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路电源自动投切供电电路,属于供电电源控制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解决采用手动切换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无法给负载提供连续无间断的供电环境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三相断路器QS1、QS2、三相热继电器FR1、FR2、交流接触器KM1~KM3、中间继电器K、变压器T1、单相全波桥式整流电路UR、电阻R1~R6、NPN三极管VT1、VT2和电容C1;在主电源停电时,自动的切换至备用电源,且延时操作,防止误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切换电源的控制电路,属于供电电源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在很多供电场合,比如小型变电所、工厂生产车间、电控孵化室、菌类培养室、农副产品加工厂及部分公共场所等,负载需要连续不间断工作,因此需要供电的连续性,而现在人们采用的方式大多是采用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当停电时,需要人们手动切换发电机,因此,中间还是会有一段时间负载无供电,无法给负载提供连续无间断的供电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采用手动切换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无法给负载提供连续无间断的供电环境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双路电源自动投切供电电路。本技术所述双路电源自动投切供电电路,它包括三相断路器QS1、三相断路器QS2、三相热继电器FRl、三相热继电器FR2、交流接触器KMl、交流接触器KM2、交流接触器KM3、中间继电器K、变压器Tl、单相全波桥式整流电路UR、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NPN三极管VTl、NPN三极管VT2和电容Cl ;380V交流电源A作为负载的主电源,380V交流电源B作为负载的备用电源;380V交流电源A的供电线路上,自电源至负载方向依次设置有三相断路器QS1、S相热继电器FRl和交流接触器KMl的常开主触点KMl-1 ;380V交流电源B的供电线路上,自电源至负载方向依次设置有三相断路器QS2、三相热继电器FR2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主触点KM2-1 ;交流接触器KMl线圈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点KM2-4串联在三相热继电器FRl和交流接触器KMl的常开主触点KMl-1之间的主电源火线LI和零线N之间;交流接触器KM3线圈、交流接触器KMl的常闭辅助触点KM1-2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点KM2-3串联在三相热继电器FR2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主触点KM2-1之间的备用电源供电火线LI和零线N之间;交流接触器KM2线圈和中间继电器K常开触点串联在三相热继电器FR2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主触点KM2-1之间的备用电源供电火线LI和零线N之间;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辅助触点KM2-2并联在中间继电器K常开触点的两端;三相热继电器FR2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主触点KM2-1之间的备用电源供电火线LI连接交流接触器KM3常开辅助触点KM3-1的一端,交流接触器KM3常开辅助触点KM3-1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l原边线圈的一端,变压器Tl原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零线N ;变压器Tl的副边线圈两端分别连接单相全波桥式整流电路UR的两个交流输入端,单相全波桥式整流电路UR的正极电源输出端连接交流接触器KM3常闭辅助触点KM3-2的一端,交流接触器KM3常闭辅助触点KM3-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l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l的另一端同时连接NPN三极管VTl的基极和电容Cl的一端;NPN三极管VTl的集电极同时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NPN三极管VTl的发射极同时连接NPN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和电阻R2的一端,NPN三极管VT2的基极同时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NPN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同时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中间继电器K线圈的一端;单相全波桥式整流电路UR的负极电源输出端同时连接中间继电器K线圈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容Cl的另一端,并接地。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所述双路电源自动投切供电电路在主电源停电时,自动的切换至备用电源,控制电路结构简单,采用若干个分立电子元件,控制性能稳定,成本低廉。该装置在检测到一部电源出现问题时,自动切换至另一部电源,且通过延时来确认原来那部电源是否真的有问题,避免误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双路电源自动投切供电电路的控制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双路电源自动投切供电电路,它包括三相断路器QSl、三相断路器QS2、三相热继电器FRl、三相热继电器FR2、交流接触器KMl、交流接触器KM2、交流接触器KM3、中间继电器K、变压器T1、单相全波桥式整流电路UR、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NPN三极管VTUNPN三极管VT2和电容Cl ;380V交流电源A作为负载的主电源,380V交流电源B作为负载的备用电源;380V交流电源A的供电线路上,自电源至负载方向依次设置有三相断路器QS1、S相热继电器FRl和交流接触器KMl的常开主触点KMl-1 ;380V交流电源B的供电线路上,自电源至负载方向依次设置有三相断路器QS2、三相热继电器FR2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主触点KM2-1 ;交流接触器KMl线圈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点KM2-4串联在三相热继电器FRl和交流接触器KMl的常开主触点KMl-1之间的主电源火线LI和零线N之间;交流接触器KM3线圈、交流接触器KMl的常闭辅助触点KM1-2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点KM2-3串联在三相热继电器FR2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主触点KM2-1之间的备用电源供电火线LI和零线N之间;交流接触器KM2线圈和中间继电器K常开触点串联在三相热继电器FR2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主触点KM2-1之间的备用电源供电火线LI和零线N之间;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辅助触点KM2-2并联在中间继电器K常开触点的两端;三相热继电器FR2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主触点KM2-1之间的备用电源供电火线LI连接交流接触器KM3常开辅助触点KM3-1的一端,交流接触器KM3常开辅助触点KM3-1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l原边线圈的一端,变压器Tl原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零线N ;变压器Tl的副边线圈两端分别连接单相全波桥式整流电路UR的两个交流输入端,单相全波桥式整流电路UR的正极电源输出端连接交流接触器KM3常闭辅助触点KM3-2的一端,交流接触器KM3常闭辅助触点KM3-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l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l的另一端同时连接NPN三极管VTl的基极和电容Cl的一端;NPN三极管VTl的集电极同时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NPN三极管VTl的发射极同时连接NPN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和电阻R2的一端,NPN三极管VT2的基极同时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NPN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同时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中间继电器K线圈的一端;单相全波桥式整流电路UR的负极电源输出端同时连接中间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路电源自动投切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三相断路器QS1、三相断路器QS2、三相热继电器FR1、三相热继电器FR2、交流接触器KM1、交流接触器KM2、交流接触器KM3、中间继电器K、变压器T1、单相全波桥式整流电路UR、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NPN三极管VT1、NPN三极管VT2和电容C1;380V交流电源A作为负载的主电源,380V交流电源B作为负载的备用电源;380V交流电源A的供电线路上,自电源至负载方向依次设置有三相断路器QS1、三相热继电器FR1和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主触点KM1‑1;380V交流电源B的供电线路上,自电源至负载方向依次设置有三相断路器QS2、三相热继电器FR2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主触点KM2‑1;交流接触器KM1线圈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点KM2‑4串联在三相热继电器FR1和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主触点KM1‑1之间的主电源火线L1和零线N之间;交流接触器KM3线圈、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辅助触点KM1‑2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点KM2‑3串联在三相热继电器FR2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主触点KM2‑1之间的备用电源供电火线L1和零线N之间;交流接触器KM2线圈和中间继电器K常开触点串联在三相热继电器FR2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主触点KM2‑1之间的备用电源供电火线L1和零线N之间;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辅助触点KM2‑2并联在中间继电器K常开触点的两端;三相热继电器FR2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主触点KM2‑1之间的备用电源供电火线L1连接交流接触器KM3常开辅助触点KM3‑1的一端,交流接触器KM3常开辅助触点KM3‑1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1原边线圈的一端,变压器T1原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零线N;变压器T1的副边线圈两端分别连接单相全波桥式整流电路UR的两个交流输入端,单相全波桥式整流电路UR的正极电源输出端连接交流接触器KM3常闭辅助触点KM3‑2的一端,交流接触器KM3常闭辅助触点KM3‑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NPN三极管VT1的基极和电容C1的一端;NPN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同时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NPN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同时连接NPN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和电阻R2的一端,NPN三极管VT2的基极同时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NPN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同时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中间继电器K线圈的一端;单相全波桥式整流电路UR的负极电源输出端同时连接中间继电器K线圈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容C1的另一端,并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发刚,赵炳良,李双厚,张继梅,孙向前,王琢,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绥化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