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巨峰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侧翼的鼻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3598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3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鼻假体,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鼻假体与患者鼻部贴合度低、易造成术后假体边缘产生明显分界线的问题而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鼻假体在鼻梁部分的两侧以及鼻头部分的两侧均设置有侧翼,使得置入后的鼻假体更加贴附于患者鼻骨两侧,与患者自身的鼻骨自然贴合,不会使鼻假体边缘产生明显的分界线,使术后形态更为自然,且鼻假体与患者鼻骨的接触面积更大,固定更加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鼻假体。
技术介绍
假体隆鼻手术是整形美容外科常见的手术,硅胶鼻假体是常用的材料,其原理是通过鼻前庭小切口,将雕刻好的鼻假体放入剥离好的腔隙内,从而改善人体的面部形象。L形鼻硅胶假体是临床应用最早时间最长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种材料,但在多年的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目前使用的鼻假体与患者的鼻骨贴合度差,尤其是鼻假体的两侧服帖度很差,易造成手术后鼻假体偏移和移位,还会使得鼻假体的形状外露,显得不够自然。针对上述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新的鼻假体,以解决现有鼻假体存在的适配度低、手术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与患者的鼻骨贴合度好、术后更加自然的鼻假体。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鼻假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鼻梁部分、鼻头部分和鼻小柱部分,所述鼻梁部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由鼻梁部分的自由端延伸至鼻梁部分与鼻头部分的连接处;所述鼻头部分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侧翼和第四侧翼,第三侧翼和第四侧翼由鼻头部分的自由端延伸至鼻梁部分与鼻头部分的连接处。优选的,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均为圆弧面,且在长度方向上,圆弧面均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升高;第三侧翼和第四侧翼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均为圆弧面,且在长度方向上,圆弧面均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升高。优选的,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上远离鼻梁部分的外边沿均为中部凸出的圆弧形;第三侧翼和第四侧翼上远离鼻头部分的外边沿均为中部凸出的圆弧形。优选的,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的外侧面与鼻梁部分的外侧面平滑过渡,其内侧面与鼻梁部分的内侧面平滑过渡;第三侧翼和第四侧翼的外侧面与鼻头部分的外侧面平滑过渡,其内侧面与鼻头部分的内侧面平滑过渡。优选的,所述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最宽处的宽度为0.2cm-0.35cm。优选的,鼻梁部分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本体外侧面的加厚层,加厚层与本体为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鼻假体在鼻梁部分的两侧以及鼻头部分的两侧均设置有侧翼,使得置入后的鼻假体更加贴附于患者鼻骨两侧,与患者自身的鼻骨自然贴合,不会使鼻假体边缘产生明显的分界线,使术后形态更为自然,且鼻假体与患者鼻骨的接触面积更大,固定更加牢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鼻假体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鼻假体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鼻假体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鼻假体的剖视图。图中,1、鼻梁部分;11、本体;12、加厚层;2、鼻头部分;3、鼻小柱部分;4、第一侧翼;5、第二侧翼;6、第三侧翼;7、第四侧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鼻假体,如图1至图4所示,其包括依次连接的鼻梁部分1、鼻头部分2和鼻小柱部分3,其中,鼻小柱部分3位于鼻头部分2的下方且与鼻头部分2呈70至85°角设置。该鼻假体的长度为6cm。其中,鼻梁部分I包括本体11以及设置于本体11外侧面的加厚层12,加厚层12与本体11为一体结构。