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特别是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用电源适配器,包括电源芯片U1,交流电源输入端通过抗雷击单元与整流单元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整流单元输出端与滤波单元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滤波单元输出端通过电阻R5和电阻R6的串联电路与电源芯片U1的3号管脚相连接;所述滤波单元输出端通过尖峰吸收单元与变压器T1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1输出端与EMC滤波单元相连接,所述尖峰吸收单元与MOS管Q1漏极相连接,所述MOS管Q1栅极通过电阻R14与电源芯片U1的1号管脚相连接,所述MOS管Q1源极通过防爆单元与开关电源芯片U1的6号管脚相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防爆单元可以使得输出电压保持稳定,保护家电产品避免内部线路高压短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特别是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用电源适配器。
技术介绍
电源适配器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一般由外壳、电源变压器和整流电路组成,按其输出类型可分为交流输出型和直流输出型;按连接方式可分为插墙式和桌面式。广泛配套于电话子母机、游戏机、语言复读机、随身听、笔记本电脑、蜂窝电话等设备中。移动终端或者叫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的讲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指手机或者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随着网络和技术朝着越来越宽带化的方向的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将走向真正的移动信息时代。另一方面,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处理能力,移动终端正在从简单的通话工具变为一个综合信息处理平台。这也给移动终端增加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用电源适配器。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移动终端设备用电源适配器包括电源芯片Ul,交流电源输入端通过抗雷击单元与整流单元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整流单元输出端与滤波单元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滤波单元输出端通过电阻R5和电阻R6的串联电路与电源芯片Ul的3号管脚相连接;所述滤波单元输出端通过尖峰吸收单元与变压器Tl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l输出端与EMC滤波单元相连接,所述尖峰吸收单元与MOS管Ql漏极相连接,所述MOS管Ql栅极通过电阻R14与电源芯片Ul的I号管脚相连接,所述MOS管Ql源极通过防爆单元与开关电源芯片Ul的6号管脚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抗雷击单元包括双向稳压器VRl和双向稳压器VR2,所述交流电源输入端之间并联双向稳压器VRl与热敏保险丝F2的串联电路;所述交流电源正极输入端通过熔断丝Fl与励磁线圈LFl的3号管脚相连接,所述励磁线圈LFl的I号管脚与交流电源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交流电源输入端之间还并联有电容C5、电阻Rl和电阻R2的串联电路;所述励磁线圈LFl的3号管脚和4号管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3,所述励磁线圈LFl的I号管脚和2号管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4,所述励磁线圈LFl的4号管脚和2号管脚之间连接有双向稳压器VR2,所述双向稳压器VR2的两端与整流单元输入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滤波单元为电容Cl和电容C2的并联电路。进一步的,所述尖峰吸收单元为由电阻R6、电容C7和二极管Dl组成的缓冲器,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与MOS管Ql的漏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通过电阻R3和电容C7的串联电路与滤波单元输出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EMC滤波单元为电容C9、电容C12和电感L2组成的π型滤波电路。更进一步的,所述EMC滤波单元与变压器Tl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压突变限制单元,所述电压突变限制单元包括二极管D9、电阻R20和电容C20,所述变压器Tl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9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两端并联有电阻R20和电容C20的串联电路,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为电压突变限制单元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防爆单元为电阻R10、电阻Rll和稳压管ZDl的并联电路,所述MOS管Ql的源极通过电阻R10、电阻Rll和稳压管ZDl的并联电路接地,所述MOS管Ql的源极通过电阻R9与电源芯片Ul的6号管脚相连接;所述MOS管Ql的栅极通过电阻R12接地。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防爆单元可以使得输出电压保持稳定,保护家电产品避免内部线路高压短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移动设备用电源适配器的电路原理图。图中:I为抗雷击单元,2为整流单元,3为滤波单元,4为尖峰吸收单元,5为电压突变限制单元,6为EMC滤波单元,7为防爆单元【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移动终端设备用电源适配器包括电源芯片U1,交流电源输入端通过抗雷击单元I与整流单元2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整流单元2输出端与滤波单元3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滤波单元3输出端通过电阻R5和电阻R6的串联电路与电源芯片Ul的3号管脚相连接。所述滤波单元3输出端通过尖峰吸收单元4与变压器Tl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l输出端与EMC滤波单元6相连接,所述尖峰吸收单元与MOS管Ql漏极相连接,所述MOS管Ql栅极通过电阻R14与电源芯片Ul的I号管脚相连接,所述MOS管Ql源极通过防爆单元7与开关电源芯片Ul的6号管脚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抗雷击单元I包括双向稳压器VRl和双向稳压器VR2,所述交流电源输入端之间并联双向稳压器VRl与热敏保险丝F2的串联电路;所述交流电源正极输入端通过熔断丝Fl与励磁线圈LFl的3号管脚相连接,所述励磁线圈LFl的I号管脚与交流电源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交流电源输入端之间还并联有电容C5、电阻Rl和电阻R2的串联电路;所述励磁线圈LFl的3号管脚和4号管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3,所述励磁线圈LFl的I号管脚和2号管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4,所述励磁线圈LFl的4号管脚和2号管脚之间连接有双向稳压器VR2,所述双向稳压器VR2的两端与整流单元输入端相连接。雷击浪涌从L-N输入,在超过双向稳压管VRl的阈值电压时,双向稳压管VRl呈阻抗特性,释放部分能量,同时因20KV雷击能量很大,会有较大的剩余能量进入内部线路,经过励磁线圈LFl時,会因电感的特性,降低电路中的电流冲击;同时,在电感两端会产生自感电动势,利用电阻R3和电阻R4来释放尖峰电压,残余的浪涌电压在到达双向稳压管VR2后,双向稳压管VR2的阈值会比双向稳压管VRl低,动作点会设定在剩余未吸收电压的数据,分二次将雷击浪涌吸收,以达到保护产品内部线路之目的。进一步的,所述滤波单元为电容Cl和电容C2的并联电路。进一步的,所述尖峰吸收单元为由电阻R6、电容C7和二极管Dl组成的缓冲器,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与MOS管Ql的漏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通过电阻R3和电容C7的串联电路与滤波单元输出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EMC滤波单元为电容C9、电容C12和电感L2组成的π型滤波电路。更进一步的,所述EMC滤波单元与变压器Tl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压突变限制单元5,所述电压突变限制单元包括二极管D9、电阻R20和电容C20,所述变压器Tl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9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两端并联有电阻R20和电容C20的串联电路,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为电压突变限制单元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防爆单元为电阻R10、电阻Rll和稳压管ZDl的并联电路,所述MOS管Ql的源极通过电阻R10、电阻Rll和稳压管ZDl的并联电路接地,所述MOS管Ql的源极通过电阻R9与电源芯片Ul的6号管脚相连接;所述MOS管Ql的栅极通过电阻R12接地。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主权项】1.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用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芯片U1,交流电源输入端通过抗雷击单元与整流单元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整流单元输出端与滤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用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芯片U1,交流电源输入端通过抗雷击单元与整流单元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整流单元输出端与滤波单元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滤波单元输出端通过电阻R5和电阻R6的串联电路与电源芯片U1的3号管脚相连接;所述滤波单元输出端通过尖峰吸收单元与变压器T1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1输出端与EMC滤波单元相连接,所述尖峰吸收单元与MOS管Q1漏极相连接,所述MOS管Q1栅极通过电阻R14与电源芯片U1的1号管脚相连接,所述MOS管Q1源极通过防爆单元与开关电源芯片U1的6号管脚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渭萍,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奇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