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进排气阀驱动装置,包括凸轮(1);第一传递件(2);第二传递组件(3),所述第二传递组件包括支承轴(30)和滚轮(31);相位调节件(4),所述相位调节件上设有导向槽(41)以及支承部分(40),该相位调节件可绕所述支承部分的转动中心(P4)转动;所述第二传递组件的支承轴可移动地设置于相位调节件的导向槽中,所述滚轮分别抵靠在第一传递件和凸轮上;其特征在于,第一传递件具有一个工作面(20,24或29),该工作面为以凸轮的转动中心(P1)为圆心的圆弧面;并且R4≥R2+R31。其中:R4:凸轮的转动中心与相位调节件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R2:凸轮最大半径;R31:滚轮的半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进排气阀驱动装置,包括凸轮;第一传递件;第二传递组件,所述第二传递组件包括支承轴和滚轮;相位调节件,所述相位调节件上设有导向槽以及支承部分,所述相位调节件可绕所述凸起的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二传递组件的支承轴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相位调节件的导向槽中,所述滚轮分别抵靠在第一传递件和凸轮上。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5-231116中公开了一种可单独调节一个气门的相位的可变气门正时机构。该机构中设有一个导向架,导向架的一端由驱动机构驱动,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凸轮轴上,该导向架上设有导向槽;在凸轮与气门摇臂之间设有将凸轮的运动传递给摇臂的运动传递构件,该运动传递构件安装在上述导向槽中,运动传递构件与凸轮的接触点、运动传递构件与摇臂的接触点以及凸轮的转动中心这三个点位于同一直线上。由驱动机构驱动导向架绕凸轮轴转动,导向架即带动导向槽中的运动传递构件围绕凸轮轴的轴心转动,由此来设定气门的开启和关闭相位,即调节气门正时。在凸轮的运转过程中,运动传递构件沿着上述导向槽往复移动,将凸轮的运动传递给摇臂。根据特开平5-231116的可变气门正时机构,在对气门的相位进行调节时气门升程也会随之改变(参见特开平5-231116图8 (a)和(b))。然而气门升程的变化必然会对内燃机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希望在改变气门正时尽可能减少气门升程的改变,或者能够维持气门升程不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燃机进排气阀驱动装置,该装置在对气门的相位进行调整时给气门最大升程带来的影响较小,或者能够维持气门的最大升程不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进排气阀驱动装置,包括凸轮;第一传递件;第二传递组件,所述第二传递组件包括支承轴和滚轮;相位调节件,所述相位调节件上设有导向槽以及支承部分,所述相位调节件可绕所述支承部分的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二传递组件的支承轴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相位调节件的导向槽中,所述滚轮分别抵靠在第一传递件和凸轮上;其中,所述第一传递件具有一个工作面,该工作面为以所述凸轮的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圆弧面;并且凸轮的转动中心与相位调节件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凸轮最大半径与滚轮的半径之和。即: R4 彡 R 2+ R 31 其中: R4:凸轮的转动中心与相位调节件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 民:凸轮最大半径; R31:滚轮的半径。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当凸轮的转动中心与相位调节件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凸轮最大半径与滚轮的半径之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相位调节前后的气门最大升程的变化很小,且这个距离越接近凸轮最大半径与滚轮的半径之和,相位调节前后的气门最大升程的变化越小;当凸轮的转动中心与相位调节件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凸轮最大半径与滚轮的半径之和时,相位调节前后的气门的最大升程是相同的、不变的。具体而言,根据本专利技术,将相位调节件的转动中心设置在远离凸轮轴的转动中心的位置上,而且凸轮的转动中心与相位调节件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凸轮最大半径与滚轮的半径之和,当第二传递组件在凸轮的驱动下运动时,第二传递组件逐渐向调节元件的转动中心靠近。因此,在相位调节的范围内,第二传递组件被凸轮推动而沿导向槽移动到最高位置的落点集合为一段圆弧,该圆弧的长度小于现有技术中对应的落点集合的圆弧的长度,第二传递组件被凸轮推动而沿导向槽移动到最高位置的落点集合的圆弧长度,与最终用于驱动内燃机进排气阀开启和关闭的第一传递件所形成的杠杆比的变化成正比。由于这个杠杆比的变化又与气门的最大升程成正比,所以不难理解,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杠杆比变化范围相对较小。也就是说,在进行相同程度的相位调节时,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气门的最大升程变化要比现有技术的小。根据本专利技术,如果凸轮的转动中心与相位调节件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凸轮最大半径与滚轮的半径之和,在相位调节的范围内,第二传递组件的滚轮的转动中心被凸轮推动而沿导向槽移动到最高位置的落点集合就变为一个点,并且这个点距凸轮的转动中心的距离等于凸轮最大半径与滚轮半径之和。此时,无论将开启相位调节到可调范围内的任何位置,在凸轮的推动下第二传递组件的滚轮的转动中心最终都会位移至与相位调节件的转动中心重合,最终杠杆比都是相同的。