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2428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3 0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包括复数列背电极列;所述背电极列由复数个重复单元纵向排列构成;所述重复单元包括至少2个纵向间隔排列的点状电极;所述重复单元的长度大于等于3mm,其宽度大于等于1mm;所述背电极的总面积占电池面积的1~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大了焊接拉力,提高了焊接的可靠性,可以满足浆料耗量较低的要求,并同时兼顾焊接对准以及焊接拉力等方面的需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属于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常规的化石燃料日益消耗殆尽,在现有的可持续能源中,太阳能无疑是一种最清洁、最普遍和最有潜力的替代能源。太阳能发电装置又称为太阳能电池或光伏电池,可以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其发电原理是基于半导体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目前常规量产为3~4条主栅线(busbar)太阳能电池,busbar的作用主要用来进行组件的焊接。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条主栅线的正面电极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使副栅电流的传输长度更加的短,使副栅上的电阻功率损失更加的小。针对上述具有多条主栅线正面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其背面电极结构中背电极列的数量及位置需要和正面电极的主栅线列的数量及位置一一对应。由于背电极列的数量增大,如果要保持银浆耗量不增大,每个背极的面积都要变小;这便导致组件在焊接时也要采用更细的焊带,这就增加了焊接对准的难度。另一方面,焊带变细之后,特别是采用圆形焊带焊接时,焊带与电极接触的涂锡较少,而锡融化后会沿着整个背极长度方向向两侧铺展,导致单位长度上的焊锡的铺展量会减少,造成焊接拉力不足,最终影响焊接的可靠性。因此,如何合理设计多主栅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以同时满足浆料耗量、焊接对准以及焊接拉力的需求,成为了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包括复数列背电极列,所述背电极列由复数个重复单元纵向排列构成;所述重复单元包括至少2个纵向间隔排列的点状电极;所述重复单元的长度大于等于3mm,其宽度大于等于I mm ;所述背电极的总面积占电池面积的1~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背电极列的数量为8~50列。优选的,所述背电极列的数量为9~30列。优选的,所述重复单元中,各个点状电极之间由连接线连通。上述连接线一方面起到架桥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传导温度的作用,在加热焊接时,背极的这一区域内的焊带底面接触都是银,焊带的温度比较均匀,锡的流动顺畅,使焊锡均匀涂覆整个背极,同时焊带也会焊接在连接线上,形成更多接触。优选的,所述重复单元包括至少3个纵向间隔排列的点状电极,且上下两端的点状电极的面积大于中间的点状电极的面积。两端两个大的点状电极用来保证焊接拉力,中间的点状电极拉力较小,主要起到架桥的作用。上述技术方案中,背电极列的数量及位置和正面电极的主栅线列的数量及位置一一对应。也可以数量不同或者位置不同或者数量位置都不同。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点状电极的形状为方形、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当然,所述点状电极也可以是多边形,或以上其他形状的组合。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开发了一种新的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通过将背电极列中的重复单元设计成包括多个纵向间隔排列的点状电极的结构,在焊带与电极焊接时,锡融化后会充分留在点状电极上,铺满整个点状电极,接触面积大,从而增大了焊接拉力,提高了焊接的可靠性;2、本技术的背面电极结构限定了背电极的总面积,可以满足浆料耗量较低的要求,并同时兼顾焊接对准以及焊接拉力等方面的需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3、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适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C部放大图。其中:1、重复单元;2、点状电极;3、连接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2所示,一种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包括15列背电极列,背电极列的数量及位置和正面电极的主栅线列的数量及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背电极列由5个重复单元I纵向排列构成;所述重复单元I包括3个纵向间隔排列的点状电极2 ;所述重复单元的长度为4.5mm,其宽度为1.6 mm ;所述背电极的总面积占电池面积的2.2%。所述重复单元中,各个点状电极之间由连接线3连通。所述重复单元包括3个纵向间隔排列的点状电极,且上下两端的点状电极的面积大于中间的点状电极的面积。所述点状电极的形状为方形。实施例二参见图3~4所示,一种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包括15列背电极列,背电极列的数量及位置和正面电极的主栅线列的数量及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背电极列由5个重复单元纵向排列构成;所述重复单元包括3个纵向间隔排列的点状电极;所述重复单元的长度为5.5mm,其宽度为1.6mm ;所述背电极区域的总面积占电池面积的2.7%。所述重复单元包括3个纵向间隔排列的点状电极,且上下两端的点状电极的面积大于中间的点状电极的面积。所述点状电极的形状为方形。实施例三参见图5~6所示,一种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包括15列背电极列,背电极列的数量及位置和正面电极的主栅线列的数量及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背电极列由5个重复单元纵向排列构成;所述重复单元包括4个纵向间隔排列的点状电极;所述重复单元的长度为6mm,其宽度为1.6 mm ;所述背电极区域的总面积占电池面积的3%。所述重复单元包括4个纵向间隔排列的点状电极,且上下两端的点状电极的面积大于中间的点状电极的面积。所述点状电极的形状为方形。【主权项】1.一种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包括复数列背电极列,所述背电极列由复数个重复单元纵向排列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复单元(I)包括至少2个纵向间隔排列的点状电极(2); 所述重复单元的长度大于等于3 mm,其宽度大于等于I _ ; 所述背电极的总面积占电池面积的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列的数量为8~50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列的数量为9~30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单元中,各个点状电极之间由连接线(3)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单元包括至少3个纵向间隔排列的点状电极,且上下两端的点状电极的面积大于中间的点状电极的面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状电极的形状为方形、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列的数量及位置和正面电极的主栅线列的数量及位置一一对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包括复数列背电极列;所述背电极列由复数个重复单元纵向排列构成;所述重复单元包括至少2个纵向间隔排列的点状电极;所述重复单元的长度大于等于3mm,其宽度大于等于1mm;所述背电极的总面积占电池面积的1~5%。本技术增大了焊接拉力,提高了焊接的可靠性,可以满足浆料耗量较低的要求,并同时兼顾焊接对准以及焊接拉力等方面的需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IPC分类】H01L31/0224【公开号】CN204632769【申请号】C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包括复数列背电极列,所述背电极列由复数个重复单元纵向排列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单元(1)包括至少2个纵向间隔排列的点状电极(2);所述重复单元的长度大于等于3 mm,其宽度大于等于1 mm;所述背电极的总面积占电池面积的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登志王栩生邢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盐城阿特斯协鑫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