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车架对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466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3 0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架对准机构,包括横梁、车头撑管和前叉,横梁固定连接车头撑管,前叉通过其顶部的方向管与车头撑管同轴套接,车头撑管内设置有供方向管转动的轴承,车头撑管的外壁上固接有一对撑杆,两撑杆同轴且其中轴线垂直于车头撑管和横梁构成的平面,两撑杆的外端部均铰接有前叉夹,两前叉夹可上下翻转至夹紧前叉的顶梁至前叉顶梁的中轴线平行于撑杆的中轴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自行车车架对准机构,可辅助肉眼而方便快捷的完成车轮、车架及车把的同步对准组装,结构巧妙,且不会影响自行车的正常骑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车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架的对准机构。
技术介绍
自行车在组装过程中,自行车的前轮、把立及车架横梁必须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才符合组装标准,实际操作中,组装人员大多采用肉眼估测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组装精度低,势必会降低骑行舒适性且消耗更多的能量。而对于组装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如比赛用自行车,如果组装精度不符合标准,甚至会造成事故,威胁人身安全。日常使用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自行车把发生歪斜需要校正的情况,为了降低肉眼校正带来的过大误差,需要一种能够辅助肉眼校正的对准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架对准机构,可辅助肉眼实现对自行车前轮,车架及车把之间的精确对准组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车架对准机构,包括横梁、车头撑管和前叉,横梁固定连接车头撑管,前叉通过其顶部的方向管与车头撑管同轴套接,车头撑管内设置有供方向管转动的轴承,车头撑管的外壁上固接有一对撑杆,两撑杆同轴且其中轴线垂直于车头撑管和横梁构成的平面,两撑杆的外端部均铰接有前叉夹,两前叉夹可上下翻转至夹紧前叉的顶梁至前叉顶梁的中轴线平行于撑杆的中轴线。其中,撑杆的外端部固接有铰接外耳,前叉夹的铰接面上固接有相配合的铰接内耳,铰接外耳和铰接内耳通过铰接轴串连,铰接轴平行于车头撑管与横梁形成的平面,铰接外耳和铰接内耳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定前叉夹转动角度的定位组件。进一步,铰接外耳与铰接内耳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多条卡槽,多条卡槽轴线均穿过铰接轴,且至少包含一条平行于车头撑管的卡槽,铰接内耳上设置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凸台。或者,铰接外耳设置为两个,铰接内耳夹于两铰接外耳之间,且其中一个铰接外耳的铰接孔设置有螺纹,铰接轴的一个端部设置有相配合的螺纹,而其另一个端部设置有大于另一个铰接外耳的铰接孔直径的螺帽。进一步,前叉夹设置为U型,且其两个自由端的间距可调。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通过前叉夹实现了前叉与车头撑杆之间的定位锁紧,进而可实现车轮与车架之间的定位,因此,在进行车把,车轮及车架的同步定位过程中,可将车轮与车架两者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以此为车把定位的基准,实现三者的对准组装。2、前叉夹在非对准组装的时间内不仅不会影响前叉与车架的运动关系,还可发挥夹持等其他用途。总之,本技术提供的自行车车架对准机构,可辅助肉眼而方便快捷的完成车轮、车架及车把的同步对准组装,结构巧妙,且不会影响自行车的正常骑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前叉夹处于夹紧前叉的状态;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前叉夹处于脱离前叉的状态。图中:1-横梁,2-车头撑管,3-前叉,4-方向管,5-铰接轴,6-撑杆,7-前叉夹,8-顶梁,9-股叉,10-铰接外耳,11-铰接内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自行车车架对准机构,包括横梁1、车头撑管2和前叉3,横梁I固定连接车头撑管2,前叉3通过其顶部的方向管4与车头撑管2同轴套接,车头撑管2内设置有供方向管4转动的轴承,车头撑管2的外壁上固接有一对撑杆6,两撑杆6同轴且其中轴线垂直于车头撑管2和横梁I构成的平面,两撑杆6的外端部均铰接有前叉夹7,两前叉夹7可上下翻转至夹紧前叉3的顶梁8至前叉3顶梁8的中轴线平行于撑杆6的中轴线。