其结果是,在任意开启相位时的气门的最大升程都相同,到达最大升程的相位也是相同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传递件为一个细长体,其中部设有支承孔,其一端的侧面设有用于所述第二传递组件的所述滚轮接触的工作面,所述工作面为以所述凸轮的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圆弧面,其另一端设有驱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传递件为一个细长体,其一端设有支撑轴部分,其一端的侧面设有用于所述第二传递组件的所述滚轮接触的工作面,所述工作面为以所述凸轮的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圆弧面,其另一端设有驱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传递件为一个中空圆柱体,所述中空圆柱体的中部设有隔板,从而形成封闭的圆柱形空腔,中空圆柱体的隔板的另一侧上设有用于支承所述第二传递组件的所述滚轮的工作面。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导向槽的中心线过所述相位调节件的转动轴的转动中心。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相位调节件的一端设有齿轮部分,另一端上设有所述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着所述相位调节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相位调节件为一个倒置的U型体,U型体的底部设有所述的齿轮部分,而U型体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所述导向槽。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导向槽具有槽底,U型体的两个侧壁与所述导向槽槽底相对的侧面上设有支承部分,所述支承部分的中心线与相位调节件的转动中心重合。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支承部分是圆柱形的凸起、盲孔或通孔。【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装置A-A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3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相位调节件的立体图; 图3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相位调节件的主视图; 图3c沿附图3b中B-B线的剖视图; 图4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b是图4a的局部剖视图; 图5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5b是图5a的主视图; 图5c是图5b中沿C-C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6a和图6b示意性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装置处于中置位置的状态,其中,图6a表不内燃机进排气阀即将开启的状态,图6b表不内燃机的气门达到升程最大的状态; 图7a和图7b示意性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装置处于提前位置的状态,其中,图7a表不内燃机进排气阀即将开启的状态,图7b表不内燃机的气门达到升程最大的状态; 图8a和图Sb示意性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装置处于滞后位置的状态,其中,图8a表不内燃机进排气阀即将开启的状态,图8b表不内燃机的气门达到升程最大的状态; 图9示意性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处于中置位置、提前位置和滞后位置时气门升程与曲轴转角的关系; 图1Oa是现有技术驱动装置中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尺寸和位置关系; 图1O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进排气阀驱动装置中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尺寸和位置关系; 图1Oc是将现有技术中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尺寸和位置关系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尺寸和位置关系表示在一幅图中,以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进排气阀驱动装置,包括凸轮(1);第一传递件(2);第二传递组件(3),所述第二传递组件(3)包括支承轴(30)和滚轮(31);相位调节件(4),所述相位调节件(4)上设有导向槽(41)以及支承部分(40),所述相位调节件(4)可绕所述支承部分(40)的转动中心(P4)转动;所述第二传递组件(3)的支承轴(3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相位调节件(4)的导向槽(41)中,所述滚轮(31)分别抵靠在第一传递件(2)和凸轮(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递件(2)具有一个工作面(20,24或29),该工作面(20,24或29)为以所述凸轮(1)的转动中心(P1)为圆心的圆弧面;并且R4≥R2+R31其中:R4:凸轮(1)的转动中心(P1)与相位调节件(4)的转动中心(P4)之间的距离;R2:凸轮(1)最大半径;R31:滚轮(31)的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鲁川,武冠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嵘驰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