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架及直管对接焊接支撑装置,属于油田管道技术领域。所述支架包括:底座、高度调节部和管托,所述底座为板体,所述高度调节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高度调节部垂直于所述底座,所述管托固定在所述高度调节部的另一端,所述高度调节部的高度可连续调节,通过所述高度调节部调节所述管托的高度,通过所述管托对所述直管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管托对直管限位,通过高度调节部调节管托的高度,从而调节直管的高度,高度调节部的高度可连续调节,从而使得高度调节的精确度较高,保证管线的长直度,避免出现管线焊口不达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田管道
,特别涉及一种支架及直管对接焊接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田管线建设中,为了保证管线的长直度,两根直管对接焊接时的轴线共线。而在野外进行管线建设时,由于地面不平,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支架将两根直管的两端分别支撑起来进行对接焊接。现管线建设施工过程中,通过施工人员现场测量确定所需支架的整体高度,根据该高度现场焊接支架,支架包括底板和支撑管,支撑管的下端固定焊接在底板中部,直管的端部采用点焊的方式固定在支撑管的上端。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施工人员现场测量得到的所需支架的整体高度往往与实际所需支架的高度存在偏差,而支架一经焊接,其高度就随之确定,当需要调节直管某一端的高度时,只能通过在底板下部垫石块,由于石块的厚度难以控制,使得高度调节的精确度较低,导致管线的平直度难以保证,容易导致管线焊口不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支架高度调节精确度低,导致管线的平直度难以保证,容易导致管线焊口不达标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及直管对接焊接支撑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架,用于支撑直管,所述支架包括:底座、高度调节部和管托,所述底座为板体,所述高度调节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高度调节部垂直于所述底座,所述管托固定在所述高度调节部的另一端,所述高度调节部的高度可连续调节,通过所述高度调节部调节所述管托的高度,通过所述管托对所述直管限位。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部包括:第一调节头、调节套管和第二调节头,所述第一调节头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调节套管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头另一端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调节头一端与所述调节套管另一端螺纹配合,所述管托固定在所述第二调节头另一端,通过调节所述调节套管与所述第一调节头及所述第二调节头的配合长度调节所述管托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套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内螺纹,且所述调节套管两端的内螺纹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调节头和所述第二调节头与所述调节套管相配的一端均对应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调节头的外螺纹和所述第二调节头的外螺纹分别与所述调节套管两端的内螺纹相配。具体地,所述调节套管两端的内螺纹、所述第一调节头的外螺纹及所述第二调节头的外螺纹均为梯形螺纹。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套管两端的内螺纹、所述第一调节头的外螺纹及所述第二调节头的外螺纹均为双线螺纹。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固定在所述调节套管外部,通过所述手柄带动所述调节套管转动。具体地,所述管托为横截面为半圆弧形的凹槽。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管对接焊接支撑装置,所述直管对接焊接支撑装置包括所述支架,所述支架至少设有两个,通过至少两个所述支架支撑所述直管。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管托对直管限位,通过高度调节部调节管托的高度,从而调节直管的高度,高度调节部的高度可连续调节,从而使得高度调节的精确度较高,保证管线的长直度,避免出现管线焊口不达标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直管对接焊接支撑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调节头和管托的装配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调节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 管托,2第一调节头,21第一调节头的外螺纹,3调节套管,31调节套管两端的内螺纹,4 手柄,5第二调节头,51第二调节头的外螺纹,6 底座,7 直管,A高度调节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用于支撑直管7,该支架包括:底座7、高度调节部A和管托1,底座7为板体,高度调节部A的一端固定在底座7上,且高度调节部A垂直于底座7,管托I固定在高度调节部A的另一端,高度调节部A的高度可连续调节,通过高度调节部A调节管托I的高度,通过管托I对直管7限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架需要两个配合使用。使用时,将两个支架分别置于需建设管线的地面上,且使得两个支架的底座7均位于水平地面上,将直管7架设在两个支架的管托I上,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两个支架上的高度调节部A,直到直管7平行于水平地面。以同样的方法架设另一根直管7,并使得两根直管7的轴线共线,即可进行对接焊接。本技术通过管托I对直管7限位,通过高度调节部A调节管托I的高度,从而调节直管7的高度,高度调节部A的高度可连续调节,从而使得高度调节的精确度较高,保证管线的长直度,避免出现管线焊口不达标的问题。如图1所示,也可参见图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高度调节部A包括:第一调节头2、调节套管3和第二调节头5,第一调节头2 —端固定在底座7上,调节套管3 —端与第一调节头2另一端螺纹配合,第二调节头5 —端与调节套管3另一端螺纹配合,管托I固定在第二调节头5另一端,通过调节调节套管3与第一调节头2及第二调节头5的配合长度调节管托I的高度。调节时,操作人员一只手扶住第二调节头5避免其转动,另一只手转动调节套管3,便可调节调节套管3与第一调节头2及第二调节头5的配合长度,从而在不动直管7的基础上实现管托I的高度调节,即在不动直管7的基础上实现直管7高度的调节,便于观察和调节。如图3所示,调节套管3的两端分别设有内螺纹,且调节套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架,用于支撑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底座、高度调节部和管托,所述底座为板体,所述高度调节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高度调节部垂直于所述底座,所述管托固定在所述高度调节部的另一端,所述高度调节部的高度可连续调节,通过所述高度调节部调节所述管托的高度,通过所述管托对所述直管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伟,伍飞,王爱法,冯松,兰成刚,刘恩洪,马平,姚亚杰,黄秀萍,徐诗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