两前叉夹7实现了前叉3与车头撑管2的锁紧定位,当需要组装前叉部件及车轮时,可将前叉夹7翻转至夹紧前叉3的顶梁8,夹紧后,前叉3的顶梁8可定位为垂直于车头撑管2与横梁I形成的平面,而根据前叉部件的规格,其方向管4设置于其顶梁8的中心部,而车轮组装时也可按规格定位在前叉3的两个股叉9中间,即车轮所在的平面与方向管4的中轴线同面且该平面与前叉3的顶梁垂直。因此,前叉夹7的夹紧作用可实现车轮面与车头撑管2和横梁I所在的平面共面且锁定车轮与车头撑管2的位置关系。这样,在进行车把、车轮和车架同步定位的过程中,车轮与车架的位置关系,可方便快捷的完成车把的对准组装。为了避免前叉夹7在对准组装过程结束后继续对前叉3及车头撑管2的位置关系造成影响,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撑杆6的外端部固接有铰接外耳10,前叉夹7的铰接面上固接有相配合的铰接内耳11,铰接外耳10和铰接内耳11通过铰接轴5串连,铰接轴5平行于车头撑管2与横梁I形成的平面,铰接外耳10和铰接内耳1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定前叉夹7转动角度的定位组件。这样,可保证前叉夹7可上下翻转至恰好夹紧前叉3的顶梁6,而定位组件则可用于定位前叉夹7的位置,在对准组装时定位于夹紧前叉3,而其它时间则定位其脱离前叉3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定位组件可采用多种结构形式,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构形式为:铰接外耳10与铰接内耳11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多条卡槽,多条卡槽轴线均穿过铰接轴5,且至少包含一条平行于车头撑管的卡槽,铰接内耳11上设置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凸台。这样可通过外力拨动前叉夹7,使得铰接内耳11的凸台卡合在不同的卡槽中,以实现前叉夹7翻转至不同角度后的定位。当然铰接外耳10和铰接内耳11上的卡槽和凸台可交换设置。本使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定位组件的结构形式为:铰接外耳10设置为两个,铰接内耳11夹于两铰接外耳10之间,且其中一个铰接外耳10的铰接孔设置有螺纹,铰接轴5的一个端部设置有相配合的螺纹,而其另一个端部设置有大于另一个铰接外耳10的铰接孔直径的螺帽。这样,在前叉夹7翻转至所需角度后,通过旋拧铰接轴5,可缩小两铰接外耳10之间的间距,从而将铰接内耳11夹紧定位在两铰接外耳10之间的缝隙内。为了实现前叉夹7的多用途,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叉夹7设置为U型,且其两个自由端的间距可调。这样,前叉夹7在对准组装过程之外的时间可用于夹持其它物品,如水壶,闸线等。实现其两个自由端间距可调的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弹簧结构,可借鉴手机夹持器等产品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自行车车架对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I)、车头撑管(2)和前叉(3),横梁(I)固定连接车头撑管(2),前叉(3)通过其顶部的方向管(4)与车头撑管(2)同轴套接,车头撑管(2)内设置有供方向管(4)转动的轴承,车头撑管(2)的外壁上固接有一对撑杆(6),两撑杆(6)同轴且其中轴线垂直于车头撑管(2)和横梁(I)构成的平面,两撑杆(6)的外端部均铰接有前叉夹(7),两前叉夹(7)可上下翻转至夹紧前叉(3)的顶梁(8)至前叉⑶顶梁⑶的中轴线平行于撑杆(6)的中轴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对准机构,其特征在于:撑杆(6)的外端部固接有铰接外耳(10),前叉夹(7)的铰接面上固接有相配合的铰接内耳(11),铰接外耳(10)和铰接内耳(11)通过铰接轴(5)串连,铰接轴(5)平行于车头撑管(2)与横梁(I)形成的平面,铰接外耳(10)和铰接内耳(1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定前叉夹(7)转动角度的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车架对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车头撑管(2)和前叉(3),横梁(1)固定连接车头撑管(2),前叉(3)通过其顶部的方向管(4)与车头撑管(2)同轴套接,车头撑管(2)内设置有供方向管(4)转动的轴承,车头撑管(2)的外壁上固接有一对撑杆(6),两撑杆(6)同轴且其中轴线垂直于车头撑管(2)和横梁(1)构成的平面,两撑杆(6)的外端部均铰接有前叉夹(7),两前叉夹(7)可上下翻转至夹紧前叉(3)的顶梁(8)至前叉(3)顶梁(8)的中轴线平行于撑杆(6)的中轴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中元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连合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