、设置在相应侧锁定销与固定套之间的压簧、及两个设置在横杆中部可横向移动的捏手,所述捏手与相应侧锁定销之间连接有牵引锁。所述横杆的中部分别具有便于其上提的拉手,所述锁定套筒具有供锁定销插入锁定的锁孔,所述锁定套筒的底部具有便于锁定销缩入固定套的导向斜面。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之四是:所述中撑板和下撑板之间设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中撑板下端的中撑板连接件、设置在下撑板上端的下撑板连接件、设置在下撑板连接件和中撑板连接件之间的齿轮、及设置在齿轮与下撑板连接件之间的压簧,所述下撑板连接件和中撑板连接件内具有与齿轮配合的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中撑板连接件的外侧设有解锁按钮,解锁按钮的内端穿过中撑板连接件后抵设于齿轮上,锁定机构锁定时,齿轮同时卡设于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内,此时中撑板和下撑板无法相对转动,需要解锁时,按压解锁按钮,解锁按钮带动齿轮全部移入第一齿槽内,此时中撑板和下撑板可相对转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五是:所述上撑板和中撑板之间设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撑板下端的上撑板连接件、设置在中撑板上端的中撑板连接件、设置在上撑板连接件和中撑板连接件之间的齿轮、及设置在齿轮与中撑板连接件之间的压簧,所述中撑板连接件和上撑板连接件内具有与齿轮配合的第三齿槽和第四齿槽,上撑板连接件的外侧设有解锁按钮,解锁按钮的内端穿过中撑板连接件后抵设于齿轮上,锁定机构锁定时,齿轮同时卡设于第三齿槽和第四齿槽内,此时上撑板和中撑板无法相对转动,需要解锁时,按压解锁按钮,解锁按钮带动齿轮全部移入第三齿槽内,此时上撑板和中撑板可相对转动。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通过锁定机构对锁定套筒的锁定与否实现座兜与睡篮之间的转换,该锁定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便于转换的同时,又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组装。2、本技术可根据需要转换成座兜或睡篮,结构简单,转换调节方便,不仅实现了随时切换调整,而且一个车架仅需配备一个转换机构即可实现座兜和睡篮两种功能,无需同时配备两种配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处于睡篮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处于座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连动机构处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锁定机构与锁定套筒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处于座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处于睡篮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处于座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处于睡篮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围框;2顶撑板;3上撑板;4中撑板;5下撑板;6底撑板;7连杆;8横杆;9锁定套筒;9-1锁孔;9-2导向斜面;10锁定机构;10-1固定套;10_2锁定销;10_3压簧;10-4捏手;10-5牵引锁;10-6中撑板连接件;10-7下撑板连接件;10_8齿轮;10_9解锁按钮;10-10上撑板连接件;10-11压簧;11拉手;12第一连动杆;13第二连动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座兜与睡篮相互转换机构,包括围框1,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兜与睡篮相互转换机构,包括围框(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首尾依次转动相连的顶撑板(2)、上撑板(3)、中撑板(4)、下撑板(5)及底撑板(6),所述顶撑板(2)远离上撑板(3)的一侧与围框(1)的顶端部转动连接,所述底撑板(6)远离下撑板(5)的一侧与围框(1)的底端部转动连接,所述中撑板(4)与上撑板(3)之间的转动轴上同轴销接有连杆(7),所述连杆(7)的另一端与围框(1)中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杆(7)与上撑板(3)、中撑板(4)之间设有连动机构,所述顶撑板(2)和上撑板(3)间的转动连接处与围框之间、中撑板(4)和下撑板(5)间的转动连接处与围框之间、中撑板(4)和下撑板(5)之间、上撑板(3)和中撑板(4)之间可任意设置一锁定机构或同时任意设置多个锁定机构(10),该转换机构通过锁定机构的锁定与否,实现座兜与睡篮之间的转换,当转换机构处于睡篮状态时,锁定机构处于未锁定状态,此时上撑板(3)、中撑板(4)与下撑板(5)构成了睡篮的底板,而顶撑板(2)和底撑板(6)构成了睡篮的侧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琼,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威凯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