本体11的内外侧面均为中部高两边低的圆弧面,内侧面与外侧面的弧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于本实施例中,内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外侧面的圆弧半径。在长度方向上,本体11由鼻头部分2向游离端厚度逐渐减小。如图2所示,虚线部分为现有结构,实线部分为本申请的结构,在本体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翼4和第二侧翼5,第一侧翼4和第二侧翼5由本体11的自由端延伸至鼻梁部分I与鼻头部分2的连接处。第一侧翼4和第二侧翼5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均为圆弧面,且在长度方向上,圆弧面均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升高。第一侧翼4和第二侧翼5上远离本体11的外边沿均为中部凸出的圆弧形。第一侧翼4和第二侧翼5的外侧面与本体I的外侧面平滑过渡,其内侧面与本体11的内侧面平滑过渡。第一侧翼4和第二侧翼5最宽处的宽度为0.25cm。加厚层12为条形结构,其由本体11的自由端延伸至鼻梁部分I与鼻头部分2的连接处。加厚层12沿长度方向上的对称面与本体11沿长度方向上的对称面重合。加厚层12的内侧面与本体11的外侧面完全贴合,加厚层12的外侧面延伸至鼻梁部分I与鼻头部分2的连接处并与鼻头部分2的外侧面平滑过渡。通过加厚层12的设置是的鼻梁部分I中部最厚处的厚度达到0.7cm,两侧的厚度为0.15cm。 类似的,如图2所示,在鼻头部分2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侧翼6和第四侧翼7,第三侧翼6和第四侧翼7由鼻头部分2的自由端延伸至鼻梁部分I与鼻头部分2的连接处。第三侧翼6和第四侧翼7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均为圆弧面,且在长度方向上,圆弧面均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升高。第三侧翼6和第四侧翼7上远离本体11的外边沿均为中部凸出的圆弧形。第三侧翼6和第四侧翼7的外侧面与鼻头部分2的外侧面平滑过渡,其内侧面与鼻头部分2的内侧面平滑过渡。第一侧翼4与第三侧翼6之间以及第二侧翼5与第四侧翼7之间均平滑过渡。第三侧翼6和第四侧翼7最宽处的宽度为0.3cm。本实施例鼻假体在本体的两侧以及鼻头部分的两侧均设置有侧翼,使得置入后的鼻假体更加贴附于患者鼻骨两侧,与患者自身的鼻骨自然贴合,不会使鼻假体边缘产生明显的分界线,使术后形态更为自然,且鼻假体与患者鼻骨的接触面积更大,固定更加牢固。进一步的,可在鼻梁部分I和鼻头部分2上设置多个贯穿的通孔,通孔的孔径设置为I至2_,使得人体的鼻部组织长入通孔内,起到固定鼻假体的作用。在鼻假体的宽度方向上,通孔的孔径由中间向两侧逐渐减小,使得鼻部触感更为真实自然。另外,还可在鼻梁假体I上靠近鼻头假体2的一端两侧开设槽口,一方面可使得人体的鼻部组织长入槽口内,进一步固定鼻假体,另一方面,当触动鼻部时,假体不会移动,进一步提尚了鼻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侧为远离患者鼻骨的一侧,内侧为靠近患者鼻骨的一侧。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鼻假体,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包括依次连接的鼻梁部分、鼻头部分和鼻小柱部分。鼻梁部分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本体外侧面的加厚层,加厚层与本体为一体结构。在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在鼻头部分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侧翼和第四侧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最宽处的宽度不限,可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可以为0.2cm、0.25cm、0.3cm、0.35cm等不同的型号,优选的范围为0.2 cm至0.35cm ;第三侧翼和第四侧翼最宽处的宽度也不限,可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可以为0.2cm、0.25cm、0.3cm、0.35cm等不同的型号,优选的范围为0.2cm至0.35cm。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鼻假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鼻梁部分(I)、鼻头部分(2)和鼻小柱部分(3),其特征在于:所述鼻梁部分(I)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鼻假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鼻梁部分(1)、鼻头部分(2)和鼻小柱部分(3),其特征在于:所述鼻梁部分(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翼(4)和第二侧翼(5),第一侧翼(4)和第二侧翼(5)由鼻梁部分(1)的自由端延伸至鼻梁部分(1)与鼻头部分(2)的连接处;所述鼻头部分(2)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侧翼(6)和第四侧翼(7),第三侧翼(6)和第四侧翼(7)由鼻头部分(2)的自由端延伸至鼻梁部分(1)与鼻头部分(2)的连接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巨峰
申请(专利权)人:范巨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